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民间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2021-12-01丁桃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民间

丁桃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前言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一直是我国金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我国金融生态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规模偏好和风险考量等因素,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与信贷错配等问题仍普遍存在。特别是疫情暴发以来,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资金缺口加大。但是由于融资门槛及小微企业资产结构的先天不足,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支持有限,而民间金融以其门槛低、手续简等特点,成为了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快速通道,但民间金融也是把双刃剑,融资快但成本高、风险大。本文针对疫情之下,民间金融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做出深入分析探究,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民间金融更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 疫情背景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疫情的蔓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那么在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呢?我们对小微企业涉及的几个主要行业进行了深度分析:

(一)餐饮行业

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疫情发生的时间正是餐饮娱乐业一年内最为重要的盈利时期,但是因为疫情的发生,餐饮娱乐经营主体基本都是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在没有营业收入或收入很少的情况下,店租、人工等费用依然发生,因此许多餐饮企业希望通过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以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融资不变的法则就是低利率,高门槛,高利率,低门槛。因此当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筹集足够维持经营的资金时,出于自救,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渠道。

(二)旅游住宿行业

疫情背景下的旅游住宿行业也是首当其冲。春季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但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使得各大景区关闭,民宿只得暂停营业,旅游公司不得不取消境内和境外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团。该行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三)批发零售行业

批发零售业受疫情的冲击也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非必需品的零售商或是批发企业,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不同程度的隔离政策,大大降低了消费需求,而快递业严格执行防疫管控政策,导致物流无法正常输送,对销售业务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导致存货滞销,资金流出现断层。

(四)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在短期内因为疫情所承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除了一些疫情防控物资以及生活物资的企业生产相对稳定外,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很难迅速完全复工,而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压力扩大,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产品销售渠道严重受阻、物流渠道不通畅,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链脱节。

除了以上行业的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在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打击。疫情对小微企业的严重影响反嗜金融业,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呈现正增长,是2017年来第一次;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幅30.34%。

面对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10号)等文件精神,但由于政策覆盖面、灵活度、审批周期等问题,对小微企业的实际资金压力缓解效果上还是不尽人意。因此作为传统融资渠道的民间金融,在此次疫情中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疫情之下民间金融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势与不足

民间金融主要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中小私营财务公司、地下钱庄、民间集资等,其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等传统金融业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而民间金融以其门槛低、手续简、方式活、不限资金用途等优势,解决企业资金的迫切需求。大多数的小微企业由于先天资产、信用等缺陷,很难从银行获得与自已经营周转资金规模相匹配的资金额度,而在疫情的影响下,资金链更加脆弱,资金如果不及时到位,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一些银行贷款到期转贷过桥资金,要解决这部分资金缺口,民间金融是最合适的选择,不管从额度还是资金到位速度,都非常符合小微企业的需求,但由于民间金融筹资成本高,监管不规范,贷款门槛过低等问题,在资金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隐患和风险,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民间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除了促进的积极作用外,还要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民间金融融资优势

1.贷款门槛更低

疫情期间虽然国家出台各种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但由于各大金融机构基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本-效益”倒挂的结构性矛盾,大多数金融机构主要还是出于“政治意愿”或“形象工程”来服务小微企业,而非“经济人”逐利的市场导向,因而小微企业想要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还是需要提供抵押担保物,而大多数小微企业基本都是刚起步,并且本身的规模并不大,所以很难找到可以抵押给银行的合适抵押物。但是民间金融机构对于抵押物要求并不严格,更多的是基于亲缘、信任、高利息收入等因素进行放贷。另外传统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时间,营业额、注册资本等都有多方面的限制,而民间金融的服务对象普遍是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因此要争取这部分市场,必须调整贷款门槛,从而将小微企业借款的难度降低,有利于小微企业尽快解决资金荒。

2.手续更简便、更高效

民间金融的程序环节较为简单方便,并且效率很高。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在发展期间会持续不断需要资金投入。如果是在银行进行融资,从准备资料到审核至最后发放贷款,至少要两周时间,对于资金周转能力弱,筹资渠道狭窄,特别又处在疫情期的小微企业来说,更没有时间等待银行的一系列审批手续,而民间金融渠道,因贷款所需要审批的时间较短,并且程序环节也是简单高效。如果是合会、私营财务公司、中小私营财务公司、地下钱庄、民间集资等一般只要借贷方签订借贷合同,有资产的提供资产复印件等手续,如双方协商提供抵押,那就提供产权证明,审核审批等手续大大简化,而个人借款类,则手续更加简便,一般一张借条就完成了所有借款手续。因此放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对于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3.解决信息不对等问题成本更低

传统商业银行在审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出现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为了可以从银行成功贷款,常常会选择性透露自己的信息。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资金需求方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还款能力,为了最大程度进行风险防控,往往会利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从而大大增加了贷出成本。而对小微企业而言,为贷款而准备大量材料,有些还要进行信息加工处理,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很高。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且比商业银行更具亲缘与地缘优势,因此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诚信水平及风险防控点和风险应对措施更加专业,因此相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风险相对更可控,信息核实成本也更低。

■ 民间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目前我民间金融机构缺乏监管主体和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在小微企业资金供给服务质量和自身运营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比例偏低

由于民间金融资金来源渠道复杂,监管不规范,国家尚未出台具体政策规范民间金融的资金流向,且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等国家重点调控行业,而实际注入小微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比例并不高。

(二)供给资金价格偏高

为何民间金融资金供给价格偏高,根源在于资金来源成本高和放贷资金风险高。银行存款年利率为2%-4%,而贷款利率一般为6%至8%,资金成本低,贷款利率也低。而民间金融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一部分为民间融资,如这些资金回报利率不能高于银行利率,投资者不会投向民间金融机构,因此民间金融机构筹资成本肯定大大高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另外如果企业在银行可以筹集资金的话,一般是不找民间金融机构的,相对而言,这部分企业的风险更高,因此为了收回成本,弥补风险损失,同时保证一定盈利水平,民间金融利率水平自然就高了。根据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民间融资成本一般不低于年息12%,甚至更高。

(三)信用风险大

民间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贷前风险主要包括以过高的成本筹资。由于民间金融筹资渠道的特殊性,为吸引足够资金,往往承诺远远高于市场的利率,而这些资金如不能及时放贷,其承诺利息将很难兑现。另外可能出现因贷出资金不能按时偿还和发生坏账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社会性信用危机。贷中风险主要是业务手续规范性风险,虽然民间金融由于其极简的手续而在资本市场一直活跃,因此也带来了企业风险甄别度低和企业违约后补偿机制弱的问题。贷后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违约风险。民间金融更多的是信用借贷,无任何资产抵押,一般双方只有书面合同,甚至只有口头约定,一但借款人违约,损失可能性较大。另外从借款对象角度,民间借贷的对象很多是在银行已无法再取得贷款的企业,在信用和资产方面等级都较低,因此基本是高风险客户群。但由于民间金融趋利性的特点,在未经仔细调查或在违约可能性很大的情况下,可能还是会因为较高的利息回报而放贷。

(四)伴生违法行为

由于我国民间金融法律法规目前阶段尚不健全,民间借贷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一些违法行为,如非法集资诈骗、吸收存款、洗钱、高利转贷甚至资金被挪用或是卷款潜逃等,不法放贷机构在借款人无法归还欠款的情况下,甚至会采取暴力、违法催讨手段,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同时由于民间金融有自发性、趋利性、盲目性等特征,许多民间金融机构从银行套取资金,投向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实效。

■ 疫情下进一步优化民间金融服务小微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在疫情背景下,民间金融机构要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主要从优化资金供给,规范自身运营两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比例

要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主要从外部政策支持和内部贷出资金结构调整两方面努力。首先国家应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引导民间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小微企业用于恢复生产,同时民间金融机构自身要有大局意识,自觉调整资金贷出结构,并在利息和贷款期限上给予小微企业一定的优惠,与小微企业共度难关。

(二)降低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价格

要降低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价格,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降低资金成本,二是建立多层资金供给价格体系。

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主要由入口资金成本、资金风险成本、机构运营成本三部分构成,那么要降低成本可从以上几方面着手。首先在入口资金成本方面,目前民间金融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有民间融资、银行资金、企业剩余资金,要降低入口资金成本,首先国家需出台民间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上限规定,保证入口资金的正常市场价格。其次为降低资金风险成本可通过建立民间借贷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机构风险识别的能力。最后要降低机构运营成本主要还是要降低人员薪酬支出。目前民间金融机构一般有大量的业务员负责融资和贷出业务及追偿业务,由于不少民间金融机构都有较高的法律风险,从业人员一般都是高薪聘用,人工成本极高,因此要规范行业行为,降低从业人员法律风险,人工成本回归理性。

在建立多层资金供给价格体系方面,要根据企业的资金用途和企业的类型,设定差别利率,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小微企业,资金供给做到利率从优,对一些非救急的或是用于投资、投机的资金需求,相应提高贷出利率。

(三)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要从业务流程和监管两方面降低信用风险,需要构建完整的风险监控体系。首先在贷前吸收存款时国家不但要设置资金出口利率红线,也要设置资金入口利率红线,同时构建社会征信体系,我国目前只有银行业信用体系,民间金融机构不能共享,无法科学准确高效的甄别客户风险等级,因此要加速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在贷前可以通过优化、规范放款手续及根据客户还款能力设定合理的担保方式等途径减小贷前风险。贷后要加强放贷企业跟踪和规范优化追偿流程。同时民间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加强资金运营安全监控,可将民间金融纳入统一的金融风险监控平台,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程监管,提高资金安全性的同时降低综合风险。

(四)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政府需要针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资金入口到资金出口细化监管规定,并保证监管制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而引导民间金融机构规范化。同时要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目前我国一行三会的多头监管模式责任主体不明确,形式上一行三会四部门监管,而实际上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承担监管主体责任,没有直接权力对民间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因此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极其有限,国家必须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实行问责机制,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 总结

疫情的爆发,各行各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更加艰难,传统银行信贷配给和规模选择偏好根深蒂固,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迫切资金需求,作为民间金融机构在这特殊时期,利用自身优势,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需规范自身运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民间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小微课大应用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小微企业借款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