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法“连四纸”传统技艺的传承

2021-11-30戴萌叶爽

参花(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古法文化传承

戴萌 叶爽

摘要:“连四纸”闻名全国,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生产量大,历史用纸遗存极丰,古籍中有赞其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但由于其繁复的制作工艺、高昂的成本,以及较长的制作周期,“连四纸”于20世纪80年代停止生产。直至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具有72道古法的“连四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连四纸”恢复试制和生产,并于2010年生产出第一张通过国家图书馆鉴定的“连四纸”,将其作为古籍善本修复用纸。时至今日,“连四纸”及其古法制作技艺只为小群体拥有和存在,依然面临不法古不修今、古调不弹之现状,颇有吊古伤今之感。基于此,面对元代已名播天下的“连四纸”及其“连四纸”古法制作技艺,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葆有足够的温情与必要的敬畏,以寻求让“连四纸”及其“连四纸”古法制作技艺得到赓续的途径,以及其继古开今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古法“连四纸” 制作技艺 文化传承

一、古法“连四纸”造纸技艺的研究意义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而深远的贡献。2009年10月,中国申报并入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22个项目中,有5项与传统纸艺文化相关。从中不难看出,与造纸术及与纸相关的文化类型与传统不仅源远流长,且至今仍存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早记载见于元代的“连四纸”,明及清前期多用楮皮和竹丝双料制作,长四尺、宽二尺,分为“绵白坚厚”和“细白结实”,即厚、薄两种类型。相较于清代中期古籍中所记述的宣纸而言,其用途更广泛,用料更纯正,制作工艺更繁缛。特别是清后期,“连四纸”仅用竹浆作原料,制成白色的竹纸,是书、画、拓本、印刷之重要用纸,更是古书印刷、修补、字画装裱、复制不可缺少之纸中珍品,沿用至今。但当前,其古法制作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古法“连四纸”造纸技艺的研究可以看作一部活的造纸史,古法“连四纸”的造纸工艺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技艺流程,对于复原我国早期造纸技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造纸的创新性研究。从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入手,并从实处落脚探讨其在当下的具体解决方法,能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较为有效的合理建议。作为传统日常生活事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如何生存下去,是值得思考的命题。由此所延伸的,对于过去的历史和发展痕迹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将其在现代留存,如何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延续、创新,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和传承

雷蒙·威廉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出“文化不能被限制是某种可见的物品,因为它是一直存在和不断进化的”。文化遗产亦是如此,其背后蕴含着符号性的文化元素和意义,足以决定物质的存在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对于现今非遗主题性研究具有基础意义。彼得·霍华德在《遗产的崛起》一文中提到“遗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们想要保存到将来的东西。遗产通常可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受保护的对象可能是寺庙也可能是老虎”,同时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推动力”,他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就是对人类“活动”的研究,因为他认为博物馆无法保存语言、运动等行为以及物质背后的文化内涵,必须有人参与、产生交流,这些都是活动。在哲学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遗产都是有“物质”和“非物质”性的,“物质”作为载体,是外在表现,而“非物质”作为精神,表现其文化内涵,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应该是对文化遗产背后非物质性“活动”的研究。

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遗产本身的价值,作为文化遗留物的古法“连四纸”造纸技艺本身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传承文化遗产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对其本身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了解其具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不能对其抱着回归和复旧原生态的意识,也不要一味全盘西化或者全盘他化,这正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概念。费孝通曾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这进一步说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以传承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文化,脱离原生态的幻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才能具有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活力。

三、日本、韩国手工造纸的发展经验

著名的朝鲜高丽纸、日本和纸是造纸术由中国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后,经过当地造纸工匠的钻研和改进而逐渐形成的,其质地坚韧、纹理均匀,在质量方面均超过了中国所造的手工纸。

日本的和纸工业也曾一度衰退,但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保留并传承了下来。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他们生产出来的手工纸已经不再当作单纯的纸张去出售,而是忽略纸张本身的固有属性和使用价值,将其作为工艺品推向市场。对于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他们则视作一种遗留文化来保护,甚至建立造纸博物馆,组织游客参观,还可以体验传统手抄纸的制作乐趣,以此来促进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纸除了作为纸本身的固有属性被使用外,还被制作和设计为高档的手工艺品,在纸艺造型上,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纸包装、纸面具、纸扇、纸灯、纸伞等工艺精美、肌理丰富的造型艺术。

韩国的高丽纸在南宋、元、明均有记载,且有很高的评价。今天的韩国除使用构皮或桑皮制造结实的高丽纸外,在艺术纸的开发方面也进行了尝试,除了纸品之外有很多纸浆工艺品,服装设计中也会使用到韩国纸,通过最大限度地运用纸张特性呈现出韩国纸独特的质感。

四、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

“连四纸”手工造纸技艺至今仍保持传统技艺方式,如何合理利用并传承发展是这一造纸技艺传承要思考的主题。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我们要打造造纸基地,建立专业性的合作团队。

第一,维护与扩展。非遗的成功申报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造纸所面临的困境,安徽一带的成熟机械化生产速度垄断市场需求,手工造纸的工序复杂、流程时间长、成本不菲,购买手工纸张的群体日益减少,现代化造纸工艺的扩张日益占领手工纸张市场,逐渐改变着使用者的用纸习惯以及審美取向。面对这一情况,要以“连四纸”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为核心资源,以传承和创新为线索,搭建传统文化传播以及实现传统技艺经济价值的市场平台。邀请“连四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交流示范教学,建立参观、体验、合作的教学研合作基地。将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无形与有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波兰尼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论述道:“对市场社会的真正批判并不是因为它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因为它的经济是以自利为基础。”

第二,传播与发展。马知遥提出“对于当代生活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会自然保留下来,而有些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会因为缺少活力而渐渐消失,对待已经无法存续的遗产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非遗的意义在于发展,现代生活还需要它们。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古法手工造纸区别于普通用纸,且作为被赋予特殊文化意义的手工制品走入日常生活。它以大众生活中可以接触的纸的物质形式存在,能使人较为容易从使用纸的过程中来了解传统手工造纸的技艺和文化。基于这一特点,可以与艺术家、博物馆、品牌店确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艺术品种和创作需求个性化定制纸张。鼓励使用者参与到造纸流程中,进而改变使用者的用纸习惯。在当代境遇中既要保持传统文化之根,又要将其与新时代结合,通过不断调试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嵌合在生活中,延续传统、创新发展。

第三,技艺的保持与创新。“连四纸”的手工造纸技艺和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变化,纸的质量不断变好的同时,新型纸品的出现也不断地促使传统技艺进行创新。从传统技艺流程的传承上进行尝试创新,在原材料和配比量关系上进行研发,尝试竹子和树皮以外的原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工艺流程的复杂性。采用可食用材料、可循环材料、废旧材料等等,发掘纸张的多种可能性。手工造纸技艺并没有改变到面目全非的程度,传统技艺和创新都嵌合在传统文化之中,“人类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纯粹的人造物,但是他的思想又深刻地嵌入这些造物中”,手工造纸技艺虽然有所创新,技艺形式有细微的变化,但是整个技艺基础并没有发生改变,其技艺的不断创新渐渐满足了大众对手工技艺制品的文化需求。

五、结语

工具制作技艺失传、工艺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等是目前古法“连四纸”造纸技艺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各个方面威胁着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发展包括手工造纸工艺在内的传统工艺,保护手工造纸,一方面要强调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存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延续传统的制作模式,成为大工业生产之外的特殊补充;另一方面则是开发手工制产品的文化内涵,生产手工制艺术品,借鉴现代工艺进行再设计。只有根据不同需求制定适宜的保护策略,并对传统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扶持,才能延续手工“连四纸”的发展,并促使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于古法手工造纸的保护要脱离对恢复传统的刻板要求,转变方向,使传统充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探索新的生存方式,因此传统工艺的变革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传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造纸工艺更应如此,只有承认变革,才能对其进行合理引导,抓住保护的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彤.和纸的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鄭军,乌琨.民间手工艺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

[3]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纸的构成[M].林征,林华,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5]张同,张孑然.设计思维与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美术学院科研课题“古法‘连四纸制作技艺传承”(课题编号:SGY-201904)。

(作者简介:戴萌,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书籍设计、图形设计;叶爽,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图形设计、插画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古法文化传承
Gimme Sugar
All in a Day’s Wok
“古法”上色红酒袋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浅析书法作品之传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