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翰墨传承文化 用特色润育学子

2021-12-01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吴云霞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云林翰墨书画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吴云霞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坐落于元代绘画大师倪瓒(又名倪云林)的故乡。倪瓒的书画作品简淡清逸,悠远至真,他善于吸纳不同流派的长处,使自己的画风日趋完美,开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倪瓒在为人上更是不畏权势,关心百姓,洁身自好,正直高洁。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地域文化资源,秉承云林遗风,用“翰墨”点亮学生童年,通过书画的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等育人功能,砥砺品德,完善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让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使其成为“植根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儒雅学子。

一、翰墨润境:以翰墨书香影响人

一“院”五“厅”养心性。学校以“翰墨校园”为主题规划和布置校园文化,筹建了1600 平方米的主体性建筑——无锡市云林少儿书画院,内设倪云林展厅、文房四宝展厅、无锡书画名人厅、名家作品厅、师生书画展厅等五个展厅以及水墨画室、书法室、手工制作室、儿童画室等8 个美术活动室。孩子们畅游于各展厅之间,与大师对话,跟书画亲近;他们精巧构思,挥毫泼墨于各活动室中,体验书画之乐趣。

一“廊”一“窗”显特色。学校多条长廊被打造成翰墨长廊,立体呈现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走廊、过道上设有书画家故事墙、师生作品荟萃、活动图片集锦等,立体呈现了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内院地面镶嵌着各种书法碑帖,形象地展现了书法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能追根溯源、致知力行。学生品读书画名家生平故事,品鉴其墨宝,分享书画活动掠影等,时时处处受到美的熏陶,思的启迪,志的激励。

一“墙”一“栏”展风采。班级文化墙、年级文化栏等开辟师生书画园地,展出学校“翰墨新星”作品等,为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处处彰显着艺术,渗透着人文,营造着浓浓的书香墨韵,体现着书画独特的育人功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营设一个沉浸式的“翰墨”氛围,让学生浸染其中,感受书香阵阵,墨香屡屡,儒雅缭绕的校园文化气息,陶冶性情,砥砺德行。

二、翰墨润心:以课程渗透润育人

书画教育走制度化、课程化,才能常态化,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学校采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渗透、优化发展的方式,以基础性普及课程、研究性活动课程、兴趣性提高课程等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建构指向提升学生素养的书画课程体系。如今,学校已初步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同步推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翼双飞、“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共生的课程结构。

(一)普及课程:在修炼自我中夯实基础

一是时间补充:学校设立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周三次30 分钟的习字时间,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内容,普及培养学生书画基本技能的同时,磨炼学生意志。

二是课时调整:将每周两节美术课调整到一起,充裕绘画时间,让学生静心、尽兴。每学期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各年级开展“水墨画教学月”活动,强化特色效能。

三是编写教材:分年级编印融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乡土性为一体的校本教材《水墨云林》,涉及“校园生活”“地方文化”“倪云林及无锡书画名人”等内容,将其穿插于美术课程教学中。一二年级注重了解、熟悉书画工具及材料,并对书画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三四年级了解一些书画家的故事和经历,养成良好的书画学习习惯;五六年级欣赏了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及风格,培育良好的修养与情操。低中高三学段既有内容上的互为补充,也有螺旋式的逐步提升,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以及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活动课程:在翰墨研究中逐步推进

与综合实践课、阅读课、班队课等有机结合,开展《走近大师倪云林》等一系列活动课程。“洁身自好,正直高洁,体恤百姓,同情弱者”的“云林精神”影响了本地区的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带着学生通过参观、走访、调查等方式,感悟“云林精神”,继承名人的优良品质,帮助他们成为身正、心正、行正的时代新人。

(三)提高课程:在灵感激发中创新提升

结合小云林少年宫,学校重点打造一批书画社团,“小墨点儿童画社团”“怡心书法社”“云林印社”“巧手坊”等,每天,300 多名社团小成员聚集在书画院,挥毫泼墨,尽情创作,在涵养学生书画气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养成善思、创新的好品格。

三、翰墨润行:以主题活动培养人

“以活动锻炼人,以活动发展人”是全体云小人的共识。“书画”是学校特色项目,“雅行”是学校特色文化,学校以书画特色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雅行”文化,适应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学生在树书画“雅愿”、养“雅趣”、赶“雅集”、立“雅行”的过程中提升素养,在“地域文化”中提炼“学校文化”,在“书画教育”中彰显“学校品牌”,由“特色文化”走向“品格提升”。

(一)树一个“雅愿”,成就学生卓越追求

引导学生为自己翰墨学习过程树立一个短期“志愿”,例如开一次“书画展”,跃一个“书画段位”,成为“翰墨新星”等,并制定小计划,召开“我的小小志愿”发布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阶段性小计划,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培养孩子们热爱学习,懂得坚持的好品性。

(二)养一个“雅趣”,成就学生兴趣发展

鼓励每位学生在翰墨学习过程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喜欢水墨画的研习工笔画、写意画,爱好书法的选择“楷书”“隶书”等不同字体,在树立“雅趣”的过程中涵养自己由内而外的儒雅气质。学校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孩子有展示的机会,在不断地“被肯定”中提升自己,督促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持久的“特长”。

(三)赶一趟“雅集”,成就学生坚毅品质

学校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文化周”活动,开展“赠画献爱心”“进社区送春联”“书画作品爱心义卖”等活动;举行每学年一次的书画主题节、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学生作品展等,培养学生坚毅、有爱心、有担当的好品质。如此的“雅集”,在师生身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气质、品质和行为,外显为教育的品质和学校的气质。

(四)立一程“雅行”,成就学生儒雅风范

从一年级入学礼的“一笔一画写人字”活动开始,学生就开始了一趟“雅行”之旅:贯穿学期始终的书画争章活动,每学期初的自制书画小书签设计比赛以及将要创编的书画操,书画儿歌等活动。孩子们在翰墨文化中学习儒雅行为,涵养儒雅气质,提升品格,人人成为“现代小雅士”。

四、翰墨润品:以过程评价感染人

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书画活动,培养学生自信、文雅的行为习惯,学校构建多层次的书画特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1.“翰墨少年”档案袋。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定期收录学生的优秀作品、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及家长寄语等,将他们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保存起来,设立跟踪式评价,让学生经历坚持、磨砺、成长的过程。

2.“翰墨书香”发布栏。利用年级组文化墙,班级黑板报、校报《小云林报》《云林书画》等阵地发布优秀作品,利用长廊、橱窗等为“翰墨新星”举办个人书画展,学校还定期评选书画之星、书画优秀班等,让自信向上的良好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田。

3.构建互联网+评价模式。学校设立书画特色专题网站,编印特色校报《云林书画》,全方位介绍学校书画活动,展示特色教育成果。同时,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博客、学校网站等阵地进行多方面评价,养成学生善思、创新的优良传统。

学校基于“云林文化”的研究,逐渐构建起书画特色的“云林文化场”“书画养品,以文化人”,学生通过感受学校特色文化积累的丰富内涵。承云林遗风,以翰墨树人。学生在书画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做快乐传承人;学生品翰墨情韵,习书画技能,提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做生活审美家;学生探究书品、画品、人品,学儒雅风范,做阳光好少年。学生敦品臻美,正身、正心、正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向着更美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努力。

我们坚信,一所学校只有在变化中坚守一种永恒,才能在永恒中积淀并发展。相信,随着学校特色发展的不断深入,秉承“云林”书画之风,怀揣强烈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云林校园定能“翰墨吹来春满园”。

猜你喜欢

云林翰墨书画
翰墨飘香,争当“汉字小英雄”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翰墨高吟
小小书画廓
在翰墨飘香中拥抱新的春天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