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现金贷的发展历程

2021-12-01李烨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借款人网贷现金

李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 100000)

一、现金贷的发展背景

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2016年3月,央行及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消费信贷领域的发展。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日渐火热,腾讯、阿里、京东几大电商巨头开始加码布局。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了没有被这些机构覆盖的领域,现金贷产品也应运而生。

现金贷具有无消费场景、无指定用途和客户群体限定等特征,多为小额、短期的信用贷款,三个月以内为主,有部分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超过一年的就比较少。2015年8月网贷办法出台以来,限制大额标的、鼓励小额分散的行业发展方式让大批网贷平台杀入现金贷。根据第三方机构测算,2016年行业规模大约在6000亿~1万亿元之间,其中电商系现金贷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垂直系和网贷系现金贷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持牌系的规模在4000亿元以下。①https://www.wdzj.com/news/yanjiu/86483.html

现金贷在满足部分群体正常消费信贷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十分突出,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隐患。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现金贷业务纳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范畴,统筹开展对现金贷业务的规范整顿工作。

二、现金贷平台主体

(一)互联网巨头

早在2014年底,电商平台就率先开始布局现金贷市场。由于大多数电商的消费场景都是基于线上,现金贷款业务可以帮助其拓展线下场景市场,进军更加广阔的消费信贷市场。

2015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先后推出现金贷产品“借呗”和“微粒贷”。2016年3月,京东金融也推出了其现金贷产品“金条”。此后直至2021年,涉及生活服务、视频社交、美颜修图、出行导航等等多达数十上百个互联网巨头已经嵌入了金融借贷产品。

由于互联网巨头掌握了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自身的大数据风控和评级系统直接过滤了大批不合格的用户,向符合申请要求的用户发出定向邀请,所以放款时间极快。其次,互联网巨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和自有小贷公司,具有资金成本低、稳定性高等特点,同时电商流量带来的极低的获客成本,让其在现金贷产品的利率和罚息水平上,与消费金融公司不相上下,甚至更低。

(二)涉足现金贷的持牌机构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2016年起多家银行开始介入现金贷的并不多,银行拥有最精准的用户金融数据,一般采用定向邀请机制,即从办理存款、理财、贷款、代发工资等业务的用户中直接筛选出资信良好的优质借款人,从而免除了过于繁琐的审批流程和资料提交。 但是银行对于现金贷风险的把控还是比较谨慎,多限于自身体系内的优质借款人。另一方面,银行有绝对的资金成本优势,借款利率最低。

相比大型股份制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资金成本较高,经营网点较少,零售信贷产品贫乏,业务推广渠道有限。因此,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经营业绩的压力下,是向互联网公司和现金贷平台输出资金或者利用网贷平台开展“助贷”业务最积极的参与者。

(三)草根现金贷平台

草根平台又分为两类,一是P2P网贷平台,利用原有平台的客户群、资金渠道发展现金贷业务。二是从事单一现金贷业务的垂直平台。草根平台的现金贷业务几乎与电商同一时间开展,从产品形式上看,多数互联网现金贷产品采取的都是助贷模式,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连接着借款人和资金供给方。这些平台资金对接方除此之外还有理财平台和P2P等等,因此整体利率水平较高,风险也是最大的,从而成为监管的重点。

三、现金贷平台的风险

(一)平台利率畸高。草根产品对借款人的资质要求不多,申请门槛较低,风控中对于风险的识别和审核也偏于宽松。这类借款人的逾期和坏账率也高,需要通过相应的借款利率、罚息或违约金来覆盖风险。目前现金贷的平台有即个层次;第一层是名义利率控制在36%左右,其包括服务费、管理费等在内的综合年化利率均在20%~300%之间,但是实际利率在年化200%以下,这是目前主流网贷平台的区间;接下来是年化利率在200-500%之间的,小的现金贷平台;最高的是500-2000%所谓的超利贷,这里面有许多都是准备利用政策空档期,捞一票就走人的。②https://money.eastmoney.com/a/201901071021355714.html

(二)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部分平台在给借款人放贷时,存在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造成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与借款合同约定金额不符,变相提高借款人借款利率。

(三)多头借贷。目前现金贷领域的共债比例在40%~60%左右,这些客户会同时在2~3家机构借款。多头借贷也分不同情况。一些多头借贷存在信用风险,比如借新还旧,同期大笔多头借贷;另一些则存在欺诈风险,例如车辆多押、贷款欺诈。③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70319721405960.html

(四)依靠暴利覆盖风险,暴力催收。当前部分“现金贷”平台风险控制十分薄弱,行业坏账率普遍在20%以上,而借款人一旦逾期,平台则采取非法手段对借款人进行各种方式的暴力催收,极易引此恶性事件的发生。

(五)过度收集用户数据,无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四、现金贷监管办法

掐断资金:现金贷产品的资金来源,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P2P、地方交易所、互联网平台等全面切断。

严控杠杆:严格按照各地小贷公司的杠杆比例,“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

规范助贷:禁止银行和非持牌机构联合放贷;助贷业务回归本源,银行要承担全部信用风险,不得“明助实贷”,第三方机构不得增信,也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明晰费率:明确禁止收取“砍头息”、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等费率以及不合理的收费方式。

慎用数据:首次提及审慎“数据驱动”的风控方式,并强调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禁止新增:网络小贷公司暂停新增,现金贷业务的增长“急刹车”。

清理存量:存量的网络小贷公司面临新一轮准入,存量业务要逐步压缩、清理。

五、监管后的现金贷市场

《通知》出台后,有媒体曾对20家曾经的头部现金贷平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12家平台继续放款,但都在控制规模,7家平台向To B的金融科技转型,6家平台出海谋出路,3家平台转型做贷超,做起了流量生意。④http://www.p5w.net/weyt/201810/t20181029_2211664.htm

而这只是头部平台的转型方式,一些专注于更加下沉市场的现金贷平台,开始依靠各种手段和套路绕过监管。

一些现金贷平台的产品,名字里通常都带有“回租”“回收”“回购”,比如闪电回购、蚂蚁回租、趣租租等,产品使用流程简单,用户只需几步就可完成,完美绕过监管对现金贷利率、牌照、场景等的限制,因为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现金贷产品。在短暂的疯狂后,手机回租模式已在2019年5月被监管叫停。不过新的擦边球玩法又很快出现,比如集现金贷和淘宝刷单为一体的分期商城。

现金贷+意外险也成为现金贷逃避36%利率红线的一个好方法,以往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借贷业务时,也有不少要求借款人购买人身意外险,主要是为了避免借款人出现意外时,金融机构蒙受损失。而现金贷也借鉴了这一点,用户在现金贷平台申请贷款的同时,会默认甚至强制购买一份保险,这笔钱在给到保险公司之后会以返佣的形式回到现金贷平台的手中。

六、结论

面对越来越严苛的限制,现金贷市场也在不断分化,洗牌,转型。但是对于无消费场景的小额、短期的资金需求不会消失,这部分下沉市场只能越来越隐蔽化和套路化,除了抱团去海外淘金,也会和线下理财合作、甚至持牌机构通过信托等理财产品的层层嵌套,为自己寻求新的资金合作方。而监管要不断升级,需要根据现金贷的最新变化和套路精准打击要点,尤其是切断其合作机构,把资金源头管制住。

猜你喜欢

借款人网贷现金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小微企业借款人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中国网贷地图
影响P2P借贷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
谁窃走了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