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优化方案的落实
2021-12-01乔剑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文/乔剑(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职工教育工作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教育中存在制度老化、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本文对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国有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借鉴,还能够帮助其优化招聘机制、改变培训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职工教育概述
职工教育也称为职工培训,是企业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职工灌输正确的政治思想,传授企业生产、管理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活动,职工教育已经成为企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活动。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工作,必须基于以下原则:
(1)全员教育原则。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必须要与现代的科技知识融合,而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由此可知,全面的学习教育成为企业上下艰巨的任务,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都要基于自身工作内容接受职业教育,不断提升综合能力,适应企业动态需求。
(2)“三面向”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不仅适用于我国知识教育结构,也适用于企业职工教育工作,面向现代化,即职工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机构;面向世界,即指不能安于现状,以先进的水平来要求自己;面向未来则是需要以长远的发展计划来确定职业教育内容,而不是明显的短期功利性目标。
(3)学用一致原则。即职工教育只有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才能称为有效教育,所以不管是教育的内容还是具体的教育方式都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对于掌握了相关教育知识的人员必须结合其能力分配岗位,力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员工潜力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1]。
二、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现存问题
(一)缺少完善职工教育计划
就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工教育工作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普遍缺少职工教育的事前计划。
职工教育计划应贯穿职工教育全过程,是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对象、主体以及目标的行为纲要,计划制定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职工教育的质量。
一方面,很多国有企业的职工教育基本上都是由领导临时安排或是应付上级检查,还有很多是为了迎合时代需求。为了跟上潮流变化,部分国企也制定了教育计划,但大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职工教育缺少长效机制,很多都是针对眼前出现的问题举办职工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短期功利性,没有考虑到企业整体的利益和长足的发展。
(二)职工教育经费匮乏
国有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按照营业额提取相应比例作为职工教育经费,近些年虽然职工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经费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就我国整体来看其教育经费投入仍然较少,很多国有企业并不能真正使职工教育经费落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入具有较强的象征性,缺少实质性的投入[2]。
(三)职工教育对象模糊
跟国外的职工教育相比,我国在职工教育对象的选择上还较为模糊,范围狭小,职工教育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种无形投入,除了企业提供的大而笼统的教育之外,还需要职工明确自身的需求,进行双向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第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职工教育对象模糊,且多针对于下级执行层,管理层同样也要接受职工教育,但实际上管理层的教育工作跟不上一般职工教育;第二,职工教育时间控制不好,职工教育应当属于国有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利用周末或休息时间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职工无法提起教育培训的热情,导致职工教育质量低下。
(四)职工教育效率低
上述提到,部分国企会利用周末或是其他员工休息时间进行职工教育培训,这样的职工教育往往是被动的,而且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也缺少对教育培训的动态跟踪,缺少对教育结果的考核,即使部分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机制,但是在真正操作过程中与理想状态存在很大差距,缺少对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成长计划,致使职工教育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教育资金,还无法出效益。
三、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优化方案
(一)提高职工教育地位
要想强化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必须使国有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职工教育在国有企业的地位,制定完备的计划,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加大国企教育宣传,保证宣传力度与职工接受的教育呈正比,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的发展进步与职工教育效果成正比;
其次,制定较为完善的职工教育计划,进行有规模、有意识的标准化、规范化教育,在国企提供的大而笼统的教育计划中筛选出适合自身的,不断完善职工教育格局;
最后,营造基本职工教育文化氛围,打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教育理念,对于职工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员工在共同的学习中成长,同时对于同级职工还能起到竞争、激励作用,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3]。
(二)强化职工教育保障
职工教育除了思维意识和学习环境的转换,企业还要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做保障。
第一,开设专门的教育部门或小组。国有企业可结合自身规模成立专门的职工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企业所有职工的教育事宜,科学合理地展开教育工作,可形成两种教育方式:一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设教育培训小组等,对不同部门的职工教育工作负责;二是脱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立单独的职工教育组织,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执行者,全面覆盖,进行职工教育的统一管理。第二,培养专业的内训师队伍,除了借助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职工教育,还要从内部出发,培育综合素质较强的内训师,对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养进行培训,实现一对一培训,即节约了职工教育成本,还提高了职工与企业自身的适配度。第三,进一步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必须落实职工教育制度,以完善科学的制度形成约束力,规范各部门、各环节的教育工作,便于后续对职工进行高效的管理[4]。
(三)职工教育应明确经济人才
除了正确认识到职工教育的思想和相关的保障建设之外,国有企业必须明确职工教育对象,确定人才教育类型和方向,才能够真正发挥职工教育价值。
其一,注重顶层人才培养。职工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职工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创造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帮助,实现科学教育,按照企业运行的轨迹不断整合人才。其二,注重职工人格的培养。职工教育除了培育其专业的工作素养和文化知识外,还要注重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只有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观,养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习惯,才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得到充分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沟通能力,进而发挥团队作用,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其三,注重基层经济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是提升经济效益,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主要的培育对象,职工教育必须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目标之一,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利用引导、激励等方式,提升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其自主学习,采用沉浸式教育模式,尽可能地提升职工成长速度。
(四)构建完善的职工教育体系
要想真正从职工教育上出效益,见到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对职工教育做动态型的跟踪评估,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利用绩效进行完善评判,对职工能力及其职业规划有根本的认识,构建完善的职工教育体系。一是鼓励职工参与到教育需求评估工作中,国有企业必须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交流,明确职工的实际需求,提高职工对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并进行自我管理监督,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二是开展特色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设计阶段性人力资源需求,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始终与企业齐头并进,适当调节培训内容,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统筹协调,确保价值观等的一致性,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调控职工;三是做好职工教育的结果转化,部分国企在进行职工教育时,其教育目标逐渐发生了转变,因此必须将教育结果与职工个人业绩进行联系,确保职工教育内核不改变,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不仅是提升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其适应现代经济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国有企业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不断探索职工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方案,提高职工个人能力,携手企业齐头并进。
本文通过对职工教育思想、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对象等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落实方案,由于对相关文献、理论等的解读不深入,导致落实方案也较为浅显,在未来不断地深入研究,力求提出操作性更强的优化策略,但就目前国有企业职工教育现状来看,未来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