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30张渺
张渺
[摘 要] 在中职教育优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需要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用科学现代的制度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学徒制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中等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036-0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再适应当代社会,为了寻求社会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培养符合当下要求的新型人才。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运用到中职数控专业的过程中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使学生牢固掌握数控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是创新教育背景之下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中職教育开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结合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在就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就业”的双赢局面。现代学徒制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知识融会在实际操作中,促进中职学生就业,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教学目标,准确地反馈了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优良制度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升级[1]。除此之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升素质教育效率,并且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有效地融合,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运用到中职数控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能培养,忽视精神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尝试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以此来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企业需要的技能着重培养,成为中职院校的一大弊端。然而现代学徒制有效推行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理论,还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然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加以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体,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没有培养学生在精神层面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力,导致学生无法成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中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得到提高,也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二)企业供求矛盾大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控专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通过补充大量优质人才推动行业发展。想要满足数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来培养优质人才,是现代学徒制应用在数控专业中的一种有效人才培养方式。然而目前针对学校合作的企业大多为当地的小企业,因此,导致数控专业学生人数较多,而企业需求不高,导致企业提供的岗位与学生的数量产生了矛盾,供求的不匹配影响了教学的实际应用与发展[2]。
(三)教学模式与企业利益相冲突
企业的目标是在各部门和各员工的相互配合和努力之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以及过硬的技能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道路,员工只有对企业具有高度认同感,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而学校的目的却是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标,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背景下,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然而很多在企业中实习的中职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且缺乏工作经验,无法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不仅占据了岗位还需要上级进行教育和引导,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企业和学校的最终目的相背离,导致无法实现该模式的最大化效益,同时也无法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培养。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有效推行,需要学校以及企业做出规划并相互协调和配合。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制订实践为主的教学计划
现代学徒制下的数控专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为主要教学内容,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升级,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制订以实践能力为主导的教学目标,通过工作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以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最大化效益。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合理分配学校的授课时间和企业的实践时间。通过在企业中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还能了解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提供良好的学习渠道,并通过亲身体会数控专业实操,充分了解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自身能力进行正确评估,有利于之后对数控专业的深化学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3]。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行业的现状进行调整和布局,使教学计划配合学生学习的成长和企业的利益性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企业和学校一致性的目标,细化教学内容,及时根据中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二)重视精神层面培养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以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导向对自身工作积极负责,并且具有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化价值。因此,在学校制订相关教学方案时,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控专业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除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帮助中职学生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外,还可以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课堂中进行数控专业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相关人物和事件来鼓励学生,对中职学生开展精神层面的教育工作。在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和上级领导的优秀工作品格来启发自身,并且对自我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省,优化自身的精神层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评价
学生在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需要对学校和企业提供的教育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涵养和精神层面也需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進行评估,企业上级对学徒在工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只有双向的评价,才能客观准确的分析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是否具有合格的标准以及具有查缺补漏的功能。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可以从日常课程教学态度和接受程度及相关知识技能测试等维度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企业对学生的评估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度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和评估。多方位的开放型教学评价,不仅对学生起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还使教学目标明确。因此,优化教学评价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能力,并且进行优化和改善。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在教学目标和方式制订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技能成果以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和改革[4]。
(四)加强校企合作
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兼具工人的身份,因此,需要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辅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答疑解惑的帮助。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领到企业中参观并模拟操作,以便后续实践工作开展时快速上手。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融会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企业招聘实习生的渠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课程与企业实践开展进行无缝对接,使学生对相关技能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强化技能知识的认知。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中职教育中普遍被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能够显著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数控专业作为热门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在现代学处制度的推动下,为数控行业提供合格优质的人才。因此,针对学徒制度在数控专业中的运用,需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需要得到企业和学校共同重视,才能实现现代学徒制度在中职数控专业中的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梁欣.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68-69.
[2]张晓磊,范青.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实施的策略研究:以宁夏N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天工,2019(6):15.
[3]张燕.中职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2):2-3,5.
[4]施加祥.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数控专业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0(7):20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