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1-12-01广州美术学院王璜生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非西方广州美术学院策展

广州美术学院 | 王璜生

在美术馆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危机”是时常能够听到的词汇,诸如在社会文化的结构转型、政治形态和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部门往往受到实际运营层面的波及和影响。而也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美术馆面对挑战,进行机构文化和运营策略的调整,探索出面向未来的方法和路径。因此,“特殊时期”是博物馆、美术馆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寻找公共文化机构在某一特殊阶段内面临的内与外的冲突,进入美术馆机构策略和制度层面的讨论,呈现的是美术馆史和美术馆学反思过去、推陈出新的阶段性成果。本专栏以“特殊时期的美术馆文化与机构策略”为题,包含三个不同的研究视角:美术馆学理论研究、美术馆与机构历史研究、以及美术馆视野下的跨文化研究。探讨各种“特殊时期”下美术馆面临的挑战,从其中探索出美术馆机构策略与制度层面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希望能够带给美术馆更多元的启示。

德国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黄碧赫《后殖民语境下欧洲非西方艺术博物馆的转型尝试——以柏林洪堡论坛为例》一文,以柏林洪堡论坛及其前期实验项目达勒姆洪堡实验室为例,考察欧洲的非西方艺术博物馆通过建构策略性的世界主义话语和引入当代艺术等方式而进行的转型尝试,思考在后殖民思潮的冲击之下,欧洲地区收藏和展示非西方艺术文化的民族学博物馆所面临的自身合法性危机等问题。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陈晓阳的《也谈岛屿之海: 大流行时期的泛东南亚国际对话与策展应对》,从“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前期的策展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在国际交通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多路径多渠道的工作方法统筹展览与研究资源,搭建跨区域信息交流与研讨平台,发挥前期研究中的结构性信息弥补国外艺术家作品原作无法到场的缺憾,同时发挥本地艺术家、研究者和观察者的对话作用,通过不同专题的工作坊及写作对展览进行多角度阐释。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将大流行时期全球共同面对的隔离困境转化为一种共同经验与纽带,主动探索新型国际对话与策展的应对方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马琳、崔钰林的《社区美术馆的参与式策展实践》,以上海地区“艺术地带:庙行社区展”和“艺术角:高境社区展”展览、论坛和公共教育活动为例,讨论社区美术馆展览的特征,并思考社区美术馆与公共文化创新等相关问题。近几年来,围绕“社区美术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成为新美术馆学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沈森《特殊时期的美术馆运营策略:哈罗德·塞曼与伯尔尼美术馆的策展转向(1961-1969)》,对成立于20世纪初期的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战后文化复苏和后现代艺术转型的特殊时期,新任馆长哈罗德·塞曼如何针对美术馆运营层面提出新思路与新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塞曼对美术馆角色的重新定义,为日后伯尔尼美术馆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亦为今日美术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

猜你喜欢

非西方广州美术学院策展
岭南画学之路
——教学文献展
李燕婷、邓灵康作品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非西方”话语分析的新途径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
吕学晶作品
G20的中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