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困惑分析

2021-11-30张洪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4期
关键词:院校意识中职

张洪锋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仅能够推动应届生创新创业,还能够缓解当下市场环境中激烈的岗位竞争态势,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有积极作用。主要就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当下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限性,以期找到当下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012-02

近年来阜阳各中职院校高度重视创新创業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小组,设立创新创意、就业创业教研室。在学校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建设中职生创新、创意、创业园,设立校园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一、安徽省阜阳中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对安徽省阜阳中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自身创新思维的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创新创业动机和阻力以及如何看待中职学生创业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共发放问卷510份,收回510份,无效15份,有效495份。通过调查和统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职生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

据调查,中职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61.01%的学生认为了解创新创业,76.77%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23.23%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力不重要,如表1。当被问及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必要性时,46%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他们心里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看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传播、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课程的开展,中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可。

(二)中职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较低

66.67%的学生认为创业意味着创办公司或企业,57.37%的学生认为创新意味着发明或提高产品性能,49.49%的学生认为中职生不可能进行创新,44.64%的学生反对中职生创业,认为创业有风险,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说明中职生对创新创业缺乏理性、系统的认识,导致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支离破碎、肤浅,无法深入观察和思考创新创业对自身人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二、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

(一)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指的是将显性的知识转化为个体化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其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课程获取知识信息、整合知识信息、加工知识信息、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全过程。

知识内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当学生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后,就会在自身意识的帮助下实现对知识信息的筛选和加工,通过合成的方式形成个体化的独立认知,进而形成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信息系统。

(二)经验生成

内化的知识最终会转化为学生行动的理论指导,以自身知识系统为依托的实践性会逐渐转化为行为的方式、途径或模式,从而形成一种行为表达特征或实践表达模式,这个过程是学生检验理论知识正确性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活动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形成新的知识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经验的生成,而经验则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来源。

(三)意识培养

意识培养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将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行为习惯或行为本能的过程,这涉及学生意识层面和身体层面的双重改造,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理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习惯为实践教学目标,两者的结合就是当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培养,也是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主动进行创新创业的动力来源。

三、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惑与策略

(一)开展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

我市自实施中职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了多门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采用嵌入式课程、专项课程等多种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的弊端较为显著,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为选修课程,学生在面对选修课程时表现得积极性、主动性偏低,大部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是受到学分制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缺少配套的教材、课件以及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职业院校)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植根于传统职业教育,教材大多沿用职业教育内容,课件多为临时制作,教师以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或外聘职业工作者为主,教材、课件、教师之间的联动效果未能发挥,三者之间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效偏低。

为改变缺乏系统性的现状,(我校)可从以下三种途径进行工作改进:(1)加速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和教材编写工作,发挥校园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的积极作用,采用外聘和培训的形式,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专业性。同时加强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深入研究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我校)实际出发、我国国情出发加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教材编写。(2)加强线上、线下双平台教学资源整合工作,妥善开发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中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件编写工作,打造专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件库,以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3)深化“两学一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协同机制,加强“产学研”建设,为学生打造专门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效,构建校级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创业模式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今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广泛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上取得了成效,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偏重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课时较少。(2)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缺少积极性。(3)我校尚未建成能够同时满足所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平台。(4)教师本身创新创业经验较少,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偏重理论。(5)缺少能够有效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實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妥善消除偏重理论的局限,经考察和教研,我校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1)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寻求企业力量帮助,构建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平台。(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之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常态化机制。(3)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配套的专门化考核评价机制,从理论成绩、实践表现、综合成绩多个维度进行考核与评价,同时将学生取得的创新奖项、创业支持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之内,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时利用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不足,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生的认知不足是创新创业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主要阻碍,也是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

为突破这一困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多种要素配合,这也是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难点所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的内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1)开展多元化的校园创新创业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创新创业的内涵,为毕业后创新创业积累经验。(2)积极寻求企业、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的帮助,建立应届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帮助学生扫清创新创业的基本障碍,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机会。(3)建立应届生跟踪支持机制,毕业前对学生的个人创新创业意识展开调查,评估学生创新创业的愿望需求,对能力较强、创意较强的学生展开跟踪支持,定期予以帮助和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及创新实践[J].消费导刊,2021(4):41-42.

[2]朱纪飞,任双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0(31):66-67.

[3]靳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19(24):218-219.

[4]罗宁,王丽军,王晞.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 3(6):56-58,61.

[5]朱宏伟,赵永春,王凤舞,等.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 76-79.

[6]罗琴.我国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才智,2017(18):194-19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院校意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