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鲁吉亚电影新浪潮初探

2021-12-01张雯燕王珊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新浪潮格鲁吉亚战争

文/张雯燕 王珊(.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一、格鲁吉亚电影发展概况

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交通连接的必经之地,有“欧亚十字路口”的美称。格鲁吉亚虽国土面积小且人丁稀薄,但是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近百年来与苏联的交融使得格鲁吉亚在文化层面并不单薄。格鲁吉亚电影业至今已有113年之久,在历经社会变动及行业起伏之后,近年来格鲁吉亚电影正不断蓄力,力求突破困境重回巅峰。

格鲁吉亚电影始于1908年,经历了1908~1912年的初创时期,导演迪格梅洛夫和阿马舒克利进行了他们的第一次实验拍摄,并于1912年拍摄了第一部关于诗人阿卡基·釆列捷利的纪录片《阿卡基之旅》;1912~1934年是格鲁吉亚电影的默片时代,这一时期从1921年开始也是格鲁吉亚电影与苏联融合的时期;1950~1980年叙事电影蓬勃发展,格鲁吉亚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格鲁吉亚优秀电影人一鸣惊人,钦吉兹·阿布拉泽和雷佐·奇赫伊泽制作的《玛格达纳之驴》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和爱丁堡电影节一等奖,谢尔盖·帕拉伊诺夫因其电影《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在国际上名声大噪,成为评论界一致认定的格鲁吉亚最知名导演;1980年代后,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冷战的结束,格鲁吉亚电影也不得不陷入沉寂;2012年的纪录片《让一切都消失的机器》和2013年的剧情片《豆蔻年华》的出现标志着格鲁吉亚电影新浪潮的开始。

21世纪以来,格鲁吉亚电影业以缓慢却可见的方式从谷底回升。电影年产量重回两位数,本土电影票房份额有所提高。虽然格鲁吉亚电影在新世纪国际电影市场中尚不具备竞争力,在本土市场中也并不占优势,但也产生了一些令人铭记的电影奇迹,诸如2013年投资仅60万欧元的本土小规模战争电影《金橘》,以极低成本获得了奥斯卡等多项大奖提名,并斩获包括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多个奖项,收获了来自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同年电影《豆蔻年华》,讲述了1992年格鲁吉亚独立之初的内战背景下,两个花季少女艰难寻亲和难逃早婚牢笼的故事,从两个少女的视角出发拆解战争之后难以消解的社会病症,最终《豆蔻年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在美国发行良好,同时也成为开辟格鲁吉亚国内电影发展新浪潮的力作;2017年的电影《妈妈》从宏大的格鲁吉亚社会风俗切入,在他人的“善意讨论”中一步步展现以女主人公迪娜为代表的传统格鲁吉亚女性追求自由之艰难,她们被迫与挚爱分离却不得不承担恶名与罪责;2020年的《开始》再度刷新了世界对格鲁吉亚电影的认知,该片以小成本精良制作战胜诸多好莱坞大制作影片,斩获第68届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4个奖项,把格鲁吉亚电影自复兴以来的积累推向了全新的高峰。经过上述的一系列铺垫以及过去近百年的电影遗产滋养,格鲁吉亚电影新浪潮破壳而出。新浪潮时期的格鲁吉亚电影题材主要集中于反映战争和反对传统习俗与社会规条这两大类型,以下将分别进行论述。

二、格鲁吉亚战争类型片

战争始终是格鲁吉亚类型片中最为常见的题材。这与格鲁吉亚国家对于爱国主义电影的重点订制有关,此类影片意在重构国家思想意识、重新讲述格鲁吉亚历史。纵览新世纪的格鲁吉亚战争片,其涉及的历史非常单一。此后格鲁吉亚专注于发展,其电影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各类题材遍地开花,格鲁吉亚电影人凭借苏联时期扎实的电影技法积累与独具一格的大胆创新逐渐崭露头角,但受制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其电影主题始终逃不开“阿布哈兹战争后遗症”这一大框架。

新世纪格鲁吉亚电影的发展成果是“国产大片”的出现与类型片的渐趋成型。从《金橘》开始,格鲁吉亚的战争题材电影如获新生。与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不同,这些电影并不着重于大制作或立场性的引导指责,而是在深知本国处境后选择克制表达,从一个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出发来素描战争,保有对现实的反思和寓言性。乔治·奥瓦什维利先后通过三部电影《岸的另一边》《庄稼之岛》《希布拉村庄》描绘了阿布哈兹战争及战争带给格鲁吉亚社会的后遗症,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陷入新的深渊,三部电影分别从儿童的视角、老人的视角以及总统的视角全方位揭露了战争对格鲁吉亚以及当地人民的伤害与摧残。《岸的另一边》是乔治·奥瓦什维利的处女作,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难民男孩,和母亲住在格鲁吉亚城镇郊区,而他的父亲则留在了他的家乡阿布哈兹。于是男孩前往阿布哈兹寻找父亲,他在途中备受战争和暴力折磨,命运多舛。奥瓦什维利告诉我们当人们因战争而分离时会发生什么:这个国家分为两个阵营,以一座桥作为分界。和平的丧失已经摧毁了人们和他们的家园,显然这种破坏对两岸的任何一方都不是有利的。所有这些电影都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格鲁吉亚的悲剧以及该国分裂为“冲突区”的过程。导演通过电影艺术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怨恨与无奈:战争不断制造新的悲剧、报复和犯罪,也在不断地夺走人们的生命并摧毁一切。事实上,回顾战争与英雄正是当下为数不多的有效的国家思想意识表述,在呼唤爱国情怀的同时,格鲁吉亚战争电影在追问与反思中前行。

三、挑战传统习俗的格鲁吉亚新电影

尽管格鲁吉亚电影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但新世纪格鲁吉亚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却在不断增强,各大国际电影节频频出现格鲁吉亚电影的身影。2013年新锐导演娜娜·埃克夫蒂米什维利凭《豆蔻年华》先后参与角逐柏林论坛艺术影院联盟奖、萨拉热窝大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⑤;如果说作为格鲁吉亚电影新浪潮开篇之作的《豆蔻年华》只是小试牛刀,那么2017年的《惊慌妈妈》和《妈妈》两部关于母亲的影片没有聚焦于战争背景,而是把故事的矛盾集中在传统习俗对人的过度约束和社会规定的不平等上,两部影片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⑩;2021年《贝比娅,我唯一的心愿》剥离了男性视角来讲述传统教条对于女性不合理的束缚;《彗星》《我是贝索》《心之褶痕》《湿沙》等大胆突破格鲁吉亚传统禁忌,展现不遵循传统价值观、被边缘化的小众群体的生存困境,这些立场各异、富于思辨与想象力的艺术电影,无疑更能体现格鲁吉亚电影的魅力。它们在展示格鲁吉亚独特民族风情的同时,也间接地展示出了其当代文化和思想意识属性,上述荣誉是对格鲁吉亚电影新浪潮所取得成就的最大肯定。

四、结语

格鲁吉亚电影业从1908年在艰难中初创,到经历苏联时期的洗礼,进入21世纪后又迎来了新浪潮与复兴。尽管格鲁吉亚国产电影占比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电影产业格局也尚未稳定,但战争题材影片与反对传统习俗与社会规定对人之束缚主题的影片在新世纪的国际影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格鲁吉亚电影在后苏联时代寻找到了可行的发展路径,为苏联解体后的小国电影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猜你喜欢

新浪潮格鲁吉亚战争
从“藏地新浪潮”电影看“后市场化”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被风吹“偏”的战争
英国“脱欧”,格鲁吉亚愿意填补空缺
早秋运动新浪潮
他们的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