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李彦青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蛴螬谷子幼苗

李彦青

(柳林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柳林 033300)

柳林县隶属山西省吕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及地形等因素影响,当地夏季短促、冬季漫长,无霜期为199d,平均年降水量为472.3mm。柳林县有耕地面积2.97万hm2,其中基本农田2.47万hm2,总人口34.6万人,水资源较为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6m3),因此,发展旱作农业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最佳选择。

相较于其他谷物,谷子的适应性较强,耐旱、耐贫瘠,且小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因此,近年来柳林县谷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柳林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为4066.67hm2,平均每667m2耕地产量为225kg、产值为1350元。此外,柳林县还积极开展谷子农产品开发和“三品一标”认证,已形成“吕梁山黄金米”品牌,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培育壮大谷子产业,已成为柳林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截至目前,柳林县对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不利于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1]。因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适合柳林县的旱地谷子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促进当地谷子产业的发展。

1 选地选种

谷子虽然耐寒耐旱,但是要想获得高产,还是需要选择肥力中上、便于灌溉的地块,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谷子不耐连作,因此,其前茬作物不可为谷子,可与马铃薯、小麦等作物轮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清除前茬作物的根茎和田间杂草,降低越冬虫源,以降低来年谷子病虫害的发生率。

选好地块后要及时整地,要求精整细耙。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价值及营养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根据柳林县多年的生产经验,晋谷21号、晋谷40号、中谷1号、中谷2号、冀谷32、豫谷18等品种在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良好,可大力推广。选好品种后,再到正规种子市场或种子公司购买优质种子。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要进行选种。将种子浸泡在盐水中,剔除干瘪、质量轻的劣质种子。其次,要进行晒种。将选出的优质种子用清水洗干净、晾干,或在播种前2周晒种2~3d,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再次,要进行药剂拌种。挑选完种子后,选择合适的药剂处理种子,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2]。可用种子质量0.3%的金阿普隆、卫福等农药拌种,以预防谷子白发病和黑穗病。如果苗期粟叶甲发生严重,可用75%吡虫啉(高巧)50mL拌谷种2.5kg,防效较好。

2 科学播种

在柳林县地区,春谷一般在小满前后播种,最晚播种时间不要超5月末。播种前,要确保土壤含水量充足,播种后要均匀覆土。若播种后降雨,要对板结的土壤及时中耕,从而提高出苗率,保证苗齐苗壮。如土壤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再等雨出苗。

谷子可适当密植。播种时,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与地势等条件,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在肥力较高的地块或地形平坦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反之,则应适当减小播种密度[3]。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柳林县谷子栽培密度一般为旱地每667m2留苗2万~3万株,行距以33~36cm为宜(等行距),肥地易密,薄地易稀,一般每667m2播种量为0.2~0.3kg。播种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1~2次,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有条件的建议覆地膜栽培,可有效抗旱保苗。

3 合理施肥

在谷子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基肥应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kg、磷酸二铵20kg。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可作相应调整。可用复合肥作为种肥,随播种施入,以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幼苗快速成长[4]。在谷子拔节后、孕穗前,可结合中耕培土或降水,每667m2施尿素10kg。因为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生产成本增高、硝酸盐污染和土壤碳流失等问题,所以在谷子栽培中提倡使用堆肥等有机肥。

4 田间管理

4.1 查田补种,确保全苗

在谷子幼苗具2~3片叶时进行查田,发现缺苗要及时进行补种。在谷子幼苗具3~4片叶时,进行人工间苗。在谷子幼苗具5~6片叶时定苗,做到单株等距留苗、错株留苗。谷子从播种到出苗的需水量不多,只要有墒即可出苗。一般情况下,谷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要的空气、温度等环境条件,自然环境状态下均可满足其要求。但要注意做好精细整地、播种后适当镇压、遇雨及时破除板结等工作,预防“卷黄”“烧尖”和“灌耳”,即可保证全苗[5]。“卷黄”“烧尖”是指谷子出苗后遇上高温天气,幼苗被灼伤,导致叶片卷曲、叶尖发黄,甚至死苗现象;“灌耳”即出苗后遇到大雨,由于谷子苗心呈漏斗状,地面泥浆容易灌到苗心,导致淤苗。

4.2 蹲苗促壮

在谷子幼苗具2~3片叶时,若遇干旱天气,为防止芽干死苗,要选择在晴天的午后,用木磙子压青一次,以促进谷子早扎根、快扎根,提高幼苗抗旱和吸收水肥的能力,避免“烧尖”。此期土壤水分含量过大时,不可压青[6]。谷子在出苗后到拔节前,主要是根系生长,根数和根质量增加较快,而茎和叶的生长速度较慢。如果谷子在苗期没有扎好根系,拔节后地上部分猛长,根系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损失就很难弥补。

4.3 及时铲趟

从“锄板底下见收成“等农谚,可见铲趟的重要性。但要注意做到干铲干趟,避免湿趟夹苗。在对谷子间苗时,在垄沟中深趟一犁、不培土,以利提高地温,防风保苗;在谷子拔节后、封垄前进行二遍铲趟[7];在谷子抽穗前进行第3次铲趟,除掉田间杂草,培土防倒,且尽量不伤根。铲趟时要注意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

4.4 压青苗

适时压青苗能有效控制谷子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使谷苗茎基部变粗,促进早扎根、快扎次生根,形成发达的根系,同时能还起到一定的灭虫、防风、保苗作用。为避免伤苗,必须掌握压青苗的合理时间[8]。一般在谷子一叶一心期压青苗;同时,由于谷子幼苗在早上和晚上茎秆容易折断,因而宜在此期晴天的11:00—16:00进行压青苗。

4.5 间苗

早间苗对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谷拔寸,顶上粪”的谚语就是对此项技术要点的一个总结。春谷一般每667m2出苗30万株左右。小苗拥挤在一起会互相争光、争水、争肥,导致幼苗徒长,甚至发生生长紊乱现象。早间苗不仅能够避免谷苗相互争水、争肥,而且会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满足幼苗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有关试验表明,早间苗比晚间苗的谷苗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会增大7.2倍,其活跃的吸附表面积会增加8.7倍[9]。且研究表明,谷苗的光合作用会随着间苗期的推迟而减弱,呼吸作用却是随着间苗期的推迟而变强,即晚间苗增大了谷苗的呼吸强度和养分消耗,同时其营养却跟不上,导致谷苗生长受到影响。晚间苗还会使谷苗中的含氮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早间苗的谷苗比晚间苗的全氮量增加0.3~1.0倍,蛋白氮含量提高11.9%~38.0%[9]。

4.6 合理灌水

孕穗中末期是谷子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10]。为防止发生“胎里旱”“卡脖旱”,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根据降雨情况,及时灌“孕穗保胎水”,一般每公顷浇水量在500m3左右。谷子抽穗后到成熟前必要时也要浇水一次,可使谷子产量提高15%~20%。浇水之前要注意天气情况,因为浇水后遇大风会使谷子倒伏,造成秕谷,进而影响产量。

5 病害虫防治

在谷子生长过程中,应对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

5.1 蛴螬

5.1.1 发生规律。蛴螬又叫白土蚕、核桃虫,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蛴螬多咬食谷子幼苗嫩茎和根部;当被害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蛴螬危害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其他病虫害。蛴螬1~2a发生1代,当10cm地温达5℃时开始上升于土表,地温在13~18℃时活动最盛,地温在23℃以上时则往深土层中移动。土壤潮湿时蛴螬活动能力增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蛴螬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蛴螬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蛴螬的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多在20:00—21:00进行取食等活动[11]。

5.1.2 防治措施。蛴螬可采用撒施毒土或毒饵的方式进行防治: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毒死蜱颗粒剂,拌细沙土沟施或穴施;或每667m2用90%晶体敌百虫250~5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撒于种植沟中;或用新鲜的蔬菜叶或嫩草100kg,用40%辛硫磷乳油100g加水2.5kg拌湿,堆闷1~2h后取出放于田间,每667m2放置5~10堆,可诱杀地下害虫的幼虫[12]。

5.2 粟灰螟

5.2.1 发生规律。粟灰螟又称谷子钻心虫,食性较为简单,主要危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谷子苗期受害后形成枯心株;谷株抽穗后被蛀,则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断造成减产。粟灰螟成虫白天潜栖于土缝等阴暗处,夜晚活动,有趋光性。粟灰螟1a发生2代,幼虫爬行迅速,第1代幼虫大量出现在6月中下旬,常蛀茎造成枯心,被害谷苗心叶青枯;第2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危害,被害植株遇风易倒折。雨多、湿度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粟灰螟的化蛹、羽化和产卵。一般来说,谷子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13]。

5.2.2 防治措施。注意清洁田园,对粟灰螟寄生的作物秸秆、根茬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减少越冬虫源。推迟播种时间,使谷子苗期避开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减轻危害。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应呈棋盘状排列。

在谷田发现千茎苗有卵2~5块时,应立即开始防治:可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mL拌细土15~2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在谷苗根部;或用0.3%印楝素乳油12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14]。

5.3 粟白发病

5.3.1 发病症状。粟白发病病原菌通过种子、土壤、病残体、雨水等传播,早播、播种过深都容易引发该病。谷子种子染病后,幼芽出土前即枯死;幼苗染病后,叶片上产生黄色条纹,叶背面有灰白色霉状物,心叶往往不能展开,谷叶发白,病株直立田间;谷子生长中后期染病,病株往往也能抽穗,但多是畸形穗,全穗蓬松、短而直立、逐渐干枯,病部会破裂散出黄色粉末[15]。

5.3.2 防治措施。实行2~3a以上的轮作。用55℃温水浸种10min,种子晒干后再播种。及时拔除田间灰背、白尖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也可用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0.2%的用量拌种、包衣。

6 收获

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和质量。谷类作物的花期较长,同一谷穗上的小花花期可相差10d左右。因此,其成熟期持续时间较长。若过早收获,则谷子尚未完全成熟,不仅产量低,质量也差。谷子通常在蜡熟后期或完熟早期收获,此时谷穗发黄、变硬。收割谷子时,大地块可采用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优先选用切流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注意按照联合收获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收割时留茬高度≤200mm、总损失率≤4%、破碎率≤3%、含杂率≤5%;也可分段收获。谷子有后熟现象,因此,分段收获后不要立即进行脱粒,应将其放在谷场晾晒7~10d,之后再进行脱粒。这时谷子胚乳已完全发育,成熟性状好,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16]。

7 结语

柳林县属丘陵山区地貌,十年九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发展旱地谷子生产可以充分挖掘丘陵旱地的粮食增产潜力,是此类地区调优种植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很多农户至今依然采用原始粗放的种植模式,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影响谷子产量和质量,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推广应用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可促进此类地区谷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蛴螬谷子幼苗
打谷子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希望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晒谷子(外一首)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