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期货维持强势格局
2021-12-01张小艺
张小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花生油脂和食用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国内的花生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从花生净出口国已逐渐转为净进口国。2019年我国花生出口量为50.4万吨,进口量为48.09万吨,进出口趋于平衡。但是受产量下降和疫情影响,2020年1-7月我国花生出口量仅为24.86万吨,同期进口量高达84.16万吨,创造了历史记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花生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增至近140万吨,占全球花生贸易的三分之一,中国首次成为花生最大的进口市场,超过第二大市场欧盟40%以上。
■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从花生生产情况来看,花生产区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这三个地区的花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9%以上。2020年全球花生总产量为4778万吨,其中亚洲的花生产量为2400.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7.20%,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近年来,全球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印度花生种植面积居前列。产量方面,全球花生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花生产量为历史最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其花生产量占全球花生总产量的36.63%,远远高于全球第二大花生主产国印度的产量占比14.02%。除中国和印度外,美国因花生单产全球最高,其花生产量位居全球第二,占比28.91%;从花生进出口情况看,全球花生出口结构较为分散。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但在2020年花生出口量仅排第四位,主要原因是国内花生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消费。2020年全球花生出口总量为427万吨,阿根廷、印度、美国是全球前三大花生出口国。其中阿根廷花生出口量为95万吨,印度花生出口量为85万吨,美国花生出口量为72.6万吨;从花生消费方面来看,2020年全球花生消费量为4758万吨,较2019年的4699万吨增加了1.2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消费国,2020年中国花生国内消费量为1790万吨,占全球国内消费量比重为37.62%。
中国是世界花生和花生油最大的生产国,近二十年来我国花生产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600千公顷,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位居第三,仅次于大豆和菜籽。目前,我国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具体到省份,较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其中河南和山东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花生种植省,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26.04%和15.05%。我国花生主要有压榨、食用、饲用三种用途,其中饲用整体的占比相对较小,近二十年我国花生压榨消费占比在50-55%之间波动,食用消费占比在40-45%之间波动,饲用消费占比在6-7%之间。整体消费量来看,近二十年这三类消费都呈现增长态势。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花生加工产业,规模居世界之首,同时我国的花生加工产业大多以花生压榨为主,花生食品加工通常居于次要地位。目前,国内花生企业多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为主,融资贷款和人工成本高。我国花生油脂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广东、广西,其中山东和河南两省的花生压榨产能占全国的70%以上。但近几年来随着花生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式花生食品种类大量涌现,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接近40%。
■ 花生期货发展现状
我国上市的花生期货是全球首个花生期货合约,是郑州商品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尝试。花生期货的上市不仅符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还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油脂油料供给安全的战略方针,对花生行业具有积极意义。花生有别于其他油料品种,由于花生的进口依存度较低,所以虽然其具备大宗油籽的属性,但花生更具有本土化程度较强的特征。因此,花生期货上市后能够吸引大量市场流动性。我国花生期货的上市不仅为企业经营和避险提供了有力工具,而且通过推广“保险+期货”、“期货+订单”、“保险+期权”等模式,能有效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切实稳定农户收入。
■ 花生期货影响分析
(一)有助于保障国家油脂油料供给安全
花生是我国核心的大宗油料作物。202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600千公顷,占国内五大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8.36%,同时花生自给率高,对外依存度较低。但是由于疫情和产量下降的影响,2020年中国花生进口量为1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5.59%,相比往年有所上升。我国食用油整体对外依存度超过60%,国内食用油市场与国外市场高度融合,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价格联动性较强,使得我国食用油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影响我国油脂油料安全的风险不容忽视。受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制约,未来国内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的难度加大。花生期货的上市有利于支持国内油料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我国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同时在努力提高自给率的基础上,花生期货的上市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油脂油料市场体系,保障我国油脂油料安全。
(二)有助于服务“三农”
花生种植涉及我国十几个省份,是河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和吉林等油料作物主产区农民稳收增收的重要来源。花生期货的上市对我国花生产业的稳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上游种植端可以根据期货价格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控制花生销售节奏,中游贸易商和下游压榨企业通过期货工具降低采购成本和锁定销售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一条现货购销渠道。另一方面,花生期货的上市可以引领花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订单农业、基差采购等实现价格波动风险管理和现货购销保障。由于期货市场各方参与度高、流动性强,花生、菜籽油、棕榈油等油料期货的价格具有连续性,不仅可以为广大油料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消费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手段,同样可以为花生种植、收购以及末端产品如花生油、花生休闲食品等相关市场主体提供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对象。当前在其他农业领域广泛开展的“保险+期货”、“期货+订单”、“保险+期权”等模式可以运用在花生产业,鼓励和培育更多的涉农主体利用期货市场来管理生产经营,推动形成金融服务“三农”的大格局。
(三)有助于发挥期货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我国花生加工产业大多以花生压榨为主,但近几年各类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我国花生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企业大而不强、企业多而不优、产业链短和花生行业竞争力弱等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花生压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为首的三大花生油脂企业分别为鲁花集团、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其中,鲁花集团、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的花生压榨量占全国花生压榨量的50%左右,其他规模企业压榨量占30%-40%,小作坊占10%-20%。当前对于以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为代表的综合性大粮商而言,期货早已成为其企业实现长久稳健经营不可或缺的工具。花生期货的上市将推动花生产业优化升级,这些龙头企业将在花生期货市场上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用成熟的期现结合经验助力行业向着稳健和理性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花生压榨行业集中度。同时,花生期货的上市也有利于强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鼓励全行业更充分地利用期货市场,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期货管理制度,助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花生产业结构升级。
(四)有助于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由于花生现货市场结构松散,种植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终端销售主要以经纪人及贸易商销售为主,所以目前花生现货报价较为混乱,统货、食用规格米、油料米等花生原料报价均有所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级别存在较大价格差距。花生现货市场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引领市场的主流价格,很难界定不同分类下的品种价差。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及企业生产经营因缺乏有效的价格信号,面临较大风险。花生期货的上市有利于为农户和贸易商提供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在频繁波动的价格面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企业理性采购。上市花生期货将为现货市场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价格信号,对上下游企业有一定指导作用,有助于破除传统农业价格与产量的“蛛网效应”,降低农户及企业种植经营风险,避免相应损失。同时,花生作为重要的油脂原料,可以与目前已上市的菜油、棕榈油等油脂油料期货形成联动,进一步丰富油脂油料行业风险管理工具,完善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