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1-12-01朱坤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朱坤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内控管理是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管的要求,也是单位自身稳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单位需要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定明确完善的战略目标,发挥制度的约束力,规范财务活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单位性质的因素影响,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内控管理的认识,科学设计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是单位各项制度有效落实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需要国家财政扶持,以内控制度为依据,规范单位各组织各项活动,不仅能够合理配置单位人、物、财等各项资源,也能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会计内部控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科学的预算控制等。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缺乏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正确认识,存在忽视,甚至是轻视的态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展开具体工作的同时,尚未形成正确的工作意识,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以及控制本身的不足和漏洞。另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其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进行有效的关注,没有充分把握好内部控制工作与会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仅仅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缺乏对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以及单位整体的把控,直接造成了内部控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是完善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风险控制方面和会计控制方面,从而直接导致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片面性。同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完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但在内容表现上,却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保证制度本身的适用性。此外,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从制度制定的目的来看,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流于表面和形式,更多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没有切实发挥出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会计内部控制不够规范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会计内部控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够保证自身的完善,会直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展开。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监督方面的问题、内控机制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浪费的风险。更有甚者,有些单位还存在着财务方面的违规和违法问题,包括虚假发票、挪用资金、贪污资金等。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单位内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才给这些问题埋下了隐患。
(四)缺乏合理、科学的预算控制
除了以上问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预算管理的问题,以及由预算管理问题连带出的财政预算监督和控制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从而限制了预算编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在工作人员进行实际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执行偏离预算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招待会议等方面的费用超支。此外,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即便制定了相应的预算方案,但在预算方案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落实不完善、不到位的问题,使执行效果不能够满足预期效果。另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工作没有精准对焦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监督的有效性,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些贪污腐败问题或者以权谋私问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针对以上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度,形成正确的工作意识。期间,领导人员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意义,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持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了制度的完善,才能够对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才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对此,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的约束下,进一步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与抽查工作。既要保证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又要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审批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审批力度。
(三)强化会计控制的作用
会计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单位方面需要进一步做好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要针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持续性的培训和教育。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熟练度,保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始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方面也需要针对内部的会计审核工作做好强化,对会计工作的控制管理进行有效规范,使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报告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与准确性,最大程度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浪费和违法现象的发生。
(四)强化预算编制的控制
一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财政预算的控制和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要始终按照《预算法》的内容来展开,根据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以此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将财政预算控制的范围不断进行扩大,进一步提高预算本身的精细化程度与科学化程度,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最大程度地避免资金浪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使用的监督和约束。预算控制过程中还需要秉承先预算后拨款的原则,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切实发挥出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积极作用。
■ 总结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强化会计控制的作用以及强化预算编制的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求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