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考古发现”引入“史前时期”
——历史教学评价设计例谈

2021-12-01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沈治仁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考古资料考查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沈治仁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史前时期”的学习中,因为史事“主要是依据考古发掘而重构起来的”,所以我尝试将考古发现及研究方法引入“史前时期”的教学评价设计中,评价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情况,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素养,探究教学评价设计的新方法。

一、实践:“考古发现”在评价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011 版课标”要求评价的设计应当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原则。因此我将“考古发现”与资料搜集、运用、历史模型的制作相结合,对评价的指标和方式进行了创新与优化,并总结考古发现在评价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一)“考古发现”运用与评价指标的创新

“2011 版课标”提出:“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认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这要求评价设计时,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借助历史材料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设计的指标上可以着重于下列方面:

1.基于“史料搜集能力”的评价

在“史前时期”的教学中,对考古资料搜集、处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史料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评价设计:

活动要求:根据课上所学的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情况,设计一张电子版小报。需要有文字说明,有“考古图片”作为支撑,能够说出图片资料的来源。

评价指标:“版面”——制作美观;“内容”——学生通过考古资料重新构筑历史的能力;“资料来源”——考查学生是否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2.基于“史料运用能力”的评价

掌握证据、独立思考,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因此,可以将“借助考古发现,做出历史推断,或在质疑、辨伪中探究历史真相”作为评价设计的重要指标:

首先,可以评价学生借助考古发现认识历史的能力。

“2011 版课标·课程内容”要求:“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考古材料及学术成果,要求以此为“依据”推断“北京人特征”。例如:

提供材料:教科书、考古图片、历史想象。

活动要求:撰写故事《北京人的一天》

评价标准:真实性——细节源于考古发现,考查学生对考古发现(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历史学习的证据意识。故事性——呈现的内容有故事性或趣味性,考查学生借助考古发现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评价学生借助考古发现辨析历史真相的能力。

关于“史前时期”的内容并非完全依赖于考古发现而构筑,诸如传说、神话也包含历史信息。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不断构造了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基于课标要求,在教学时可以以考古发现为依据,对传说、神话内容进行辨析,评价学生抽取材料的有效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

提供材料: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和石柄上的刻画符号、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器符号、大汶口文化类型的陵阳河遗址大口尊上发现了陶尊文字。

学习要求:从考古图片中辨析仓颉造字的真实性,并分析故事中的历史信息。

评价标准:

能够借助考古资料,说出故事中不实的成分。

能够借助考古资料,分析故事中真实的历史信息。

通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当时的黄河流域多个地区已经出现先了文字的雏形——传说中既存在夸大之处,也包含了历史信息。

(二)“考古发现”运用与评价方法的优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的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其中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评价的方式。由于考古发现的引入,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细节得以直观地展现,这也为历史制作的评价提供了优化的方向:

1.对整体“拟真度”的评价

在仔细观察考古发现,明确历史信息的前提下,确保历史制作从外形上符合历史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在结构上符合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在制作过程上符合历史事物产生的实际条件。例如:

提供材料:以考古复原图的形式向同学展现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劳动工具——耒耜。

制作要求:制作微缩版耒耜。

评价标准:

材质——木质为主(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骨质、石质耒耜)。制作工艺——尽量少的使用现代切割工具,完全禁止使用现代粘黏材料,保证手工完成。检验——“成品”能够发挥耒耜的功能。如能够在花坛里翻土视为合格。

2.对细节“精致度”的评价

除了在整体上拟真,历史的细节同样能够反映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掌握程度,而对细节的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态度。例如:

提供材料: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房屋及榫卯构件复原图。并向学生说明当时建造房屋的基本原理。

制作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杆栏式房屋的复原模型。

评价标准:外观基本符合杆栏式房屋的样式。较大的构建尝试用榫卯的方式。

二、探究:“考古发现”运用与评价设计理念的更新

在“史前时期”的教学中,借助考古资料的搜集、分析、运用,可以改变评价设计材料的选择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史料运用的能力。

(一)评价设计材料的选择: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结合

在考古和历史研究时常研究“纸上材料”和“地下材料”所论古史是否“有比较可信的证据证明其相应”,合二者之力丰富历史的本来面目。例如:

材料一:神农“做耒耜,教天下种谷”。——《竹书纪年·前篇》。

材料二: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图的稻谷遗存》。

分析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

二者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分析文献、考古资料的能力。

(二)评价设计材料的呈现:“说明”与“论证”相区别

“说明”偏重于对历史解释或结论的补充或说明;“论证”偏向于对历史假说的证明或问题的推断。

在了解教材中的历史解释后,可以提供一些考古发现,或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考古资料,说明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

学习要求:学完“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后,用考古材料证明这一结论。

提供资料:北京人的石器图片若干。

评价标准:知道北京人会制造工具。能够说出当时的工具与未经加工的石块的区别。能够分析北京人的石器的用途。

在评价设计时,可以“运用考古发现论证历史假设”,例如:

提供资料:通过搜集新石器时期远古居民房屋遗址、及房屋复原图。

活动探究:传说中黄帝发明了房屋建造技术,这是真的吗?

评价标准:能够借助考古资料推断黄帝同时期远古居民就会建造房屋的史实。用考古证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辨析。

(三)评价设计视角的多元:自然地理与历史学科相联系

“考古学中的物质文化遗存集中反映的是自然环境色彩浓厚的区域文化,并非特定人类共同体文化。”在评价设计时,可以通过考古背景知识的介绍,评价自然地理与历史知识的联系能力。例如:

学习要求:思考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在农作物种植和房屋建造方面的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

提供资料: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生活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评价标准:能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分析二者生活的差异。

综上所述,将考古发现引入设计评价,有助于考查学生搜集、运用史料的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认识到:评价设计需兼顾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材料的呈现需结合评价目的进行选择;评价视角的选择需联系自然地理与历史学科的知识。

猜你喜欢

考古资料考查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考古”测一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