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2021-11-30姜丽
姜丽
[摘 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也成为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当前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实践当中应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合理的引导,让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让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010-02
中职语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要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政元素,让语文课程与思想课程同向同行,融会贯通,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一)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管子·戒》中有言:“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意思是自身道德高尚,便不会被外物所诱惑,做出违背内心道德准则之事。当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发达,文化也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学生能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巨大。而且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核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术层面,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也是企业考查学生的重要方面。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型,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个时候正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使他们成为“三观”端正的人。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语文学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以往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多数依赖思政课,在2020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以往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所有课程都应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从而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中职语文的课程思政成为必然。
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一)立足阅读与欣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阅读与欣赏”是语文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因此,这也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我们教材中的内容是精心设计的,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一起学习文章中蕴含的进步思想,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帮助我们的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例如《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课文是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这一事件作为背景的一篇新闻报道。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中的知识目标,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又如在讲解元杂剧《窦娥冤》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关汉卿之后的三百年,英国才诞生了莎士比亚,而他的悲剧《窦娥冤》被王国维称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在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和戏剧冲突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通过对课文内容及地位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文化自信。
(二)科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还有促进效果。而且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导给学生,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我们通过收集专业资料、行业新动向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其次,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次寻访本专业技能突出人物、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分组交流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设计自己技能成长计划等环节。通过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收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行业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和事迹,活动的同时学生也接受了思想的洗礼,最终确立奋斗目标,精修技能,提升思想,通过增强技能创造出彩人生。
(三)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以笔表心”
写作是语文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写一篇好的作文,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到语言组织最后转化为文字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思政教育实施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写作有先天优势。
除了语文教材当中设置的写作内容,我们经常会在国庆节、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征文比赛,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写作主题,或表达家国情怀,或追寻红色文化,或思考时事,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参加社会实践,思考现实问题。这样通过写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法律知识、责任担当意识,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写作练习当中,学生的思政素养也会伴随着作文水平的提升而提升,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成果的不断巩固。
三、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是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主导者
课堂教学实践的主导是教师,因此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及其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会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目前,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接受得有限,自身的思政素养也有待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师尽快接受课程思政理念,深入发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保证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
(二)把握好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度”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不是把语文课变成思政课,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发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语文与思政和谐相融,从而更精准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正确认识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目的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目的不在于要学生学习与掌握思政理论知识,而是要借助语文课程的丰富资源和人文性特点,帮助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为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也是中职语文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和探索的新方向。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思政成分,从而有效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政功能,让语文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最终实现文道并重、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過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陈全堂.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Z1).
[4]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