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21-11-30赵凤俊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时记神舟概念

赵凤俊

阅读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解读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公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公式,其语言表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概念要仔细推敲,挖掘重要的词语、句子,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例如,在北京版教材第五册“24时记时法”的教学中,我出示了24时记时法的概念,通过三种途径让学生对文字进行阅读理解。首先,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阅读概念,把重点词句圈画出来。其次,让学生分析这些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汇报得到的信息。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对概念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如0时是几时、24时是几时、时针转两圈怎么走等。这样,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之后的概念学习中。

2.解读教材中数学练习的信息

数学习题中也会呈现大段的叙述性文字,里面蕴含了知识性的内容介绍,也有相关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资料,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为解答问题寻找条件。如北京版教材第九册中有这样一道题:我国“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之后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45圈,于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三位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和刘伯明安全、自主出舱。“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了多少小时?在解答这道题之前,我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了解这段文字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思考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明确把时间单位统一,化成小时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这样,学生的课外知识得以丰富,同时也培养了提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为解答问题奠定了基础。

3.解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知识窗

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起源、出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些课时的后面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介绍一些简单易懂且具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如“取近似值的方法”这个知识窗的内容,一共介绍了三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并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三种方法的具体含义,以及哪一类问题采用哪一种方法。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资料中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书上的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哪種方法,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时记神舟概念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灵独白——评高源的《一只熊的时记》
《一只熊的时记》创作谈
一只熊的时记
幾樣概念店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