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1-12-01徐迎碧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徐迎碧(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 大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2020届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为学校学生培养、学科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与依据,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线上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数据、对工作岗位评价、对学校教学和就业指导的评价三个方面。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 290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6.67%,调查专业包括园林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
(一)就业对口率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有63.79%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相关;有30.34%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只有5.86%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毫无相关。目前对口就业率较高。
(二)就业满意度调查
通过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9.31%的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非常满意;有43.10%的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比较满意;有21.38%的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不太满意;而有16.21%的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多在于薪资报酬低、单位不稳定、工作较辛苦。
(三)就业岗位升迁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有60.34%的毕业生岗位无变化,有39.66%的毕业生岗位有变化。有65.17%的毕业生职位无升迁,仅有34.83%的毕业生职位有升迁。
(四)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和就业指导反馈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课程设置很好的有31.03%,认为较好的有29.66% 而认为一般,需改进的有25.86%,而认为急需改进的有13.45%。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认为很好的有30%,认为较好的有33.10%,认为一般,需改进的有29.31%,认为急需改进的有7.59%。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从优到劣的排序,分别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面的拓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基本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价上,只有17.24%的学生认为整体很好,有35.1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就业工作很好,但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而有47.59%的毕业生认为一般,需改进。
■ 用人单位需求调查
为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优化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能力培养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随机抽取60家秦皇岛以及周边区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含对应届毕业生综合评价、用人需求状况调查两个主要方面,问卷多为选择题,收回调查问卷57份,回收率95%。
(一)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总体评价中,有15.79%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工作表现优秀,十分满意;40.3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工作表现良好,成绩优秀,比较满意;有29.82%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工作表现一般;只有14.04%的用人单位认为工作表现差不太满意,而不满意的原因多在于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流动性大,不能吃苦,而其中大部分单位表示能够理解,可以给一定时间的学习期以便能尽快适应工作要求。
(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需求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需求重要性排序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是团队精神、社交能力、创新精神,而对于我院的学生,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需要加强能力排序重要性上,很多用人单位认为目前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相对较好,但需要加强敬业精神、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也是认为毕业生跳槽率高、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毕业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自身修养。
■ 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期望与就业质量之间存在差距
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入职相关考核、获得相应的入职机会等环节。目前,很多本专科毕业生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期待值过高的情况。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自我价值的认知不足,以及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当前就业市场了解不够,个人就业定位不准,从而造成眼高手低与社会发展现状适应不足,过于追求较高薪资待遇而择业难等情况。
(二)就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仍较大,供求关系不平衡,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限,很多岗位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到岗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内容,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获得相关行业或岗位的工作经验,且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锻炼可能比较有限,还不足以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因此,即便很多大学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并且学习成绩较好,但仍然不易实现高质量就业,仍然不易签约到理想的单位。
(三)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度不够
在传统的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很难充分挖掘自我潜能,更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发展,所以,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就业、考公务员、考研,选择创业的人少之又少。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虽然开设了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学时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同时,学校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很少关注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负责专业知识讲授的多为专业课教师,负责从事就业能力培养的人员多为相关部门的行政人员或是院系的辅导员教师,在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上融合度不够。
■ OBE理念下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依据校内外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OBE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以成果输出即以企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反向设计,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高校内外需求,包括国家、社会、产业、行业、企业等发展需要,校友及学生家长期望,职场需求等,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含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就业质量问卷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以及举办行业专家和相关学者座谈会等多种途径获得。依据校内外需求确定大学生毕业要求,包括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即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学习成果。依据毕业要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测、区分学生的兴趣、性格、价值观,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构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很多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深度和范围远远达不到,学校要加强指导和培训,积极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定期组织职业生涯指导类讲座,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开设讲座,使学生认清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局面,增强危机意识,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激发其主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动力。同时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所有教师组织开展就业教育建设能力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就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让提升学生就业力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责。学校要加大对就业信息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定期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筛选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
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参与学科竞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并配置专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实现人才培养多层次、多元化。专业技能竞赛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实施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所学,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也为学生全面提升就业力创造了机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够使学生所学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竞赛中激烈角逐的环节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执行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而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而且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同样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