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模式下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1付元郑州西亚斯学院
付元(郑州西亚斯学院)
■ 前言
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高校教师资源匮乏和学生资源质量较低的双重制约,现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瓶颈。本文将重点通过对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结合目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重点分析。
■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良好精神品质
任何一种职业均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涉及企业的商业信息,价格、产品政策,甚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开拓重点均有所涉及,如果从事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缺乏足够的道德素质,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商誉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时,除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还需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二)具备扎实理论知识
市场营销专业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需要进行市场开拓和营销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成为这类人才在商业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必备条件。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这项活动的本质便是对消费群体进行开发营销工作,将自己的产品成功推介给消费者的一项行为。所以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习应用一系列的营销技巧,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不同的消费者开展差异化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最终实现个人的商业价值的体现。
(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要将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进行培养提升。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直接体现的便是个人的营销素质和沟通技巧,需要采用客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商业目的达成,提高自身的营销成功概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很少出现以往独自战斗的情况,一般都是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位成员分工明确,要求高校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利用整个营销团队的力量,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完成整个营销工作。
■ 现有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
在民办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向一般偏重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不可避免地受到高等院校的影响,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课的讲授。而专业课程是多年来全国高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很难做到面向某一地区、特定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造成了课堂上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与地方区域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民办高校招生压力不断增加,所以民办高校存在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倾斜至校园招生方向,对社会需求的研究不足,导致在课程培养内容的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出贴合地方经济特色或地方企业需求的专业型市场营销人才。
(二)课程体系较普通高校具有一定差距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民办高校相较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存在“先天不足”的普遍情况。由于民办高校在成立之初,便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的补充和完善,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导致了民办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缺乏足够针对性,且课程培训体系与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学专业内容缺乏足够区别性,难以满足民办高校所需要的重实践、轻理论的学生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按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中应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课程设计,增加相应的课程时间,体现出足够的民办高校专业特色,但是因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相对模糊,导致专业课上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上均普遍偏少的现象发生。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较为老套、单一
在民办高校中,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般偏重于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但是受到社会上普遍的“学科本位”影响,导致民办高校在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依然偏重于对理论内容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具体体现在学校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以教材为中心,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带动起来。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重点案例的讲解上,往往采用的是理论教学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代入感较差,现场教学场景较为匮乏。
(四)“双师型”教师匮乏,教学能力一般
在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校教师数量少、质量差的现象。特别是市场营销学专业这种偏向于实践课程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师,“双师型”教师资源较为匮乏。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来源渠道一般为普通院校退休返聘教师,或者从国内院校中毕业后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学生群体。由于这类教师群体的学习或执教生涯中几乎很少涉及市场营销的社会实践工作,直接导致了这类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甚至在一些民办高校中,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引入一些兼职教师,校方很难做到将这类教师群体与专职教师群体同样的考核标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将社会和行业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当充分调查研究当前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知识与理论技巧,并且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结合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实施时,应当本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严格制定。并且根据制定出的教学方案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真正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入学之初,便将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向学生进行准确的传达,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均能明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科学打造营销课程体系
在营销课程体系打造上,重点对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从质量端与数量端进行提升。在进行具体的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将市场营销学的实训内容进行丰富,注重实践教学课时数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按照营销策划、销售经理、市场调研等方向进行培养,丰富营销课程的培养方向和维度,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打造出适合学生自身的营销课程体系。现有的市场营销课程,对无效或陈旧的理论知识进行删除,重点凸显出营销知识的实践能力,对营销案例进行详细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构建精品营销课程
在教师队伍的打造方面,一方面要提升现有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校外优质教师的引进力度,特别是校外知名企业中的优秀营销人才进入高校,开展系列营销课程,使教师与学生充分接触最新的营销案例与知识,进而构建出高校系列精品课程。同时,在进行校内教师培训和校外教师引进的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的考核考评体系,对专业能力强,理论素养高,具有丰富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师适当提升待遇,构建能上能下,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
(四)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考核,健全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要适当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核。利用好校企合作、仿真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分奖励,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甚至在校园学习中便可以提前进入企业,完成身份角色的转化,尽快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
■ 总结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想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贡献出高水平的营销专业人才,就需要取长补短,提升教学实践质量,加强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体系打造,最终实现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