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阅读的中国古代小说课堂教学探索

2021-12-01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小说文本

彭 敏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四川西昌 615022)

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小说相关知识作为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高等院校的中文专业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将古代小说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还专门开设了古代小说方面的选修课,如“明清小说鉴赏”“四大名著解读”或针对某一部古代小说开展的专题研究课程等等。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研究者提出了“三步教学法”[1]“宏大叙事与微观视野教学法”[2]“矛盾探究法”[3]等等,这些方法对于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教学的老师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学生对古代小说文本的阅读是首要条件,文本的阅读情况直接关涉着教学效果的高低。

中国古代小说文本阅读情况分析

笔者所在的高校属于省属地方高等院校,所在学院的中文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古代小说的教学内容除了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第三段的元明清部分的课程中是重点内容外,还开设了实践实训《明清小说解读》课程,本课程在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大二第二学期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为了解学生对古代小说的阅读情况,笔者曾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通过超星学习通中的“问卷”功能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明清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具体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六部作品的阅读情况有所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能够全本阅读六大经典小说的仅占到12%,而阅读一小部分的人次最多,仅阅读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篇章的人次则相继排在第二位。从整体情况可以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小说阅读情况不够理想,绝大多数同学只阅读过小说的一小部分,或者仅仅是在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相关的古代小说经典片段。匮乏的小说阅读量,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度。

在全本阅读六大经典小说的人次中,趣味性越高的作品,越受学生喜欢。《西游记》因其内容的强烈神话色彩和趣味性,赢得了较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红楼梦》,因其小说内容关涉家庭婚姻、世态人情且小说主人公与大学学生的年龄相仿,因而备受学生青睐,其全本阅读的情况也相对较好。《聊斋志异》的全本阅读人数最低,其次是《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与这两部小说属于文言小说或半文言小说有很大关系,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对较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文本阅读的古代小说课程犹如没有坚实的地基,哪怕老师为学生勾勒了再宏阔的古代小说史理论,终将成为空中楼阁过眼皆空,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缺乏文本支撑的理论建构归根到底是对文学史的架空。”[4]虽然学生在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接触过古代小说的相关经典片段,但也只有零散的阅读印象,而没有整体的了解,以及对小说经典片段不能形成前后衔接的逻辑联系,进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局部在整体中的位置与作用。这样,哪怕是满腹经纶的教师,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提升。

古代小说文本阅读状况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因素方面,在问卷调查中可以见出,较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他们阅读古代小说的最大的因素是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文字较为深奥,关涉的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同时,学业负担太重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一大因素。中国古代小说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其他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由于其历史久远,文字相对古奥,尤其是文言小说,对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形成较大的障碍;再加上学生文化积淀不够,不能理解小说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进而难以把握小说的意蕴。因此使得部分学生对古代小说敬而远之。

现代快捷简便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因素。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挑战。尤其是近年来盛行的网络流行小说满足了快餐文化之下,年轻人追求新奇、时尚、简易的娱乐化需求,因此也对传统古代小说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基于文本阅读的古代小说教学策略

从以上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见出,当前在中文专业学生中,古代小说的阅读情况不甚理想。中文专业的学生尚且如此,其他专业的学生的古代小说阅读情况更是可以想见。古代小说文本阅读的匮乏,势必严重影响到中文专业师范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会给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带来困难。在地方高等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段文学来说,古代小说是此段课程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古代小说教学的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者分析学生在小说文本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尝试着从以下方面改变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爱阅读古代小说的问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加强古代小说文本阅读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总体特点,又掌握具体作家作品解读、分析的能力。但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传统专业课程的课时数一再被压缩,在繁重教学内容和有限课时之间,专业老师不得不无奈取舍,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课堂形式也就多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形成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的现象。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相悖,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分析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文本阅读是在语言符号中“寻找意义”的精神活动,阅读需要理解、感悟书中的思想、知识和体验,没有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也就成了空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会唤醒思想”,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需要以大量名家名作的阅读为基础,尤其是古代小说的阅读,由于篇幅长,情节枝蔓,内容深奥,更需要长时间的细品慢读。如果学生没有真实的阅读经验,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批评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小说文本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小说课程的教学课程中,授课教师在该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并规定相关的文本阅读书目。在元明清段的小说阅读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经典小说文本是必读书目,除此以外,该时段位居二流的小说如《封神演义》《醒世姻缘》《镜花缘》《阅微草堂笔记》以及“四大谴责小说”等也应在阅读要求中有所提及。泛泛地提出阅读要求,而没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仍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还应该对规定的阅读书目提出考核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细节抽问或者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工具进行小测试等方式,考察学生文本阅读的落实情况,对落实较好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上给予加分,而对于落实情况很差的学生,可以适当扣分以此惩戒。适当的奖惩可以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会更有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切实地促进学生加强阅读文本。

推行以阅读为基础的研究型课堂教学

无论教学如何变革,课堂教学始终是课程实施的重点。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讲授为重点,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满堂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古代小说史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即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鉴赏的能力、创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仅凭几节或者几十节理论讲授就可以获得的,而是在长期的文本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古代小说课程的教师,应该以小说文本阅读为基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面已谈到教师在课程第一节课需要给学生布置了明清小说阅读的书目和要求,那么在具体的小说解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学生的文本阅读来展开课程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谈对某部小说的阅读直观感受,比如该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核心故事情节有哪些?等等。通过学生分享直观阅读感受,可以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可以让没有认真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对该部小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一举两得。在小说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理解小说文本。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展开,也就是将批判性阅读讨论引入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小说相关知识的理解。但讨论不是完全开放式的无序状态,而是半开放式的有序讨论,由教师提出难易适中、紧扣小说理论知识的问题,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针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补充或者反驳。在组织讨论之前,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参考材料,或者指定一些相关研究书目,学生在思考中可以有的放矢,精心准备,同时也让学生借鉴学习学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宁稼雨先生曾经说过:“古代小说的教学,是连接一般读者的小说阅读和专家学者对于小说研究成果的连接点。通过教学环节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尽最大可能传递给一般读者。”[5]讨论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专业课程如果仅有学生的讨论则无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也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古代小说课堂之上,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还应该及时对该节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研读、讲解分析,以此深入体验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质。研究型课堂教学还应积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将丰富多彩的的PPT、视觉化的传媒视频等引入课堂。“若将传统讲授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优化教学模式有机联系,就能使这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6]

开展课后阅读活动,鼓励创造性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课程强调文本阅读,不仅是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文本、课中围绕阅读开展讨论、鉴赏等活动,还应在课后开展文本阅读活动,使文本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阅读值得人终其一生追求。林语堂曾经说过,“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古代小说课程不但要为学生梳理中国小说发展脉络,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小说的能力,更应该养成学生喜爱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中国古代小说课程的教师,在课外应积极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线上图书馆等优质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小说文本阅读书目,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指定书目外,接触更多的小说文本,增加对中国古代小说更多的了解。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课外指导,可以开展课外读书会活动,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此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囿于固有看法,对文本内涵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剖析,以此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古代小说课程是一门富有艺术魅力的专业课程,教师应将文本阅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贯穿文本阅读,抓住文本,注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交流、感悟,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注释

[1]蒋玉斌.古代小说的“三步教学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62-64

[2]张文恒.论古代小说课堂教学中的“宏大叙事”与“微观视野”[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87-91

[3]唐红松.基于矛盾探究的小说阅读教学策略[J].读写月报,2020(7):12-15

[4]韦依娜.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文本阅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2

[5]宁稼雨.中国古代小说教学漫谈[J].中国大学教学,2020(6):72

[6]马志英.中国古代小说教学模式新探[J].文教资料,2019(34):44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小说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