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021-12-01陈少英广州理工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传统

文/陈少英(广州理工学院)

混合教学模式是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且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传统课堂面对面沟通的即时性和系统性与线上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互补,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自发性、交互性和系统性。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更强调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联动性和活动设置的互补性,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需要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的效果。因此,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具有迫切地需要和现实意义。

一、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一)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竞争

教育家周培源曾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如何,其决定因素之一就是这所大学的教师。换句话讲,大学办得好不好依赖于大学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有端正严谨的学术风气。2017年1月,教育部提出“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学科,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一线教师普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双一流的建设更加突出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高校的发展和竞争领地也发生了变化。以中国大学慕课为例,作为参与高校、开课数量和总选课人数最多的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从2013年起步发展至今,短短的八年时间,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慕课已与全国783所高校共同开设了3.4万门优秀课程,覆盖了各个专业领域,学习人数高达5.4亿人次,成为世界之最。中国线上课程的飞速发展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仍然取决于线上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高校的竞争变成在线课程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课程建设的团队的竞争——高校教师人才队伍的质量竞争。因此,在当前的信息化大背景下,各大高校想在高等教育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就必然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法国学者保罗·让·朗格朗于1965年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建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理论主要强调:教育是永无止境的,它纵贯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认为教育只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终点。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格局,终身教育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但面对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果不能持续的学习将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实践能力、教育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高校教师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学习,用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高校教师应坚信终身教育理论,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参加教学相关的培训,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最新的知识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是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外在动力

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来,知识量的剧增、知识载体的泛化、知识传播形式的演进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面临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是成长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对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和各种软件等的使用都比较熟悉。教育信息化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好接受的新事物,他们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适应程度远远高于习惯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有传统课堂之外的视频、书籍、图片、案例等各种资源,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深挖和拓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随着海量信息资源随处可搜可学,原来教师在学生心中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传授者”将失去以往的作用,大大削弱了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地位,这必然使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化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资源与机会,无限扩大了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范围。大学生虽然看似成熟,但认知体系和知识体系并未完全成熟,虽具有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但是面对网络中无限的资源,如何在各种大爆炸的、碎片化的信息中甄选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在此环境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正是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外在动力。

二、混合教学模式中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教学模式存在认识偏差

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今天,高校教师总体上都能认识到教育行业的发展与信息化的教学和改革息息相关,对于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有着较为客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认识。但一到实际工作当中来,教师们却开始产生心理惰性和行为障碍,对线上课程的推广、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没有很强的紧迫感和改革的主人翁意识。部分教师观念比较保守,仍然只习惯于传统课堂面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尽管开始启用线上课程进行混合教学,但大多数也都只是流于形式,线上线下基本脱节;部分教师排斥学校推行的各种关于新教学模式试点和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观念方面存在认识上偏差。

(二)教师对于线上课程的运营和操作能力欠缺

高校推广混合教学模式,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很大部分教师只能较熟练地使用OFFICE的软件,如PPT,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能力一般,或者应用较少。同时,由于教师线上课程的运营和操作能力较弱,在线平台的建设往往较为简单。在线平台变成传统意义上的“大U盘”,只是上传教学资源,发布作业信息或简单用于收集学生的电子版作业和完成单元测试,未能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大多数老师线上课程平台的版面设计也较为简单,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样,老师们用手机拍摄或录制的教学视频效果较差,无法吸引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变成任务式、拖拽式、快进式,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流于形式,达不到混合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三)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制作线上课程

混合教学模式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早已深入人心,并形成一套系统被教师们熟练掌握的方法,这些信手拈来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了惯性和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惰性。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活动组织安排上,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调整,仍然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来制作线上课程。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仍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45分钟的课堂,讲授时间基本都超过80%,在教学手段运用上仍以多媒体PPT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上缺乏实践和创新,教学内容取材仍主要来源于书本,甚至有的老师一门课程的教案或PPT重复用好多年不更新。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来制作线上课程,照搬照抄传统课堂的模式到线上课程来,这与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展现出线上课程的优势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必将也无法发挥线上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效果,也无法发挥其灵活性和对传统课堂的互补性。

(四)线上课程同传统课程脱节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把线上课程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但在现实的使用和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混合教学并没有发挥出这样的效果来。线上教学平台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脱离传统课堂教学,但是要高于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有多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线上课程由于其学习资源可以一直挂在平台上,教师授课可以录制、可以回放,可以快进,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满足教师的一些具体要求下,选择合适的时间与方式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从而真正实现时空的异步性;另外,传统线下课堂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一般的授课方式都偏向于大班授课制,学生统一授课,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基本上很难关注到所有人的具体学习状态与真实想法,比如学生是否都理解掌握了知识点,有没有存在疑惑等问题,而线上课程则不一样,学生的学习痕迹老师可以随时查看,那些学习比较积极、兴趣浓厚的学生,线上课程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拓展的空间,而对于学习进度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线上课程也可以提供多次重复学习的机会。但是由于前期线上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理论上的这些作用基本上都没有实现。

三、提升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多不同的定义,而当前使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是TPACK,是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于2005年在舒尔曼的PCK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要求教师掌握三项核心要素,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并强调教师对这三种知识的整合能力。其中最为复杂的就是整合,涉及的条件、因素多且彼此交互,这必将产生一些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依赖于每位高校教师认知的灵活性。

简而言之,上述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也是可以解决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知行合一

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都有着全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认知教学观念。学生单一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大量的信息,甚至可以获得比自己的教师更权威的专家和学者的知识,减少了对教师和学校的依赖,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教育中的双主体。因此,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教”变成“导”,民主、平等、尊重、和谐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

正如TPACK所强调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其引导作用和监控作用异常重要。面对信息时代庞大的知识和数据,高校教师应该做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知行合一,不能只关注学生背了多少公理,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牢记教育的终极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探讨、评价,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二)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交互工具——在线互动,如翻转课堂,大大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和过程。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人机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被充分调动起来,就看高校教师是否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实现实时的监督和引导,能否提供多样化且精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工具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室和单一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图片、视频各大网络平台以及全球化共享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障碍学习。教师要主动学习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精神,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把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起来,不要有畏难情绪,要有创新精神和主动改变的勇气,克服行为惰性,“做中学”,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升教学能力。要正视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积极参加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课程和教研活动,走在信息化的前面,掌握信息化的技术,不断提升课程的建设和运营能力。

(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形成全课程线上线下联动

混合教学模式理论上结合了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的优势,而优势发挥与否主要还是靠整个课程的设计。线上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照搬照抄传统课堂的模式,应充分考虑线上课程灵活、便利、互补等特性。具体设计上,应强调课前、课中、课后,全课程的线上线下对于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设计。混合教学模式应注重课前教学设计的信息化,通过精彩的案例、视频、经典短文、时事热点等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在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形成对知识点的初步认知,带着疑惑和问题来到传统的课堂;课中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督,主要完成两个事情,一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化,二是对学生课前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课后注重线上线下多元互动和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小测、拓展阅读、深化学习、市场调研、撰写研究报告等,区分必要任务和选择性任务,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要求的同时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有余力的同学。

通过这种全课程线上线下联动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传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