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析

2021-11-30秦艳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秦艳丽

[摘           要]  新时期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生源组成多样性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因信息复杂、环境变化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传统的强制式的学生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基于此,学生管理应以学生为本,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途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202-0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从而导致高校在校生的思想和行为日趋多元化,原有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1]。目前高校在校生年龄一般为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以及学生管理方式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各种信息辨别能力弱,并且易受到各种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也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现实生活与高校學生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校学生由于这种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极端行为。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是摆在当前中国高校管理人员面前的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所面对的形势

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面对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获得新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其次,高校学生管理的环境快速变化。人们普遍对知识提高重视使社会、家长、学生对高校以及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高校僵化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满意度逐年降低。再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自上而下,学生管理人员是主体,对学生的管理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但是现如今学生思想独立性强,不接受高校管理人员管理的越来越多,甚至部分学生直接抗拒管理,与学生管理制度相对抗,这也给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受多元文化影响的学生陆续进入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与学生现状存在较大的矛盾,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管理中未能以学生为中心。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表现出较高的主导权,学生自主性发挥不足,很多高校尚未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未能有效发挥。由于当前学生更希望与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实现平等对话,所以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强调纪律、制度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对立的现象。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管理中,更加强调的是“管住”学生,未能从德育的角度引导学生,也没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管理工作,工作方式依靠的仍然是刚性管理模式,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采用的“一刀切”式硬性考核,尽管站在管理者角度最终目标是好的,但是由于学生的抵触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目标[2]。

三、高校学生群体组成的复杂性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入学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使学生群体组成越来越复杂,因此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高校群体中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经验的人一起进入同一个群体中学习,而不同的学生群体对管理的认识不同,从而使“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面临较大挑战。其次,学生群体组成人员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学生管理的满意度存在极大差异。再次,传统高校学生管理要求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管理人员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导,而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并未加以重视,这种上下级式的学生管理工作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难以适应高校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第四,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标准化、统一化要求,而很多学生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思维,学生在校期间对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存在较多意见,很少有学生愿意被纪律约束,由此导致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存在对立的思维,甚至发生冲突。第五,学生个体背景的差异使得不同学生之间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抗挫折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存在叛逆心理,不服从管理事件频发[3]。

四、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一)以学生为本

根据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由于高校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实行全体教师以及领导干部共同管理,将学生管理过程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高校教育中处处育人的目标,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整个教育过程展开。其次,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从促进学生成长和引领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工作,以人文情怀感化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维护学生的尊严和合法权益,让学生感受到高校的人文关怀。最后,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现宽严相继的管理方式。学生管理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高校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与制度,学生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实施管理方式,避免“一刀切”式粗暴的管理方式[4]。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抓手之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三)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辅助学生管理

随着手机进入高校广大学生群体,利用新的新闻媒体平台管理学生成为新的途径,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沟通是实现有效管理的最主要途径,而利用手机以及目前即时通讯平台,对高校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成为很多高校采取的管理方式。尽管网络信息混杂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其也有其他沟通途径所不具备的优势,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沟通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管理人员得到学生信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目前部分通讯软件开发了很多小程序,学生管理中可以通过小程序有效管理,例如晚上查寝,利用小程序的定位功能可以很好地达到管理和监督目标,还避免了进入学生寝室引起学生反感。

(四)建立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是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支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途径。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选业务能力强的学生管理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等方式提高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的责任感和战斗力;通过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专项科研项目,让教师通过科研认识高校学生的管理规律,提高教师队伍学生管理能力。第二,落实学生管理人员职称评定政策,保障学生管理人员待遇的提高和上升通道的通畅,实现学生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第三,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如充分发挥各级学生会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在学生管理的多项事务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帶头作用,强调学生的自律性,以实现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5]。

五、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工作内容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不断地学习提高,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注意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吉立,刘振平,张金安,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6(3):148-150.

[2]胡在东,潘俊杰.人本理念视阈下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的路径创新[J].智库时代,2020(11):49-51.

[3]胡彩霞.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智库时代,2020(10):89-90.

[4]秦朝明.新时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J].教书育人,2020(9):32-33.

[5]刘洋.高校学生差异化管理思路探析[J].智库时代,2020(11):65-6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