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1-12-01林小敏李笑盈徐春玲
林小敏,李笑盈,徐春玲
(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大多会出现躁动、疼痛、谵妄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ICU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情感与行为活动异常、人机对抗、意外拔管等,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镇静、镇痛是ICU重症患者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右美托咪定是一种临床常用镇静药物,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且对患者呼吸影响较小,但单一用药在快速缓解ICU重症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欠佳[1]。布托啡诺是一种混合型阿片类受体激动与拮抗剂,主要被用于术后患者镇静和镇痛[2],目前其被用于ICU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尚未明确。护理干预在促进重症患者病情转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化护理可依据患者病情严重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好转[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旨在研究其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及镇静、躁动、呛咳反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ICU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3~57岁,平均(40.19±2.13)岁;原发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手术患者16例,全身多发伤5例,重症心脏疾病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55岁,平均(39.82±2.41)岁;原发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手术患者16例,全身多发伤3例,重症心脏疾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性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实用临床重症诊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年龄≥ 18岁者;入住ICU时间超过48 h者等。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 8分者;长期使用精神活性药物者等。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原发伤专科处理、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护理,并实施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杨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19,规格:2 mL∶0.2 mg)治疗,取出2 mL本品溶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至50 mL,以0.4 μg/(kg·h)持续微量静脉泵注。观察组患者使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给予右美托咪定2 mL+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54,规格:1 mL∶1 mg)10 mg溶入40 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至50 mL,以0.06 mg/(kg·h)持续微量静脉泵注。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ICU后均给予个体化护理。①资料统计:患者入院后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家庭情况、疾病知晓情况等,根据患者疾病性质和病情严重情况分析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②日常护理: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等,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患者绝对卧床,每日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颜色和质量等进行观察统计;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及时更换尿管;定期帮助患者擦身、翻身等。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ICU患者多需长期卧床,再加上机械通气易出现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此时可垫起患者颈背部,并注意随时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持呼吸管道通畅,口鼻罩松紧适宜,做好气道护理。对于鼻饲患者应注意鼻饲后1 h方可平卧或吸痰。④口腔、鼻腔护理:每日早晚对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清除鼻腔分泌物。⑤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合理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①镇痛、镇静效果。统计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起效时间及停药后拔管时间。②生命体征。于用药前和用药1、2 h后,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③用药前和用药1、2 h后镇静、躁动、疼痛评分。,镇静评估采用Ramsay评分[6](1分为焦躁、不安静,2分为安静、配合,3分为嗜睡但服从命令,4分为睡眠且可被唤醒,5分为沉睡且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且无法被唤醒。得分1~4分时评分与镇静效果为正相关,5~6时为镇静过度);躁动评估采用躁动评分[7](1~4分,得分越高,躁动越剧烈);疼痛评估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8](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镇静效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s,min)
组别 例数 镇痛起效时间 镇静起效时间 停药后拔管时间对照组 30 14.75±2.18 20.47±4.37 195.74±25.47观察组 30 9.63±2.09 15.43±3.05 104.37±23.47 t值 9.286 5.180 14.450 P值 <0.05 <0.05 <0.05
2.2 生命体征 与用药前比,用药1、2 h后两组患者MAP、HR、RR水平均显著降低,用药2 h后对照组患者MAP、RR均显著低于用药1 h后;且用药1 h后观察组患者MAP、R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用药2 h后MAP、HR及各时间点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s)
注:与用药前比,*P<0.05;与用药1 h后比,#P<0.05。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1 mmHg = 0.133 kPa。
组别 例数 MAP(mmHg) HR(次/min) RR(次/min)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 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 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对照组 30 97.51±5.17 90.25±7.12* 82.73±4.37*#90.14±7.72 82.25±3.74* 81.73±4.72* 25.53±5.51 20.92±5.02* 16.17±3.27*#观察组 30 97.14±5.54 81.03±5.79* 81.92±4.63* 91.25±7.91 81.71±3.21* 81.38±4.68* 25.19±5.55 15.74±4.97* 15.82±3.17*t值 0.267 5.503 0.697 0.550 0.600 0.288 0.238 4.016 0.4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镇静、躁动、疼痛评分 与用药前比,用药1、2 h后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用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躁动、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用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镇静、躁动、疼痛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用药前比,*P<0.05;与用药1 h后比,#P<0.05。
组别 例数 Ramsay评分 躁动评分 疼痛评分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 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 用药前 用药1 h后 用药2 h后对照组 30 1.01±0.42 2.01±0.62* 2.97±0.53*# 3.21±0.53 2.38±0.52* 1.25±0.14*# 7.33±0.46 5.77±0.42* 4.72±0.27*#观察组 30 1.03±0.39 2.91±0.71* 3.28±0.20*# 3.10±0.49 1.44±0.33* 1.10±0.09*# 7.29±0.44 4.63±0.17* 4.26±0.10*#t值 0.191 5.230 2.997 0.835 8.360 4.936 0.344 13.781 8.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临床病死率高,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同时机械通气可对患者机体造成进一步创伤,加重患者疼痛,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呛咳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病情转归。因此,如何减少ICU重症患者疼痛与治疗期间躁动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是目前ICU关注的重点。在对原发性疾病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镇静、镇痛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ICU重症患者的常用方案。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同时其通过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缓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合成,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但其单一用药在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方面效果欠佳[9-10]。
布托啡诺属于混合型的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新型混合阿片类受体激动与拮抗剂,其可通过对患者μ受体和其代谢产物激动受体κ受体产生拮抗和激动双重作用,起到快速镇痛作用,进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11]。而个体化护理可通过收集患者具体病理信息,制定更贴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更适合患者生理和心理护理需求,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并根据患者入院后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需求给予相应护理内容,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镇痛、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1 h后,观察组患者MAP、R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用药2 h后MAP、HR及各时间点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采用布托啡诺联合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快速镇痛、镇静的目的,相较于单用右美托咪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此外,本研究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用药1、2 h后,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躁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布托啡诺联合个体化护理治疗ICU重症患者,可有效加强镇痛、镇静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躁动反应,且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布托啡诺可激活阿片肽受体,抑制中枢神经信号的传导,起到阻滞疼痛感觉传导的作用,可进一步加强对ICU重症患者机体镇痛、镇静效果,缓解患者机体躁动反应;另外,个体化护理可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使得患者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帮助其主动规避风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综上,在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应用布托啡诺联合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前提下,有效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减轻患者的躁动反应,恢复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