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园社区”的旧区改造实践
——以南埔山片区改造为例

2021-11-30赖茂荣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片区文创界面

赖茂荣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厦门分院,福建 厦门 361012)

0 引言

2018年2月,我国提出“公园城市”新理论,其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全球城市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公园社区概念

“公园社区”是大美城市形态发展的新理念,是“公园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背景下,社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公园社区”由“公园”和“社区”组成。“公园”是为公共服务的绿色开敞空间。“社区”一般为5min步行距离,300m服务半径的居住生活圈。“公园”与“社区”概念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公园环境与社区空间的有机融合。

“公园社区”规划理念具体内容为:关注人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空间规划策略,实现以人为本;在公园中建社区,合理规划布局,通过绿廊串联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功能空间,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营造公园社区的生活场景,以人的需求为关注点,营造多元化的生活场景,包括居住、就业、出行、服务、活动等,创造更密切的社区生活氛围。

2 南埔山片区改造实践

2.1 现状

南埔山片区位于泉州丰泽区的城东片区,邻北迎宾大道,是城东片区重要的城市形象展示区,总用地面积约2km2。旧村用地和农林用地各占1/2,中部山体林相良好,环山布置旧村民宅及少部分旧厂。

生态资源绝佳,两山一水,西靠清源山、内拥南埔山、西北临草邦水库;人文资源优越,受大学园辐射,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发展文创、科研及服务配套产业;土地资源需合理释放再利用,片区内有大量的旧村旧厂,这些为南埔山片区的存量土地资源,土地更新将释放更多可利用土地,但也为片区拆迁改造造成经济压力。

2.2 周边影响因子

片区与西侧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北侧华侨大学、东侧未来产城复合园区相邻,受周边影响较大,如何处理山城关系、城园关系、城校关系是本次改造的重点。

2.2.1 清源山影响因子

片区属于华大城景协调区,需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天际线、建筑密度和建设风格,构建协同的绿地景观格局,达到城景交融渗透。同时与临山布置的城市绿道紧密联系,预留内部绿廊,将城市绿道网引入片区,与内部山体串联。

2.2.2 大学园及周边配套影响因子

结合北部华侨大学的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及可能带动发展的产业类型,如商务金融、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分析周边已有产业情况,如电子商贸中心、综合金融办公中心、企业孵化基地、大型产业培训中心等,目前尚缺的产业主要为特色文化创意园、小微企业办公场所、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等;分析周边已有居住配套空间,主要为中高端高层住宅,尚缺居住类型主要为公寓、低密度住宅及花园洋房;分析周边已有业态类型,如城市级商业广场、休闲娱乐中心等,目前尚缺文化体验街和特色邻里商业。

2.2.3 产城复合园影响因子

查阅相关规划资料,东侧产城复合园区分为文化组团和商务组团,规划用地以商业和商务办公为主,定位为市级铁路公园、门户级休闲文化商务办公中心。从功能上,南埔山片区对接商务组团的门户商业中心,设置商住节点;对接文化活动中心布置居住组团,提升人居环境;景观结构上,延续中部主路的山水联系绿轴,西连清源山和南埔山,东连滨江功能组团(见图 1)。

图1 周边影响因子

2.3 “公园社区”改造实践

本次改造实践以“公园社区”为设计理念,将片区打造为集生态居住、人文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园社区,功能构成以生态居住为主,兼含生活配套与科创服务。建构“人、城、境、业”融合共生的人居空间形态。塑造“两轴、多廊、多点”的绿地景观格局,打造中部生态游憩公园及3条放射状的休闲带状绿廊,构筑“园中建城、城中有园”的公园社区(见图2)。

图2 城园相融格局

2.3.1 总体策略——人城境业

1)“人”即乐活 强化服务配套,营造全民共享。打造优质的交通配套,如快捷的对外交通联络、内外串联的慢行系统;打造优质的生活配套,如自给自足的教育体系、综合完善的邻里中心;打造优质的休闲配套,如优质生态的城市公园、引入主题的休憩场所;打造优质的商业配套,如丰富多样的商业空间。

2)“城”即美城 美化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文化特色凸显的城市。从自然山势出发,结合山体关系梯度定制建筑高度,基于山体看与被看关系梳理视廊;从城市景观出发,结合功能和交通梳理内外主要界面,基于界面与视廊打造数个重要节点;从人的活动出发,结合行为模式制定动静差异的场所,基于心理需求区分私密与开放空间。

3)“境”即绿境 营造城园相融与和谐人城格局。打造点线面的城园生态融合模式,以清源山为生态背景面、南埔山为生态绿核点、景观廊为生态融合线,在生态融合圈内嵌入功能组团,串联中央绿核、景观廊道及各功能组团,形成有机整体。

4)“业”即优业 优化片区功能,打造紧凑、高效、特色体验的活力天地。优选产业位置,临近华侨大学第一区域布置产业空间,从交通、景观等多层次全面对接华侨大学;优选产业业态,引入文化创意契合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重视文创交流补全周边产业短板,重点发展小微企业业态错位发展;优选空间形态,内外双街拓展文化展示与体验场所,高低错落的空间彰显文创独特个性(见图3)。

图3 空间高度控制

2.3.2 片区改造构思

本次改造思路重点是梳理南埔山片区与周边关系,构建属于南埔山的合理开发框架。从“留山、连绿、分区、塑心、控界面”5个方面进行梳理。“留山”保护生态资源,优先保留和控制以南埔山山地公园为重要特征的公共空间;“连绿”串联山体景观,注重景观渗透,打造南埔山与清源山、华大片区及城东片区的绿廊;“分区”结合本地特点及周边条件,将南埔山片区分为三区:临山居住区、望山商住区及文创商务区;“塑心”打造以南埔山公园为中心的生活空间,同时结合各组团特点塑造组团中心及门户节点;“控界面”重点打造北迎宾大道及通源街沿线的界面,构建高品质生活社区及通山透绿的城市界面。

2.3.3 分区构想——多元空间

整体分为临山居住区、望山居住区、文创复合区、生态游憩公园4块多元空间。

1)临山居住区 位于规划区西部,临近清源山及南埔山,自然景观资源优越。结合清源山“城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建筑高度往西逐层递减,打造小高层、多层及低层住宅产品,同时完善教育及养老设施配套。产品类型包括低层住宅产品、多层住宅产品、高层住宅产品、教育及养老设施。

2)望山居住区 位于规划区东部,沿北迎宾大道布置,结合北迎宾大道景观界面打造要求,依托规划的2处轨道站节点,打造中高端居住社区,建筑界面统一和谐,建筑空间高低错落。产品类型包括已建的居住小区、新建的商住小区及南埔山公园主要出入口。

3)文创商务区 位于规划区北部,临近通源街。拆迁安置现有南埔工业区,南移南华路,扩大街区宽度,采用双街模式,打造综合文创及商务的复合街区。同时打造景观绿廊及入口门户景观节点,提升城市形象。产品类型包括文创科研区、商务金融区。

4)生态游憩公园 位于规划区中部,突出南埔山片区特有的环境资源,串联清源山及周边的“产学研”综合区。建构以生态价值优先、文化美学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融合三位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市民公园。产品类型包括观光休闲、健身娱乐、野外拓展、科教人文。

2.3.4 界面控制——显山透绿

1)控制建筑贴线率 结合用地功能布局,将片区重要沿线建筑贴线率分为3个层级。沿南埔山周边及景观绿廊周边打造为较开敞的城市景观界面,贴线率控制在50%以下;内部居住片区及北部商务区打造整齐有序的城市界面,贴线率控制在70%以下;沿东侧主路及内部生活性干道打造为连续的围合感较强的商街,贴线率控制在90%以下(见图4)。

图4 地块临绿分析

2)分析眺望系统 构建“山—城、山—水、山—山”眺望系统。选取观景点,控制南埔山片区建设风貌具有重要作用的观景点包括南埔山山顶、古塔山及带状公园观景点;预留观景廊道,包括南埔山—古塔山、南埔山—草邦水库、南埔山—商住节点、南埔山—商业商务中心、南埔山—带状公园节点等视廊;制定控制内容,眺望平台应优先选择山体制高点,平台以休憩设施为主,可引入适量的休闲商业设施,设施应以小、精、美为原则。观景点与景点的视线廊道上,建筑高度不得阻挡视线,视域范围的乔木生长应控制在不遮挡的范围内(见图5)。

图5 眺望系统分析

3)控制城市天际线 片区对外形象展示的主界面为北迎宾大道界面及通源街界面,本次改造结合建筑高度控制,形成与背景清源山及内部南埔山相呼应,高低错落、形态优美的城市天际线(见图6)。

图6 开敞空间分析

2.3.5 节点控制——特色凸显

通过视线及人流动向分析,确定南埔山片区城市节点2处。1处为通源街入口形象节点,位于临近通源街与北迎宾大道交口,西至清源山登山入口,为片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可结合设置通源街入口形象节点;1处为轨道交通商住节点,往东至城东火车站片区商业中心节点,往西至南埔山公园,打造为轨道站重要的商住节点。

1)通源街入口节点 整体形象上,突出文创商务区入口门户形象;建筑风貌上,交叉口节点建筑与文创商务建筑相呼应,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天际线控制上,通过打造具有秩序感的多组错落建筑,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商业商务综合体,同时考虑北迎宾大道的立交桥影响,临立交桥的建筑适当降低,西侧建筑逐步抬高,形成具有起伏韵律的建筑轮廓(见图7)。

图7 通源街入口节点

2)轨道站商住节点 整体形象上,凸显泉州特色的商住建筑形象;建筑风貌上,轨道站节点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局部采用闽南元素的构筑物,同时需与周边居住建筑风格相融合;天际线控制上,通过合理的建筑体量、位置和高度,形成较为通透的城市天际轮廓,与西侧的南埔山背景相呼应(见图 8)。

图8 轨道站商住节点

3 结语

社区改造的主要关注点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人的需求改造社区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打造“绿色+”的新发展框架,实现园中建城的大美城市形态。探索南埔山片区社区空间改造,重点从区域功能衔接、内外景观串联、社区形态构建、重要节点打造等方面进行构思,总结基于“公园社区”的城市更新理念规划策略。规划打造以高品质公园社区为目标,提出社区改造中“人、城、敬、业”4个维度的改造内容,进而实现人们对社区美好生活场景的构建。

猜你喜欢

片区文创界面
陶溪川文创街区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不落灰”的文创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铧芯文创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