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涂传勇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豆荚豆角病斑

涂传勇

(广东省蕉岭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100)

1 产地选择与环境需求

一般来说,种植无公害豆角要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种植环境中没有过多的化学及放射性污染物,要求产地大气质量不能低于我国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源为深层地下水,并且水源地附近不能有工厂等污染物排放企业,保障产地环境优良。

2 播种前的准备

2.1 整地、施肥

种植豆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地势高、排水良好、通气性好、pH值近中性的沙壤土为宜。豆角忌连作,前作可选择叶菜类蔬菜、玉米或水稻。畦土要深翻晒白,畦高30cm,畦宽(连沟)1.5m左右。苗期豆角根瘤的固氮能力较弱,需适量施用氮肥,以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钾肥。基肥一般于整地做畦时在畦中间开沟施入,每667m2施腐熟土杂肥1000kg、过酸酸钙50kg。

2.2 品种选择与处理

应选择早熟、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豆角品种,且适用于套种模式。所选品种最好没有过高的日照要求、能够抵抗高温且肉厚脆嫩,比如之豇28-2、高产4号、秋豇512、丰产2号以及黑籽油青豆角等。在选好品种之后,再去正规种子市场购买优质种子。播种前,要先将种子进行晾晒或者烫种处理。选晴天,将所有种子放于平地上晾晒一两天,注意不能暴晒;而后再用60℃左右的热水进行烫种,烫种控制在10min左右即可,边烫边搅拌;最后用25℃左右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h左右,再用棉布等将种子包好进行催芽。为有效防治苗期病害,可在浸种前用适量的50%多菌灵粉剂进行搅拌,也可以使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5h左右。

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广东省,豆角可于春、夏、秋三季播种,以春、秋季为主。春植一般在2—3月播种,夏植在5—6月播种,秋植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一般采用畦宽1.5m(包括沟渠),双行栽植,每穴播种2粒,春季株距18~21cm,夏秋季株距15~18cm。

3 田间管理

3.1 水肥管理

豆角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料的需求不多;苗期和抽蔓期田间水分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导致第1花序节位升高,形成中下部空蔓而造成减产。豆角开花结荚期对水肥需求较高,应浇足水,及时追施,一般每667m2追施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10kg。豆荚生长盛期以后,为防止植株早衰,还需追1次肥。总体来说,豆角水肥管理要点是:合理施肥,适当浇水;前期预防徒长,后期防止早衰。

3.2 科学搭架

在豆角植株开始抽蔓时(高约25cm)就应搭架,搭架后应经常引蔓。搭架方式有直篱式、倒人字架或跨坑人字架式等。双行栽植一般采用倒人字架式,这样可使花梗伸出叶群,减少病虫害发生。

3.3 及时整枝

整枝是减少豆角植株养分消耗、改善通风条件、促进开花结荚的有效措施。一般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以保证主蔓粗壮。对于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上的侧枝,都应留2~3叶后摘心,以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待豆角主蔓长至架顶时,也可摘心封顶,这样可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下部节位花芽形成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

4.1 常见病害防治

危害豆角的常见病害有锈病、疫病、枯萎病、花叶病、斑枯病和叶霉病等。

4.1.1 锈病的防治。锈病是豆角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豆荚等。豆角锈病的防治方法如下:合理密植,注意排水和通风排湿,使植株生长健壮;清除田间病株,减少病源;在发病初期,可用12%唑醚·己唑醇乳油1000倍液,或25%必扑尔乳油3000~4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喷两三次。

4.1.2 疫病的防治。豆角疫病主要危害茎、叶及荚果,多发生在茎节部或节附近,尤以近地面处居多。茎节染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为圆形淡褐色病斑,病斑表面生有白霉。荚果被侵染后,病部亦生白霉,然后腐烂。

豆角疫病的防治措施如下: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选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种植,采用高畦深沟模式,注意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选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乳油5000倍液,或40%氯氟醚·吡唑酯乳油5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两三次,效果良好。

4.1.3 豆角枯萎病的防治。豆角感染枯萎病后,根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严重时根部腐烂,全株枯萎(死藤)。

豆角枯萎病防治方法如下:实行轮作;选择高燥田块,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结合整地,每667m2施石灰50kg。在豆角枯萎病发病初期,喷淋37%枯萎立克粉剂600倍液,或40%瓜枯灵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7d喷淋1次,连喷两三次。

4.1.4 豆角花叶病的防治。豆角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病原菌主要来源为越冬寄生植株和带毒种子,在田间主要由蚜虫及叶蝉等进行传染。该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蚜虫及叶蝉较多的年份发生较重;肥水管理不当,植株生长势弱时发病较重。豆角成株感病后,叶片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斑驳,叶片扭曲且小,叶缘下卷,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豆角花叶病的防治方法如下:必须在无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豆角肥水需要;在豆角正常生长期,可用80%盐酸吗啉胍1000~2000倍液喷施防病;发现蚜虫及叶蝉时,应及时喷洒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两三次。

4.1.5 豆角斑枯病的防治。豆角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中部褪色为灰白色至白色,数个病斑融合为斑块,致叶片早枯。通常温暖高湿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如下: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毀;及时喷70%百菌清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25%必扑尔乳油30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4.1.6 豆角叶霉病的防治。豆角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豆荚。发病初期,仅叶片两面出现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菌,严重时出现早期落叶或蔓上残留数片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量大减。

豆角叶霉病防治方法如下:合理密植,加强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发病初期,可选择喷洒50%速克灵8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65%甲霉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两三次。

4.2 虫害防治

危害豆角的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豆荚螟和美洲斑潜蝇等。

4.2.1 小地老虎的防治。小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等,其幼虫在表土层或土表危害,主要危害豆角幼苗,常造成缺苗断垄。1~2龄幼虫多集中在豆角幼苗嫩叶上啃食叶肉,只剩表皮;3龄后白天伏在表土下,夜间出来活动,露水多、天刚亮时危险最重,常咬断嫩茎或嫩尖;成虫有趋光或趋酸、趋甜味习性,黄昏至午夜最活跃。

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如下:及时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和食料来源;可将嫩菜叶切碎,拌乐斯本10倍液,在黄昏前撒于畦面,以诱杀成虫;在小地老虎幼虫暴食初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拌适量沙土撒施于植株根际;也可人工捉杀幼虫。

4.2.2 豆荚螟的防治。豆荚螟又叫豆野螟、豇豆螟、豆螟蛾等,主要以幼虫进行危害。

豆荚螟的防治方法如下:在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从现蕾开始,用6%阿维·氯苯酰1000~2000倍液,或2%甲维盐5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最好于6:00—8:00喷洒,采前7d禁止喷药。

4.2.3 美洲斑潜蝇的防治。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70%艾美乐500~6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500倍液,5~7d喷1次,连喷两三次。

猜你喜欢

豆荚豆角病斑
剥豆角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