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后疫情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1-12-01吴云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业辅导员心理

吴云鹏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一、研究背景

2020 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年伊始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导致工厂停工停产,经济停摆,对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校停课停学,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规划带来了空前的考验。

二、面临困难

(一)疫情前期线上授课影响因素多,学生担心个人进度落下。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布的居家防疫号召,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普遍将返校时间推迟半年及以上,广泛采取居家上学的方式,期间通过网络视频授课、微信群发布作业公告、学习应用软件收集并批改作业等形式开展线上教育。然而高校生源分散,学生来自大江南北、城市乡村,不同地区、不同行政级别地域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显著,网上教育必备的基础通信设施配备情况良莠不齐。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所在村屯尚未全面覆盖无线网络,存在无线网络信号差、暂无WIFI 可用而流量咨费昂贵等情况,导致出现授课画面卡顿、清晰度差、视频音频不同步等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同时,还因为家庭空间有限,缺乏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等因素,滋生出学生忧心学习效果差、学业进度滞后等不良情况。

(二)高年级学生备战毕业去向的时间压缩,产生强烈局促感。疫情期间居家上课半年时间,减少了一个学期的在校时间,学生返校后直接升入下一年级,部分学生因缺失半学期在校时间,尚未做好升入高年级的心理准备,无法接受已经过渡到更高年级的身份及心态转变。

对于四年制本科生来说,通常升入大三、大四等高年级,意味着要在保研、考研、出国留学、找工作、创业等毕业去向中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谋划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疫情严峻时期居家防疫不能返校的抗疫举措打乱了他们在校备战考研、准备找工作的重要安排,学生担心在校准备时间不足、知识积累不够、理论沉淀不扎实,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成绩无异常但主动请求降级的情况,以逃避的心态延缓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

(三)疫情加重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连带增加学生心理压力。2020 年初始的两个月,居民宅家防疫减少消费、工厂避免聚集停工停产、公路交通全面封路管控,导致消费需求断崖式下降、生产力急剧骤减,经济出现短期停摆,用工需求极度紧缩,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紧张局面,失业人群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下一份工作,家庭经济难以接续。部分学生家庭因单经济支柱且收入较低、父亲(母亲)长期患病开销过大、城市低保户、艰苦边远地区经济收入低等原因本已是经济困难家庭,在疫情的二次冲击下,家庭经济支柱无奈丧失工作,切断了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贫困家庭雪上加霜。上学需要的学杂费、住宿费、往返家庭与学校的交通费、学校日常生活费等开支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校内学生活动范围人员密集,产生对聚集性疫情的担忧。学校是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学生宿舍多为四人一间,卫生间、洗漱间、洗衣房等寝室内高频使用场景均为多共用的公共空间,总体来说空间相对封闭,活动人员密度大,密集接触机会多。此外,食堂、超市、教室等高集中性使用时间的场地流动人口聚集性强,近距离交互情况多。

部分学生及家长对校园内疫情防控难度持担忧态度。返校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包括疫情前期重灾区的武汉等过去的中高风险地区。担心校内一旦出现任何一例病例,会在人员高聚集的校园内,以典型的人传人传播方式迅速扩散新冠病毒,产生灾难性的聚集性疫情。

三、解决方向及应对举措

笔者身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刚从学生身份走进辅导员角色不久,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充分理解学生们的忧虑。同时,笔者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并强调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的深刻要求,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学生困难问题的同时,深度开展德行教育,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针对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学校和学院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笔者经过深度研究和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见解:

(一)深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及摸排工作

1.采用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高水平人才队伍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化建设,结合新冠疫情特殊背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教学方式偏好,研发更适配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二是加强心理辅导教职工队伍建设,在配备专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同时,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配备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形成专兼职双向保障、双向促进的保障模式;三是建立纵横交错叠加式的心理辅导体系,各学院之间开展联合辅导,打通各学院之间心理辅导交流壁垒,促进不同学院之间学生的心理交流,丰富心理辅导维度,横向覆盖更多学生。同时,从学校的各机关角度开展学生心理服务,以纵向贯穿的方式纵深至每一个机关辖内的每一位学生。以合纵连横的辅导方式确保不遗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四是建立预防补救全方位管理机制,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作为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征兆,结合问题严重性,采取“学校—学院—医院—家长”的分级处理手段,确保及时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健康心理。

2.多种形式摸排学生心理,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间、周末等课余时间定期开展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适应情况,并做好谈话内容记录,同步传达学校及学院最新政策和要求,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二是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逐个寝室走访的方式认真做好宣传沟通工作,普及学校及学院的心理帮扶政策和防疫科学知识,鼓励同学们及时沟通和汇报心理压力来源,相信学生干部,相信辅导员,相信学院及学校的领导干部,共同寻找纾解方式,形成同学间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和“人道、博爱、奉献”的助人精神,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到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中;三是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团会,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开展学业主题班会,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和帮扶,实现班级全覆盖。同时,深化班会、团会等集中性团体会议的民主作用,发挥学生参与集体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搭建师生交流的有效桥梁,维护学生切身利益,满足学生合理诉求,营造师生互相理解、关爱的良好氛围。

(二)采用的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多途径帮扶

1.整合优质师资力量,组建帮扶团队。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青年教师队伍中选拔有意愿、有能力、有担当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大学生理论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和改进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充实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学业指导工作力量,有效构建学业指导工作体系,在优秀学生中选聘学业指导助理,鼓励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与学业困难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学习经验交流、学业咨询答疑、优秀学习笔记分享、优秀学生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业辅导、与学业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及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业帮扶工作,指导和帮助同学树立正确学习目标,科学规划学业生涯,有效使用学业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和发展潜力;三是选聘优秀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与本科生身份相同、年龄相近、专业相同的资源优势,挖掘研究生的学业指导、思想引领作用;四是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及时提醒他们有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案,紧跟当前各科目学习进度;针对高年级学生,详细了解其在毕业发展方向上的选择和打算,根据学生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邀请优秀毕业生开展备考讲座及就业指导分享会。一是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动机制,通过研究生秘书推举、学生口碑推荐等途径获取优秀保研生、考研生名录,以学院名义邀请优秀保送研究生、考研生参与到本科生备战考研的指导工作中去,通过推荐复习材料、分享科目复习时间安排表、心态调节方式、笔试面试时间安排及试题解读等详细备考计划,辅助高年级本科生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备考计划;二是发挥全国各地校友会力量,鼓励并号召已工作学长学姐返校分享在职工作经验、分享如何辨别和筛选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前引导高年级学生做好学生到社会人身份转变的心理建设。

(三)全面宣贯思想政治教育

1.依据学校相关政策,全力帮助贫困学生。一是建立经济关注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依据学院学生组成情况,有针对性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资助工作方案,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对于学校认定的经济关注对象或因突发情况导致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工作。二是构建多形式资助模式,深入挖掘校友及社会各界的资助资源,加大社会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建立残疾、重病、孤儿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机制,在情感、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加大关爱力度,在奖、助学金评定时严格把握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育人功能,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走自强自立道路,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学业上都能够健康成长。四是建设发展型资助模式,实施能力提升计划,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等级考试,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享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2.线上线下全渠道展示防疫举措,加强思想政治宣传。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和扶持广大学生科学运用网络优势和传播规律,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知乎、贴吧、论坛、QQ、微信、抖音账号等)、年级和班级微信群、QQ 群等线上全渠道公开展示播报学校防疫举措,早中晚就餐高峰时间段在食堂电视循环播放国家抗疫进展及成果,打消学生对疫情反复的过度担心。引导学生提高政治辨别力,通过权威部门和主流媒体获得疫情防控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使命担当,坚决服从特殊时期国家、学校、学院的各项防疫要求,积极配合相应的各项举措落地;三是引导学生干部发挥骨干担当作用,鼓励学生干部发扬中枢作用,协助辅导员积极开展工作,以寝室为单位,设立寝室防疫员,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国家、学校、学院的各项防疫安排和指挥,积极协助国家、学校、学院开展各项数据统计、消息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主动关心班级、宿舍同学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定期与辅导员沟通联系,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联络并带动广大同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疫情。

3.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一是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具体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校内户外广告大屏、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号等大学生聚集的社交平台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讲授。三是充分挖掘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多形式举办创作大赛,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创作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正确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作品。加强爱国主义理论研究学习,开展主题诗歌会等。四是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抗疫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共抗疫情主题宣传教育。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四、总结与展望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要求作为高校学生引路人的辅导员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加强抗击疫情的同时还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持续加强防控保护意识,不能懈怠放松。要向学生进一步宣贯来之不易的返校生活,珍惜后疫情时期的正常生活,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防疫工作,主动学习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呼吁身边同学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消除麻痹心理,避免恐慌心理,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努力成为防控政策的宣传者、防控知识的传播者、疫情谣言的制止者、健康校园的守护者。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减少非必要接触,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自觉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积极做好安全防护。要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体温检测,如有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到指定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二)对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期望。一是德行兼备,以德为先。立志做一名好辅导员,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言传的同时更要注重身教,给同学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敬。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伤害。当学生表现优良时,不吝惜赞美与掌声,及时给予表扬和夸赞,让学生从辅导员的认可中加强自信心;当学生犯错时,要考虑他们的情绪、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巧妙指出问题,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二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落实落细落小,时刻心系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明确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我们服务的核心,我们不仅仅是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的管理者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切实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到学生之事无小事。总之,为全体学生办实事,做好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业辅导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心理小测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心理感受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