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的探讨
2021-12-01戴海平
戴海平
(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新闻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薪酬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薪酬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薪酬管理工作的完善,更好地突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管理观念陈旧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市场化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理念过于陈旧,这也制约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导致管理机制的滞后,无法与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要求相符合。
(二)管理机制缺乏足够的激励性
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机制普遍存在规定多且细的问题,这也导致薪酬管理机制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而且在具体分配过程中也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分配方式过于粗放。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这种薪酬分配制度,由于激励性缺乏,同级别员工无论是职能单一岗位还是复杂岗位薪酬并无明显的差异,单位福利项目都是千篇一律,无法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三)缺少足够的提升空间
目前事业单位员工晋升渠道过于单一,薪酬提升空间十分有限。一些基层人员需要提升职称和竞聘等来提高自已的薪酬水平,而且薪资也多与职称挂钩,因此员工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职称的晋升上,对于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缺乏重视。而且事业单位受岗位设置和竞聘条件等问题的制约,会导致大部分员工无法竞聘成功,从而造成人才的严重流失,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激励机制,扩大薪酬晋升空间
对于事业单位员工而言,无论是薪酬还是职业晋升和未来发展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并帮助员工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积极搭建平台,为职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单位的归属感。
在针对员工晋升渠道进行设计时,事业单位要根据员工所处不同岗位进行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出现,并确保工作任务的合理安排。根据人事部的分类标准,合理划分现有职位,并针对不同职位进行考核,确保员工具有同样的晋升机会。事业单位还要结合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为员工晋升设计一套多元化的渠道,使员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个人价值,确保其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转变理念,完善薪酬制度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加大了改革的步伐,这也要求事业单位管理者要重视思想和理念的更新,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并对人力资源价值和管理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并确保其落到实处,积极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视削弱自身的“权力”观念,将为职工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对单位的薪酬管理工作统筹考虑,进一步保障员工的利益,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员工激励而言,薪酬激励是最直观和最基本的一种激励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完善,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深入工资分配制度,确保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同性质的单位进行调研,做好定编定岗工作,设定好员工工作的标准基线,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确保考评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建立绩效工资制度,遵循同工同酬和多劳多得的原则,确保薪酬体系的稳定性,进一步体现公平原则。另外,还要重视薪酬激励机制的合理利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能力,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引入竞争机制,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工作中,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将其贯穿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系中,确保薪酬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探讨新的评估标准,做好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同时还要立足于职工工作的实际情况,强化考核的规范化和公正性,充分的保障职工的利益。引入竞争机制后,事业单位还要与自身的岗位特点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工资分配制度,做到赏罚得当,进一步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竞争环境下努力工作,为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薪酬管理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通过针对薪酬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进一步拓宽职工薪酬提升空间,积极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强化绩效考核,确保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留住人才,积极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