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30张庆
张庆
[摘 要] 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方法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老年期、成年期、婴幼儿期、孕产期等不同情境的个案,用于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个案,设计个案护理方案。然后教师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检测学生的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对比前后得分情况。之后进行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实践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实习安排和个人能力的看法。结果: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课程教学后,杰弗逊共情量表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的得分,均高于社区课程教学前,前后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后,沟通能力有所提升,辅导咨询、负面反馈、支持性沟通的得分较好,相比课程之前,有一定提升,但课程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采用学生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关 键 词] 个案管理;社区护理课程;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210-02
最近几年,医学教学中兴起一门新课程——社区护理学,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但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面对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找到最佳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康复。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用社区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深化护理实践。个案护理模式中,对个案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掌握充分的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与技能,才可以实现多学科的合作[1]。一般情况下,社区中个案管理人员是高学历学位且具备丰富经验的护士承担,对象是社区群体。通过组织个案管理,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形成探究式学习思路。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础资料
在本校的护理学生中,选择130位护理大专的学生进行研究。年龄从18岁到2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1.23±0.51)岁;男生21名,女生109名。比较这些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民族、居住地、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均没有非常大的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二)方法
护理专业中必学专业课程就是社区护理学,一般在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护理导论、文献检索等专业课程,并正在同步学习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掌握了一定的针对社区不同群进行综合整体护理的知识[2]。当进入社区护理学的学习中,使用以学生为主导模式的个案管理进行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整合并拓展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设计个案护理这条线索,运用个案分析的方式,学生可自主发现个案护理中的问题,运用角色扮演、文献查询、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个案护理的分析与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计划性护理方案。
研究设计:运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式进行实验性研究。
实验方案:第一阶段,教师设计护理个案,教师和学生一同参加特殊情境的设计,给出情境里面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进行讨论与汇报,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
第二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社区护理的基本情况、文献查阅法;学生从个案情况出发,查阅文献,了解到此个案中该类型人群的护理状况。
第三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家庭护理理论知识和方法,之后学生则要开始个案的家访,掌握个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护理方法等。
第四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社区护理的评估方法;学生需开展社区访视,掌握个案的社区护理状况。
第五阶段,教师为学生讲解社区重要人群的护理方法;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真实感受个案中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集中分析和讨论问题,设计个案護理计划。
第六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可以用角色扮演方法、PPT讲演方法、播放视频方法,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
第七阶段,评价教学效果,然后及时反馈。
(三)观察指标
1.运用学生版的杰弗逊共情量表(JSPE-NS量表)测量学生的共情能力,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测量,对比学生前后的变化。此量表一共有20个条目,分成三个维度,包含10条观点采择、7条情感护理、3条换位思考。三个维度信度分别是0.78、0.83、0.72。
2.运用支持性沟通量表(SCS)测量学生的沟通能力,实现课程前后的对照,此量表一共有20个条目,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6条辅导咨询、6条提供有效负向反馈、8条支持性沟通。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的系数是0.78,另外,折半信度系数是0.77。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课程前后学生共情能力的比较
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课程教学后,杰弗逊共情量表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的得分,均高于社区课程教学前,前后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课程前后学生沟通能力的比较
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后,沟通能力有所提升,辅导咨询、负面反馈、支持性沟通的得分较好,相比课程之前,有一定提升,但课程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一)护理学生共情能力提升
本次教学研究中,教师设计关于社区弱势群体类型个案情境,比如被护理人是老年的慢性病患者,具体情境设计:需要一天内反复测量血糖、一天内服用多次不同种类的药物等;再例如社区生活的残疾人,设计的具体情境:如厕、轮椅出行等。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考虑患者怎样认知自己的病情,有哪些需求等,以情境模拟体验的方式,让护理学生亲身感受患者面对的困难以及想法[3]。护理学生以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护理需求,找出护理问题,运用资料查阅方式,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方案,此时的个性化指患者个人以及家属的个性化需求。此进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深度理解患者观点,评价患者的接受能力,尝试着适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以提高自身共情能力,累积更多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虽然,经过此实验,学生共情能力不能达到最佳水平,该结果也与其他结果相似,也就是强化了对护理学生的评价他人情感、识别情感、理解他人语言及行为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虽然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并能达到最佳,但是总体上的得分要比接受教学之前高,前后得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可以看出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社区护理知识的理解,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了解患者面对的困难与护理要求,才能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护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
培养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时候,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教学课题。最近几年,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法,像有声思维、情景模拟等,不断提高了护理教学效果。而针对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其会涉及全生命周期中全部人群,关系到不同家庭、不同个体、不同社区环境下的护患沟通。为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的各个阶段的个案情境,并融合在不同的家庭中、不同个体身上、不同的社区环境中,让学生真实接触这些患者,锻炼学生与不同人群沟通的能力。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思考怎样才能切入话题,怎样了解患者病情和其他情况,这样才能正确评估患者护理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变化沟通方法,调整沟通策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之后,学生要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安排一些内容,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此种情境模拟,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患者内心想法以及疾病认识,制定出正确健康教育方案。此次研究中,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學后,沟通能力有一定提升,但是与课程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护理学的教学,采用学生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桂华,袁玮,梁亚慧,等.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92-96.
[2]陈文专.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个案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8).
[3]崔虹,邵华,何夏君,等.个案管理在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38-40.
[4]王旭春,简洪江,龙艺.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9):83-8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