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2021-11-30张克祥
张克祥
[摘 要] 音乐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情操的陶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投入其中,在情感共鸣中,学生可以丰富精神世界,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创新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加深并且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中职;音乐教学;主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188-02
新课程在不断深化和改革的过程中要求中职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地发展和成长,并且中职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于音乐知识尚未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快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音乐让中职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提升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掌握音乐技能和知识,还可以利用知识的丰富性、独特性,培养综合能力,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一、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意义和作用
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不重视音乐这门课程的教学,加上自身的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这样一来就会大大降低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样也不能成功地激发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改变对音乐知识的看法,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参与到活动中的同时掌握基础的技能和知识,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兴趣
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基本都是公共基础课,其中包含许多的艺术类课程。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音乐这门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对音乐这门学科给予过多的重视和关注,他们认为需要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学习文化课方面,提升整体成绩才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导致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問题[1]。
(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音乐课程主要以欣赏和鉴赏为主,关于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加上教师一直沿用固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使得他们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导致对于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将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加以验证和应用,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缺少交流和沟通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对于他们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同样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全面地知晓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四)生活实践机会较少
在中职教学中,音乐课程往往形同虚设,学校和教师认为音乐并不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不需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正是因为这样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相应的技能,更不能在音乐中加入创新的想法。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也只是让学生针对歌曲进行鉴赏,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学会某项技能,掌握重难点知识,因此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内不能为学生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样还不能让音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全新的认知和感受[3]。
三、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变得更加温柔和随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学生带入课堂中,当他们调整好学习状态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除此之外,音乐教学还包括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乐理课程以讲解音乐知识为主,所以中职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就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表达音乐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在倾听和鉴赏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结构等。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行创作,再进行适当的鉴赏和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到音乐中的美,掌握音乐的真谛。并且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将全部的信息和知识都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其音乐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改善。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首先需要明确在课堂中的地位,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家长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知道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重新正视这门学科。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其次,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爱上音乐。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立相应的问题,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加深并且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减轻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与他们共同学习[4]。
(四)结合生活实际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同样也是音乐知识产生的根源。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知识与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者出现过的场景进行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于知识的认知,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的角度看待和理解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还原生活中的场景,在生活中改编音乐、创造音乐、表达音乐,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在对歌曲有大致了解和认知后,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制作演奏乐器、举办音乐会、利用乐器进行演奏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中职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受到启发,增加知识储备量,思路和视野变得更加清晰和开阔,以此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五)增加音乐活动
教師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针对歌曲进行改编,这样通过音乐活动可以让其积极参与其中,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锻炼动手能力。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针对演奏乐器进行更换或者是替换,让学生参照乐器的性能以及特征,找寻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代替演奏乐曲,或者将相应的事物进行整合和创作,变成新的乐器。(2)将歌曲中的歌词进行改编,但是需要保证歌曲的基本结构不变,通过改编歌曲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学会运用音乐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3)对歌曲的整体框架进行改编,将节奏、结构等进行重新编曲,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全新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发挥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他们举办相应的音乐表演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从音乐的角度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音乐现象和文化,加以运用和验证,以此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上述针对在中职学校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存在的音乐文化和知识,在此过程中体会美、感受美,清晰地知晓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掌握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音乐课堂有全新的认知和感受,促进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芳.中职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J].戏剧之家,2019(2):192.
[2]詹家欢.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9(6):95.
[3]刘丹.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研究[J].艺术评鉴,2020(17):117-119.
[4]孟萍.浅谈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北方音乐,2017,36(21):11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