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的基本理论依据
2021-11-30李国胜沈青陶建武洪雯刘翼
李国胜 沈青 陶建 武洪雯 刘翼
[摘 要] 主要介绍了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的理论依据:“持原性”理论、“专项技能与专门理论相升相长”理论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相关心理学理论。
[关 键 词] 理论依据;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178-02
一、引言
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是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高技术技能培训方法。
受训者的操作技能水平高低等级,分为四个层级,即由低层级到高层级依次为:木级即入徒级、树级即熟练级、林级即精湛级、森级即出师级。其中每一个技能水平层级包含3个具体训练步骤,共12个训练步骤。因此,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或“HECT”高技能培训法又被称为“木树林森法”或“十二步训练法”。
受训者经过“木、树、林、森”四个技能层级的“十二个训练步骤”的集中培训后,操作技能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正文
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高效的实践;规律指导下的实践,是速成的实践。
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是基于项目教学法而开展高技术技能训练的一种现代职业技能培训方法,是在理论与规律指导下高质效地开展高技术技能培训的一种“培训法”,更是一种“实训法”,甚至是一种“集训法”。
下面介绍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中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持原性”理论
物有惯性,人有惰性,思维有定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维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持原性”。这一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外界作用力、外界鞭策力、内在驱动力等“非持原力”的作用,或者正向与反向的“非持原力”的合力相互抵消,那么世界上万事万物均会维持原来状态不变。
因此,利用“持原性”理论,首先,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受训者必须施加一定的外界教化力、策动力或自身内驱力,并让这些“非持原力”产生促进技术技能提高的“合力”。其次,要想提高培训效率,必须增加该“合力”的强度,同时减小反向的“非持原力”,如低层级技能水平培训阶段形成的不良操作习惯、错误操作流程、多余操作动作、工艺流程不合理、过程评价不科学等反向的“非持原力”。最后,在进行高技术技能培训之初即所谓技能训练的“启动期”,宜“慢速启动”,不能操之过急,如利用“专门理论”的“适度超前”指导技能训练产生“正迁移力”、充分发挥“准培训期”的“技能预热”作用和“技能热身”功效而不是浪费这段“准培训期”时间。
(二)“专项技能与专门理论相升相长”理论
由于高技术技能的培养对象一般是成年人,他们的抽象思维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因此超前学习抽象的专业理论具有学习心理基础(智能基础)。他们的体能处于人生的高峰,进行较高强度的操作技能训练具有训练身体基础(体能基础)。在高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专项技能训练与其对应的专门理论知识学习”,简言之,“专项技能与专门理论”的相互促进与提升,具有所需的学习心理和身體基础。
高技术技能培训的“专项技能与专门理论相升相长”理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专业或专门操作理论学习应适度超前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便于在操作理论的指导下,稳步提升专项操作技能实践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专门理论 “实用、必需、够用”范围与程度的清晰界定,并促进理论的真正掌握与运用。二是在高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专项技能训练与专门理论培训所需的体能与智能均获得不断提升、专门理论水平与专项技能水平不断“彼升此长”。三是操作理论学习促进操作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甚至改良与创新,形成新技巧或新技艺。操作技能训练也能促进操作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甚至发现理论的瑕疵或缺陷。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要求,“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要求,而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成功的标志,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而是满足追求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真正内涵要求,即“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相辅相成”,这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而“专项技能与专门理论相升相长”,这是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成人技能培训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认为,“工学结合”中的“工”,不但指的是职业岗位上的专业实践操作,而且指的是所有其他类型的操作、动手、动作、动脑等现场实践活动。简言之,“工学结合”广义上理解其实就是“做、学”结合。
(三)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1.自身具有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期望(内因)
具有成为高技术技能人才长期、强烈的主观愿望和期待;具有憧憬高技术技能人才美好前途的内驱力。
2.自身具有技术技能学习力(内因)
具有对专业理论与专项技能的热爱、勤奋、执着、专注态度;具有实干、钻研、克难精神。
3.具有技术技能成长通道和进步阶梯(外因)
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岗位或将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经“项目任务教学化”改造后的实训平台,同时具有较为饱满的技术技能工作量或训练量。
具有不同水平层次的专业技术技能岗位或将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经“项目任务教学化”改造后的实训平台,同时具有不同难度等级的技术技能工作任务或训练项目任务。
4.具有技术技能成长助长剂(外因)
具有需要、重视和重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技术技能岗位成才或实训成才或技能竞赛成才的氛围;具有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具有优秀培训师或名师指导;具有指标化的技能训练目标;具有人才榜样如优秀毕业生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示范;具有人才成长公平竞争的环境条件;具有科学、高效的技术技能培训方法;具有成熟的专业理论指导。
5.需要技术技能成长周期(规律)
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具有最佳时期,如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年龄段一般在30~40岁;技术技能呈现渐进式发展和螺旋式上升规律。技术技能渐进式发展表现为,技术技能成长需要经历模仿、悟会、娴熟、革新四个阶段。技术技能螺旋式上升表现为,技术技能成长过程存在反复问题,技术技能水平在反复中提升,而不是直线提升。
(四)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和想象
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四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和想象。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它反映事物表面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表象和想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概括。表象和想象是在感觉和知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这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表象与知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只有当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起作用,表象则可以在这种作用消失后继续存在。表象与想象的主要区别在于:表象是对静态的和动态的知觉的保存和再现,表象具有再现性;想象是对知觉的概括和重组以及本质化加工,想象具有预见性。想象,接近于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它还没有超出感性认识的界限,仍是感性的具体形象。
因此,要想快速、稳定提高训练效果,应加大训练的力度和密度,促成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想象“高保真”和“高效率”的升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准理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而且发挥“技能训练对理论完善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然,也可以从高技术技能萌生、成长、成熟到新技能蕴藏的全过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解释集成式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四个技能层级阶段。
显然,“高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高级实践,是人的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即高级阶段的“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实践。
三、结语
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是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的一种成功教学实践,是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实践,其高技术技能培训效果稳定致远。
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适用于应用型职业教育学校开展实训教学、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也适用于职业技能比赛前的“集训”工作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国胜,许志武,龚荣伟,等.集成式高技能人才培训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36-40.
[2]李国胜.集成式高技能培训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技能培训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0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