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需求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2021-12-01吕枚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商务英语校企

吕枚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前言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2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0.7%。由于新冠肺炎等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但复杂多变的环境并未影响我国外贸大国的国际地位。在此情况下,以培养外贸人才为目标的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招生相对火爆,却出现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企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由专业向着复合转变,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升级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 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对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来说,主要面临两项挑战:一是就业形势差,二是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近年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额的连年增长,涉外英语人才缺口逐年增大,但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却不高。这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就业充满担忧。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处于全球化中的企业面临信息化冲击、应对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因此能够应对多种情况,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首选。

长期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虽然都是坚持产教融合为主线模式。但是,面临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短视频冲击以及新冠疫情等新经营模式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当在探寻新一轮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升级,以期能够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长期坚持的培养模式,通俗来讲就是教学和生产紧密联系,教学是为生产服务的。对于其准确内涵,学者有不同理解。总结学界观点就能发现,关于“产教融合”,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阐释。一是指行业融合,即产业和教育二行业相融合。二是指活动融合,即生产和教育二活动相融合。无论是行业融合还是活动融合,其本质还是要求产业和教育能够相互沟通,教学和生产是统一的。二者应该在实践中共同探寻利益上的共同点,从而力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对“产教融合”的理解应是层层递进的。最表面的含义是企业生产和教学活动的融合。进一层含义是生产和教育可操作性层面的融合,最本质的含义还是生产和教学理念上的深度融合。尤其对于培养者高职院校来说,在制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时时关注企业需求,对社会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并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对复杂多变就业环境的适应性。

■ 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经过数年发展,目前已经颇具规模。伴随教育实践的深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渐统一为培养专业化、多样化、复合型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经费、生源、所在地经济条件等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各类高职院校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目标定位变得模糊起来。一是观念上,对“产教融合”内涵的理解仍然仅限于校企合作或者校内实训,无法做到对校企融合理念的深度认同。二是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等实践教学操作按部就班进行,不考虑社会发展、形势变更下企业对相关岗位的新需求。

(二)未形成明确机制

虽然教育界和学界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成果相对较多,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相当多的院校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如何适应本地实际情况,如何优化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明确机制。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此,形成适应本地经济形势和本期企业需求的培养机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行政管理、区域差异等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很多时候依然存在形式层面,无法达到深入融合。具体表现就是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与感不强、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协调职能等。

(三)无法监督考核实效

产教融合机制未明确建立,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监督考核机制不明确,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对于哪门课应设置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践教学的内容、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不同班级甚至不同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一般都是采取实训教学的方式,校企合作较少。而实训教学一般采取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模式毕竟不同于实践,由此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时对一些如商务谈判等需要进行具体操作的内容时存在无法深入的情况。

■ 企业需求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

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或者市场的需求才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只有不断更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适应、匹配企业需求,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减少学生就业时的限制和瓶颈。

(一)企业调研、岗位分析是前提

为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院校所在地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必须了解当地企业的需求。需要了解企业群体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大体数量、岗位或职位工作内容等进行分析,邀请目标企业一起制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契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具体操作上,一是院校可以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邀请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者行业专家或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专业内部的研讨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学校可以派遣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或者访问,通过短期培训或者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中。通过这种实际锻炼的方式锻炼教师对新时代教学内容的灵敏触觉,使他们对电商、新媒体、直播新时代的产物强化教学,提高课程质量。

(二)强化校内实训效果

信息技术时代,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优质的资源。同时,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纷纷多措并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强化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是学校应当加大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通过搭建网上实训平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可视化、多变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技能的快速提升和学校以及专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学校可以尝试开设专门的商务英语创客课程,通过科学、规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发挥年轻人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动力及活力。三是聚焦校内生产性实训。翻译社是商务英语专业通常会建立的项目。资深翻译人员担任翻译社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承担一定的翻译任务,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实操锻炼能力。

(三)强化校企合作效果

校企合作就是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方式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实践学习,这种校外社会实践并不局限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平时的课程中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此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了解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方法、技能。此外,学校还应当在“订单式”培养上下足功夫。订单式培养,也就是开设“订单班”的方式如今已经非常普遍。通过这种校企深度融合、合作的方式强化产学融合效果能够获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商务英语专业通过“校内实践+企业上岗”,可以直接实现校门到企业的无缝衔接,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当然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必须按照“订单”协议约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沟通,强化科学的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确保人才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 总结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和高度匹配,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才能不断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校内校外与企业的密切接触,搜集来自企业的需求并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方能避免学生限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谋得主动权。高职院校校方和教师必须行动起来,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企合作效果,才能为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长远发展输送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商务英语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