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翻译
2021-11-30陈德彰
陈德彰
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式从字面上看很相像,甚至几乎一样,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翻译时看上下文(context)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这里举break一词为例。
break的基本意思是“打破”。有些用法和汉语相近,如break a chain是“挣断锁链”;break silence是“打破沉默”;break an electric circuit是“切断电路”;break a record是“打破纪录”;break the deadlock是“打破僵局”;break a promise是“违反诺言”;break the law/rule是违反法律/规则;break a habit是“戒除(坏)习惯”;break a code是“破解密码”;break a one-hundred-yuan bank note是将一张一百元的钱破开;break someones spirit是“摧毀某人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Lets have a break”是“我们休息一会儿”的意思。“Youve talked about it for hours. Please give me a break.”却表示听烦了,希望对方换个话题(注意,不是让对方不再说话)。have a break还有一个用法:Hey, dont you see I am busy with my homework? Give me a break. 这里的give me a break不妨译为“别再烦我了” 。
请看这一句:You are going too far.其字面意思是“你走得太远了”。如果有人真的走过了头,也可以这样说。但实际上此话一般表示对方把某事做得太过分了。
再看下列对话:—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new job? —Dont go there. 前一句不难理解,可是后一句却不是答非所问的“不要去那儿”的意思。这是一种口语用法,其意思是“不愿想或提起某件事”。
The sales girl went out of her way to find the color and size which suited me. 照字面译成“售货员让出路来,找到适合我的颜色和尺寸”,前半句显然讲不通。实际上是说该售货员不厌其烦地/尽最大努力找到适合我的衣服。
Emily has fair skin and is given to blush and freckles. “be given to…”的原义是“被给予,被献给”。可是将这两个中文词语填进例句中会让人莫名其妙。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本来肤色较深,脸红往往不易看出来,例如黑人。不过仔细想一下,还是能领悟其意思,即如果一个人皮肤白皙,稍微有点脸红就能看出来,而雀斑也特别明显。(注意:怕羞而脸红是blush,因生气或激动而脸红要说成flush with agitation,也可说turn red。)
《水浒传》(Water Margin)中有一段说起武松喝酒的事。景阳冈酒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unwritten rule)。因为山中有老虎,故要过冈必须数人结队成行。武松喝了好几碗酒,仍坚持要过冈,店小二(the bartender)劝他明日再过,武松连说“放屁,放屁!”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1892—1973)将其直译为:Break your wind, break your wind.变成命令句,让店小二放屁。此译成了翻译史上一个笑话。
可见正确理解上下文对翻译的重要性。
作为本文的结束,下面引一句显得有点怪的句子。美国专栏作家(columnist)丹·莱昂内(Dan Leone)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中,有一句简直像文字游戏,有点不太好理解:This is the is of what isnt. 将其输入电脑,文字处理软件会将其标为“语法不通”(grammatically wrong)。有人汉译为“这就是不是的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死译实在让人看不懂。原句第二个is之前有个定冠词the,可断定这个is不是动词,而是临时用作名词,意为“存在的某种状况或事物”。全句的意思是“这就是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现在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