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货币政策

2021-12-01郭俊查河北经贸大学

营销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常态货币政策常态

郭俊查(河北经贸大学)

■ 前言

最近几年中,全球经济的形式变化较为复杂,前有日本欧盟经济增长乏力,后有美联储的降息,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所需,货币政策的转型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内容。货币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要起到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驱动来不断进步。

■ 简述新常态的内容与货币政策

(一)新常态的相关内容

在新时代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如以往那般迅速,故而人们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对待经济发展的信心,逐渐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用经济的平稳增加来促使发展,用社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二)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

目前,在新常态之下,货币政策的基础内容是“盘活存量”政策,然而这种政策暴露了较多的问题,例如房价上涨、股市出现新高以及央行利息下降等。在出现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的增长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而这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长减缓的同时,通货膨胀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新的常态之下,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有适当的改变,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完成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有许多促使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被提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简析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理念

(一)多目标与多工具的政策框架

在新的时代中,我国宏观经济面对的形式较为复杂,不同矛盾叠加与交织。自从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处于疲弱期,第三产业的崛起给第二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制造业进行转型来拉动经济的提升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除此之外,核心矛盾依然存在,若想完成政策转型,则需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相应的压力。

(二)质量型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开放度不断提升

在新常态下,政府一般使用间接调控的方式来实现维持物价稳定的目标,然而市场所需货币的供给有一定的波动,精准地计算相应指标存在较大的困难。另外,在面对短期利率之时,一般要使用短期回购利率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贷款,以及低压补充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以此来稳定中期市场利率。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指明人民币有特别提款权,市场经济下利率和汇率的联动性得到了加强。

■ 论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问题与机遇

(一)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遇到的难题

由于新常态的影响,我国社会融资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难以取得意想的效果,无法对信贷资金的流向起引导作用。另外,在流动性不紧张的情况下,结构性问题会导致资金出现紧张和利率波动较大。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主要是调控货币的供给总量,其方法有公开市场业务回收货币供应量,然而货币总量调节的政策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货币政策涉及较多的领域,仅运用货币调节工具的作用力度欠佳。

(二)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区域适用经济再平衡的策略,故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需要做好战略性的经济调整,走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从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机遇。针对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而言,以对冲和冻结流动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将会更受欢迎,这种方式会提升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能够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外汇占款规模扩大的情况,给利率的变化提供了帮助。

■ 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目标来进行结构调控转型

依据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所致,宽泛的经济总量调控逐渐变成结构调控,在保证物价平稳、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较为平稳的主目标之下,做好相应的转型工作。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稳定和均衡,既要保持经济结构的均衡也要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平稳发展和稳中求进是较为关键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当放缓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增强独立性和建立利率走廊框架

在以前的中国市场,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被动进行调控,被动调控是当时的国情所需,然而在新常态之下,这种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转型,用主动来代替被动的策略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定律。如今的国际形势颇为复杂,全球化的家居以及国际贸易顺差数值在逐渐递减,我国的汇率要具备良好的机制来顺应时代发展所需。另外,在以往的市场中,数量型货币政策能够保证经济增长和货币数量的增加,但在新常态下,市场需要更加宽松的政策,货币贸易需要更加自由,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要加快利率走廊框架的创建,将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型为质量型。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着单一化的缺点,所以在新常态之下,需要做好货币政策的转型,以此来让升级版的货币政策适用货币市场的发展需求。

(三)做好货币政策转型的优化工作

在新常态下,若想做好货币政策转型的优化工作,先要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其主要内容有明确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然后要将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转型成微调和预调,在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秉承区间调控的思路与原则,结构性的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市场内外部的均衡性。另外,在利率走廊的模式下,银行只需调节利率走廊来稳定市场利率,无需过多的调节市场流动性。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率走廊的调节是为了控制市场资金的流向,避免出现资金空转和金融风险。最后,我国应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升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做好货币投放量的管理工作,以此来调控市场利率。若是成功引导资金流向与资金价格,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才能得到体现。

(四)简析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战略措施

在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战略选择方面,先要拓宽国内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确保货币政策操作的微观基础,并提升市场化的速度,打造市场运作的新常态。然后要确保货币政策的市场响应功能,推进资本项目的开发进程,改革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机制。在新常态背景下,政府要做好调节工作,制定相应的规则,并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为主导。与此同时,完善调控的机制并确保货币政策运行的顺畅,货币政策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以宏观经济的稳态来促进微观主体的活跃性。另外,为了确保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产的结构需要更加多元化,尽可能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力度与政策方向上来提升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除此之外,货币政策需要具备健康平稳的新常态,在打造平稳健康新常态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可行的措施,提升警惕性与国际金融中话语权,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高效性。

■ 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需要从政策框架方面进行整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并加大对政策转型的研究投入力度。货币政策的转型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以及人们的幸福密切相关。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货币政策的多样性以及适应国情和符合稳定发展所需,另外,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避免给国家带来危害。

猜你喜欢

新常态货币政策常态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