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1-12-01王淑文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产业结构院校

王淑文(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全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尤其是专业技能人才资源更是非常紧缺。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只有寻求一条协同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共赢做到共同发展。

■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困境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不协调

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更加显著,这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所培养出的专业技能人才往往会定点输送从而服务于某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需要引进人才或扩大教育规模,从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当前许多地区在院校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明显不足,一个单独的院校无法承载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扩大院校规模、增设院校数量。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持,在高等院校发展扩建上需要考虑不同院校的专业特色,对相应院校进行扩张或缩小,以免因劳动力需求不平衡对区域经济发展速度造成阻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普通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既要发挥人才保障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技术保障的作用。高等院校所具有的设备、师资、技术等都具备交流转化、技术创新和贸易转化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职业教育都仅限于满足低层次经济建设,缺乏战略意识和大局观念,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较多,但缺少与大型企业的密切协作。同时在服务中多提供咨询、顾问等浅层协作,缺少更深层次的合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每所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往往是不同的,一般会按照职业岗位群进行设置,而非根据学科性质进行划分,不同专业的组合及比例关系就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教育结构,而教育内部专业结构调整也需要以经济结构作为依据。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需要根据产业结构及实际的经济需求来进行相应调整,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如果两者达不到理想的平衡关系,就有可能造成以下局面:供大于求,也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远超于实际岗位需求量,会出现毕业生过剩的现象,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失业或者待业的情况会增加。当毕业生供不应求时,一些企业就会找不到足够或者合适的人才,造成专业人才稀缺,甚至出现某些企业“跪求”人才的现象。无论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都不利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这种怪现象来源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失调。

(三)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需要雄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每一次教育的进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尤其是作为实践技能训练场地的实训基地建设更是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从该点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经费投入力度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经济落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建设发展就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更迭的速度。在许多经济发展不足甚至相对落后的地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重视或者不到位,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差强人意,达不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造成了极大地教育资源浪费。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甚至出现教育经费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哪种不协调表现都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学生质量的进步,无法达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加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协同发展,应当首先加速扩大职业院校的教育规模,以此来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具体实践上,需引导全社会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纠正错误认识,从根本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及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了解就业前景,打消顾虑,鼓励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就业率上升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及办学规模也将随之出现正增长。

(二)优化专业结构

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首先,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增设特色专业,最大限度满足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帮助毕业生摆脱“结构性”失业困境。其次,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寻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契机,高等职业院校需主动与劳动信息部门、企业交流,收集相关劳动力需求信息,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规律,主动替换落伍的专业。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足够的软件、硬件支撑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拓宽筹资渠道,保证软硬件建设资金充足。在筹资方式上,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财政投入或校企合作等不同渠道。财政投入力度直接关系教育经费是否充足到位,同时政府财政投入也会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态度,政府需逐步提高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衡量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支出比例,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的额外支出,确保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能够顺利建设。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教育模式,既能够解决高等职业院校设施建设费用短缺问题,也能够为企业定向培养需要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减少招募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从而创造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产业结构院校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