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转型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01梁秀婷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梁秀婷(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前言
在如今财务转型的背景下,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中的财经类人才培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及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鉴于此,本篇文章具体分析如今我国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并且提出完善的符合高等职业学校财务转型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育形式,从而帮助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有效转型及满足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社会对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
■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少人才培育实践训练
我们国家高职学校在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展开培养的过程中,仍然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虽然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已经逐步创设了实践课程,但是这部分实践模拟课程的安排十分简单、固定,其模式单一且考核方式也和具体的业务要求相比而言具有极大差别,这种情况下则无法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虽然高等职业学校为了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创建了会计、金融、审计等专业模拟的实训室,但实训室之中的设备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却并不匹配,没有办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展开锻炼,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实训室没有办法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与作用。虽然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会组织理论课程学习完毕的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展开实习,但是高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单位间的配合度相对较差,导致校企合作的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企业单位并未派工作人员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展开实践工作经验的传授,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没有办法充分掌握如今财经行业发展的实际动态。此外,高等职业学校安排实习的时间较短,组织学生展开学习的企业单位较少。虽然有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展开实践实习的周期充足,但是运用分散式管理形式对学生们的实习展开管理,这对生生之间的经验沟通及归纳总结缺少一定帮助。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实习过于形式化,没有办法达到理想效果,从而无法提升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二)财经类教师缺少实践方面的教学经验
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多数财经类教师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对学生们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向学生们讲授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由于教师缺少在有关企业单位的工作经验,从而导致教师自身所掌握的财经类理论知识和社会具体需要存有极大差距,教师的动手能力较为薄弱,有可能导致教学的侧重点发生错误。虽然一些财经类教师考取了内部审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并不具备有关业务的工作经验。这种情况之下则让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及教授学生知识时,无法对学生们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只是可以从旁协助学生加深对于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这对缺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及举一反三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此外,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对于财经类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让符合这一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极少。在如今的财经类教育教学过程中,缺少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才。
(三)学生的考核方式存有缺陷
现阶段,我们国家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学生的成绩考核,通常都是通过期末考试而展开的。这种考核方式只可以测试出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没有办法测试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虽然有一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将财经模拟实践课程、审计模拟实践课程、会计模拟实践课程加入期末考核之中,但是这部分课程大多都会设计为考查课、选修课程等,对学生要求不高、学分相对较低的课程。学生在对毕业论文展开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毕业论文的题目涉及内容十分宽泛,理论性极强,学生很难树立逻辑递进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则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让学生将一些有关理论资料生搬硬套在毕业论文之中,并未对自己所撰写的论文题目展开深层次理解,这则造成教学任务的设计及考核方式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 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形态意识指导思想可以为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升级与改革,为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提供支持。高等职业学校若是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财经类专业的革新,则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意识,对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展开重新定位,着重培育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性能力,将培育高素养优秀人才作为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需要高职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现代信息知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专业的会计、财经、理财、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可以担任企业、金融保险等组织结构的复合型财经类人才。
(二)创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学校在对自身课程体系展开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与新型人才培育观念相结合,设置相关的财经课程。与财经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质相结合,具有针对性地拟定人才培育、课程体系的有关方案。为了可以确保教育教学计划的有序展开,高等职业学校可以聘请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及具有优秀基础理论知识储备的专业人员,为学生们讲授有关知识,打开高职学生对财经发展认识的新思路,将学科经验与教学重点相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指导方案。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运用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展开课堂教育教学,改变以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出高职学生对于财经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增加相关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际情况展开实践模拟,渐渐熟悉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在财经工作之中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锻炼高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能力水平,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展开课堂教学,向学生们直观地呈现出财经数据信息的变化,借此提高学生们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中财经类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的好坏,在财务转型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应当通过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道德品质进行考量,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经专业知识与理论培训讲座。除此之外,财经类教师还应当积极更新自身财经知识的储备量,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步伐,强化自己的实践经验锻炼。财经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们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可以运用演练模拟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展开深层次理解的同时,自主展开实践演练操作。引导学生们对企业管理形式进行演练,让班级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借此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财经类的实践教学,可以把会计模拟、金融学模拟、税收模拟、审计模拟等展开密切结合,并且和理论体系之间相互渗透。强化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结合,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展开实践实习的平台,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水平。此外,高职教师应当定期到企业展开实习与深造,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各个高等职业学校应当设计“第二课堂”,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事务所、企业中的高级会计师等来到学校,向学生们展开实践经验讲授,延伸学生们眼界。
(五)创建全新的考核形式
高等职业学校中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出现改变后,则应当积极改变高职学生的成绩考核形式。改变重视测试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应试教育,创建多样的成绩考核形式,高职学校可以在考核中加入一定的时事内容。依据财经类专业与课程的特征,对考核方式和内容展开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加入实践能力测试的有关内容。除此之外,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学生们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高职学生对案例分析型报告进行撰写,借此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 总结
总而言之,在如今财务转型的背景下,以往财经类的教育重点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通过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训练,培育出综合运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育,定期为高职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改变财经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善教学考核形式,积极革新人才培育形式,为培育出具备高素养的财经类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