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2021-11-30滕亚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五育体育学校

滕亚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4年,在东城区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成立,秉承“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过程中,注重以文化立校,以“‘点亮行动”为学校文化品牌定位,形成了“成大器,内外兼修”的校风,“育英才,中西合璧”的教风,“法贤者,上下求索”的学风,提出“让生命闪光,为中华添彩”的育人目标。学校严抓质量、创新思路,打造体育、美育、科技以及传统文化品牌,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保持高位发展水平,五育融合,切实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1.突出德育实效,培根铸魂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注重开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少先队活动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责任担当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通过每周举办特色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题教育等多种活动,学校在各级各类平台中根植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除了校内搭建平台,学校师生代表还多次承担国家级演出任务。例如,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成为“体育强国”方阵的队员、金帆合唱团承担千人合唱团任务以及广场“快闪”任务,将自己的成长、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相连,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践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理念。

学校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教育理念,培植家国情懷,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京剧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中医药知识应用以及探访名人故居等教育内容,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开设篆刻、围棋、北京琴书以及非遗项目等传统文化类课程及小组18个。“非遗进校园”项目已成为学校的品牌,几年来,学校共组织百余次活动,共计万余人次受益。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古诗词大赛等。用“‘点亮行动”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以“学校是座博物馆”“学校是座美术馆”为理念,大力推进“九个博物馆”和“一个美术馆”建设,持续打造校史博物馆、书法文化博物馆、炫彩美术馆等,让孩子们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2.“光彩”课程+“亮彩”课堂,提升智育水平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让每一节课都精彩,在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智育水平,培养“学习实践者”,促进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发展。我们提出并不断深化“生本、自主、开放、创造”的课程和课堂文化,构建了三大层面、七大板块的“光彩”课程体系,共81门课程。三大层面指的是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七大板块分别是:“德·彩”课程即道德礼仪+社会成长、“文·彩”课程即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健·彩”课程即体育技能+健康与心理、“美·彩”课程即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创·彩”课程即数理思维+信息技术、“劳·彩”课程即劳动教育+生活技能、“综·彩”课程即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类等课程。

基础性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和对国家课程进行完善的课程,包括书法、主题式阅读、体育必修课如篮球、足球、游泳等。

丰富性课程就是校本课程,目前,资源带统一开设七大类、66门校本课程。每周拿出半天时间,以校区为单位,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实行“走班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自主选择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资源带优质师资力量,主张教师“1+n”培养模式,教师除教授国家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一门自主课程。如彩塑、烘焙、三维创意、体育舞蹈等。此外,为丰富课程内容,学校还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组织学生集体到场馆上课,如滑冰、高尔夫、博物馆等。2021年,结合建党百年契机,学校还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开展“商务印书馆出版史与阅读”课程,包括“革命传统与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出版史从这里开始”“辞典的力量”等,并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图书印制装订。

综合性课程包括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及研究性学习课程、戏剧实践课程等,用每周半天实施。每个校区、年级侧重不同主题。如结合地域优势,开发“童心看中轴”主题式综合实践系列课程,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都有各自的分主题,结合各年级年龄特点,对中轴线上14组建筑群进行实践研究。以礼士校区为例,围绕老北京的城门、中轴线周边的胡同等开展“大城门、小胡同” 主题实践课程,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探索中轴线文化教育,不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学校的“亮彩”课堂以“生本、自主、开放、创造” 的课堂文化为引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突出问题意识与质疑、突出互动交流与辩论、突出创设和谐氛围、突出生生评价等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亮出光彩,创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高效的课堂,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构建“亮彩”课堂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深度学习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

3.以体育德,倡导“双格”教育

学校坚持“以体育德”,倡导“双格”教育,即健全人格,强健体格,做“健康生活者”。通过每日早锻炼、早操、体育大课间等举措普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分基础课、专项课、特色课等,包括篮球、田径、游泳、射箭、武术、足球、旱地冰球、滑冰等课程,使学生在小学六年掌握多门体育专项技能。精心打造火焰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体育舞蹈队、旱地冰球队、冰壶队等体育社团。定期举办体育运动会、“篮球,我的朋友”篮球赛季暨啦啦操活动、冰雪嘉年华等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体质,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4.以美育心,全面普及艺术教育

学校提倡“以美育心”的美育理念,以“艺术绽放人生”为艺术工作指导思想,全面普及艺术教育。资源带四校区开设33门艺术课程,打造北京市金帆话剧团、金帆合唱团、金帆书画院,以及东城区星光京剧团、育星曲艺团等大小艺术社团56个,培养“美好创造者”,旨在“以美育心、立德树人、追求美好”。例如,学校携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全面開展戏剧课程,包括形体舞蹈、表演基础、剧本赏析、英文戏剧、即兴表演等。自2014年9月开始至今,各类课程共开设万余节·次,大力普及戏剧教育,使戏剧教育深入人心。开展年级戏剧节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学校排演的大型音乐剧《马兰花》五年五次公演,还登上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闭幕式,这是由儿童演绎的剧目首次登上国家级的平台。还赴新加坡与当地儿童联合公演了中新版的《马兰花》,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在经典剧目的带动下,学校戏剧教育涉及剧目越来越丰富,英文剧、话剧、默剧、歌舞剧等,并不断探索原创剧。编创并演绎了反映社会热点、校园生活、普及防疫知识等各类原创剧10余个。学校金帆合唱团和金帆话剧团的学生共同演绎原创儿童剧《小红军》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校园戏剧展演活动。随着学校戏剧文化愈加浓厚,教师们在戏剧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穿越角色边界,从讲台走上舞台,成立教师“力行”戏剧社,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了话剧《雷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教师们将戏剧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音乐课上创作音乐剧,语文课上赏析剧本片段……师生共同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在定期举办的合唱节、戏剧节、书画展、京剧专场、曲艺专场等活动中,我们强调“以美育心”,向学生的内心注入美好,让他们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向未来。

5.“劳动”+“科技”,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校倡导做“创新劳动者”,提出“以劳动树立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非遗进校园·一周一传承”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体会着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各年级和各班都设立了小小值周生、值日生等岗位,使学生不断增强劳动意识。坚持开展“以废换绿”以及树木认养活动,并每月开展校园公益日活动,学生还成为小小志愿者,外出参加美术馆志愿讲解、垃圾分类宣讲、景山公园护花小使者等社会公益服务。

科学精神是学生们必备的核心素养。学校提出“以科技育科学精神”的教育理念,打造丰富的科学课程,除科学课外,还创设了小汽车筑梦课堂、创客教育、创意构建等选修课程,以及“神奇的DNA”等综合实践类的课程,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打造东城区星光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科技社团,定期开展科技节、益智大擂台、纸车大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近年来,学生荣获WER世界锦标赛全国拓展任务小组赛第一名等优异成绩,在国际、国家及市区级比赛中共计千余人次获奖,在学生心中埋下科技兴国的种子。

学校始终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己任,落实“五育”并举,使“五育”相互贯穿渗透,互促互进,协同彰显育人作用,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责任担当者”“学习实践者”“健康生活者”“美好创造者”“创新劳动者”和“未来建设者”,做“让生命闪光、为中华添彩”的少年,在“五育”融合的教育场域中收获成长、不断绽放,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五育体育学校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