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问题研究
2021-12-01张艳杰河北经贸大学
张艳杰(河北经贸大学)
■ 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是2005年时联合国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的目的为:为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提供金融服务,从而给予实体经济发展更高的支持。其的内涵为:①普惠金融隶属于理念。其之所以被大力推行,是因为公民享有享受金融服务这一权利,并且通过其公民可以参与到经济发展中,从而为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②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城镇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所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可以对金融体系的发展、行动起到决定性作用。简单来说,普惠金融将服务对象当做了核心。③普惠金融并不是免费的金融服务,而是一种门槛较低的金融服务,其宗旨为让每个人都能将实惠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享受到。
■ 普惠金融发展意义
农村的贫困人群手中并没有资金,所以其没办法进行发展生产,但是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不包括这些群众的,所以其一直无法摆脱贫困。而普惠金融是为贫困人群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帮助贫困人群进行生产性投资,从而有效摆脱贫困。此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推进教育、医疗公平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普惠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内容,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设施少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乡镇的银行网点覆盖率是大于1的,但是每万人拥有的ATM数、POS数、银行网点数均不高于10。这也就是说每个乡镇最少有一个银行网点,但是金融服务设施较少,没办法满足群众需求。倘若遇上节假日,那么群众在享受金融服务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排队上,这样,就对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造成了影响。
(二)民生信贷有待提高
当前的普惠金融将扶贫贷款当做了重点,给予了大力支持,反而忽视了民生领域。假设有人想要创业,来到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但是其可贷余额较少,还可能出现无法获得贷款的情况;有人想要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学习,但是可贷金额较少。此外,小微型企业因为缺少抵押物、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健全、征信存在不良记录,来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时候,会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没办法获得贷款。
(三)需普及数字支付
二十一世纪又被称作信息化时代,所以数字交易笔数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农村大多数为留守老人、儿童,其对于数字支付这一概念了解的不深,所以在农村信用社办理业务所以进行支付的时候,其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服务工具。为迎合时代发展,为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需要将数字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重视起来。
(四)个人信用方案有待完善
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发现,农村信用社将信用档案重视起来了,但是根据建档数据来看,建档的多为企业、农户,反而使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并不是很高。
(五)保险品种发展不均衡
因前期部分保险机构盲目的增加保险品种,并不重视服务质量,所以导致保险机构出现了信誉不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对保险机构产生了不信赖感,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保险中。
■ 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策略
(一)推动数字支付的使用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支付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倘若跟不上时代节奏,那么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该将数字支付的使用推动。具体来讲,农村信用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将“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当做原则,并基于农村经济活动特征对支付结算品种进行不断创新。换言之,农村信用社需将非现金支付业务数量提高。其次,农村信用社要进行宣传。不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这里的宣传并不是说喊口号式宣传,单纯的告诉群众“数字支付好,不用数字支付工具就是落后者的表现”,而是要让群众明白数字支付工具好在哪里,为什么要使用数字工具。在群众对现代化的支付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可给予其鼓励,使其将数字支付工具有效的运用起来,这样既可以使群众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将结算效率提高。第三,政府财政可给予一定补贴。非现金支付推广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而且较难推进。尤其农民群众思维已经形成了定势,对新鲜事物较难接受。通常工作人员提一下数字支付,农民群众都会直接说那是高科技,我不会。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对数字支付的推广工作丧失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财政部门可给予非现金支付服务工作人员一定的补贴。
(二)健全金融服务设施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设施少这一问题,政府可将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将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可以将涉及普惠金融的农村信用社的ATM机、pos机等金融设施布放量增加,使农民可以就近选择金融服务;可以建设起多功能的金融综合服务站,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变得丰富化。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保险机构想要长远发展,并且使农民愿意投保,就需要加强服务质量,坚持“信誉第一”的原则。具体来讲,保险公司在招募业务人员时需进行背调,要确保农村业务人员在当地有着良好的信誉、品行端正,而且有着较强的活动能力、广泛的社会关系。在确定了这些后,保险公司需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在业务人员真正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后,保险公司可进行模拟训练,确保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宣传水平之后再让其上岗。只有这样,才能将保险知识宣传工作做好,业务人员才能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此外,业务人员可免费给农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以及相关产品的咨询服务,从而借助其使农民群众对保险进行改观。保险企业还需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要基于此创新保险产品。
(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改变。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进行完善,要加强小微型企业以及农户的信用信息征集,并及时将其进行更新。通过这些工作,可为金融企业将优质客户筛选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信用社可以将农户电子信息方案、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借助其对农村融资环境进行优化。第三,农村信用社要基于农民特点宣传信用知识,使农民对开展农村信用的意义、目标、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来。第四,要将农村信用建设督察制度建立起来。具体来讲,农村信用社需要将农村信用信息建设当做一项任务,将其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并建立起完善的督察制度,通过层层紧抓落实信用信息工作,为农村信用信息工作提供保障。
■ 总结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金融服务设施少、民生信贷有待提高、需普及数字支付、个人信用方案有待完善、保险品种发展不均衡。为使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上述提供了几个策略:推动数字支付的使用,健全金融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信借助这些策略可以构建起多层次的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体系,为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有效的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