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健康街道设计*——以三亚市商品街街道为例

2021-11-30于寒秀谷欣雯王美玲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步行街道空间

于寒秀,谷欣雯,王美玲,朱 静,杨 晶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1 研究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公众对公共健康的思考,城市公共健康问题的探索需要纳入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探究中。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种疾病与城市空间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除了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外,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样产生巨大影响。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从促进居民健康的视角来重新研究街道空间设计的内涵,以期对健康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健康交通环境的规划起到促进作用。

2 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大型城市提倡建设健康型街道空间,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车绿色街道”、维也纳的“人车共享交通模式”。

伦敦健康街道方法将“整条街道”“更好的街道”与健康经济评估工具HEAT整合起来,强调街道是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及公共空间设计要关注全部街道、任意位置上、所有人的感受与体验;要实现出行与空间环境的良性循环,“每个人都乐于选择步行与自行车出行,友好的空间环境对步行更具有吸引力”。

国外学者关于健康型街道的研究着重于街道中某一影响要素对街道整体产生的负效益角度来考量,如环境因素、可步行性、街道空间等方面。传统从单一要素角度的探索,未能形成健康街道研究的框架,因缺少对各要素影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后的效用形成整体认知,研究涵盖面低,因此实现健康街道这一目标面临重重阻碍。

3 研究目的

2020年,“新型城镇化”政策提出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系统、行人过街设施等依托街道空间的建设内容。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全球健康城市建设的热潮下,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树冠覆盖率等多项健康城市评价标准条目围绕街道环境展开。在城市街道品质提升趋势下,城市开放空间的街道研究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优化出行结构、提高低碳出行方式的占比、改造街道公共空间成为研究的目标。

研究旨在通过营造优美的步行交通环境、完善非机动车交通网络增加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出行频率;通过对社区内部及周边街道等公共空间加以改造,提升社区居民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公共健康水平;通过对历史街区街道尺度的延续,以及对历史建筑、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通过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水平来帮助城市贫困人群抵御公共卫生事件的侵害。

4 健康街道概念、类型和作用

街道是塑造城市空间、承担城市中居民主要生活且具有一定通行功能的城市重要空间组织,是城市形态的基本骨架及城市的人文景观之一,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承担着通行、交往、休憩等多种社会功能,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部分。

4.1 健康街道的概念

健康街道在城市空间组织中应担任慢行交通的承载主体,在促进自行车出行、以步代车等方面发挥其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也能在交往距离方面发挥其优势作用,即避免大规模的人群聚集,缓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快速传播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对健康街道进行设计时应当评估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4.2 健康街道的类型

1)交往型健康街道 ①商业交往型健康街道 商业交往型健康街道主要指该街道主要在健康街道空间中进行商业来往,例如商店街、夜市等。该类型健康街道多存在于市区内的商业繁华地带或居民活动型社区内,主要特点为空间较大,人与人之间有较为适宜的交往距离,布置合理。②娱乐交往型健康街道 娱乐交往型健康街道是指该街道具有较多的娱乐活动设施或大草坪,其活动主要包括家庭、邻里的交往活动等,此类活动是非日常必需性活动,因此该类型健康街道大多存在于居民社区内或公共公园内,具有较为适宜的空间尺度,生态环境较好。

2)通行型健康街道 通行型健康街道主要是指在该街道内存在慢行交通系统,通过促进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同时可减少由于汽车尾气污染而带来的各类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酸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此类健康街道一般不设置在城市中心部位,大多位于城市副中心及居民区附近,空间较大,可缓解一部分交通压力,在重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件来临时可作为检测及监督场地。

3)休憩型健康街道 休憩型健康街道主要是指在适宜环境下的休憩空间,通常设置在大型公共建筑附近,设有草坪、长椅或沿花坛设置的座椅等设施,作为人们劳累时的暂时休憩场所。通常情况下,该类型健康街道空间不大但尺度宜人,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同时在人流高峰时段可帮助主要街道疏散人群,避免因密集引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4)休闲型健康街道 休闲型健康街道主要指居民在该街道进行健身及游憩等相关活动,其不仅具有较大的空间,而且具备健身、跑步等活动所必备的设施,还可满足野餐等聚会型活动的要求,设置有步道、运动场、大草坪等设施,同时在景观设计上注意开放与隐私相结合的设计手法。通常,该类型街道具有较为灵活的空间尺度,同时兼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

5 健康街道的设计实践探索

本次探索的场地选择我国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商品街商圈,选址理由按照SWOT模型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SWOT模型

5.1 场地现状

商品街平面布局呈鱼骨状,以长街短巷为基本单元。人流量较大,交通混乱,人车混行,步行空间极少。

1)建筑立面 商品街的建筑立面大多具有海口骑楼老街的特点,集合商住混合、楼层较为低矮的特点。部分住宅楼外部装饰具有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部分一层带有院落的住宅集合了中国古典与现代装饰为一体的风格。在主街上几乎都为3~4层的商服设施,连接主街的次巷1~2层为商业,末尾一般为3~8层的宾馆与酒店。

2)周边绿地 在商品街的正北方向与之相嵌合临春河公园,常常是人们在傍晚酒足饭饱之后的散步游憩区;而与商品街隔河相望的是三亚市的白鹭公园,它是以热带咸淡水湖泊湿地、红树林为风景特征的湿地公园。

3)环境 在主巷中,每隔500m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次巷饭店与餐馆的门口都不具备规范的垃圾收集点与垃圾箱,而是在每个次巷道的末尾安放1个较大的分类垃圾箱;餐馆的厨余垃圾储存点设置在楼与楼之间的小巷处;在建筑之间的死角由于空间限制而存在许多垃圾。街道旁的行道树大多为榕树。商品街社区面积为1.2km2。由13个巷以及麒麟巷组成,共有12个居民小组;东接临春河路,南接商品街一巷,北靠新风街,西与河东路相衔接。社区总人数12 161人,常住人口6 694人,流动人口5 467人,辖区内学校1个(三亚市第七小学)、幼儿教育2所、养老服务设施2个、社区服务站1个,是三亚市河东区人口居住密集、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的社区之一。人行道宽度约为1.2m,次巷道宽度为4.7~5.8m。

5.2 改进措施

学者一般认定街道空间共应分为4个空间,分别是建筑前空间、非机动车道、缓冲休息区、机动车道,4个空间应相对独立又有联系。在本次研究的案例中,这4个空间却因布局错乱呈较混乱的状态,可以看出原本的规划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停车进行了区分,但后期的实践及最终呈现状态却不太乐观。经过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空间不足,导致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行道、非机动车占用车行道的混乱现状。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街道空间应有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建筑前空间、非机动车道、缓冲休息区、机动车道、停车空间(停车场)。从这5个方面进行规划并提出了措施,旨在通过研究探索热带健康街道如何实现。

5.2.1 建筑前空间

商品街现状建筑以商业和居住建筑为主,两者的建筑前空间除了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还承担了一项重要职能——垃圾收集。厨余垃圾产出量巨大,垃圾的收集处理措施不仅影响建筑前空间,更直接影响街道的整洁及居民、游客的健康。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商品街有集中的垃圾分类站点和移动垃圾收集车,但数量明显不足,大多数住宅店铺前都会放置1个垃圾桶,该方式对于街道垃圾处理存在较大隐患。

基于此考量,健康街道应首先处理好卫生问题,向居民及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用具,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同时应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或引入市场经济形成完备的产业链等。

同时应注意将人行道与建筑前空间进行分离设计,形成动、静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2.2 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可分为2个空间,即步行空间与非机动车行车空间。三亚市商品街的步行空间面积不及非机动车行车空间的1/3。实现出行与空间环境的良性循环,需要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减少电动车投放及使用,倡导低碳出行。

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空间首先避免人车混行,应以步行空间为主,骑行空间为辅。具体措施有以下4点。

1)增加步行空间面积 以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为主的街道,步行面积对行人的体验至关重要。类似三亚市商品街这样人行道面积有限却仍被车辆占用的情况,可采取设置路障作为人车分隔的界线,或采用绿化设施和做坡度的形式分隔人车,不仅方便人们对街道的使用,还能丰富街道景观;各种设施设备摆放应整齐划一,避免将部分设备暴露在外;绿化方面可将树穴缩小,以增大人行道面积,多采用点线式绿化,减少块状绿化。

2)设计街边景观 三亚市商品街的街道空间尺度较小,可以着重于建筑立面的设计。可在街道两侧建筑墙体上进行墙绘设计,为街道增添景观;在街道空间的部分区域通过设计与人体尺度相适宜的雕塑和其他小型构筑物增加其趣味性。这些景观设施的内容应与当地的生活与历史文化相关,不仅提升街道形象,也给使用者带来归属感。

3)利用颜色或材料对空间进行区分 街道空间中步行空间应从不同程度上表示亲切感、归属感,在打造健康街道的同时,增加生活与历史文化气息,形成自己的独特名片。为使用者在行走时不会感到索然无味,人行道铺装可采用精致的图案设计及铺装材质具有天然的肌理效果,为街道空间增添艺术气息;铺装色彩的相互交错设计可以使街道富有节奏感;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是健康街道的第一要义,铺装材料应当选用透水材料,便于雨水渗漏与散热。

4)倡导自行车出行 单车相比电动车更环保、停放更方便、交通事故率更低。从规划的层面来说,一方面要丰富沿街景观,修饰建筑天际线,形成竖向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另一方面要将街道空间让位于行人,可设置固定的时间段或者规定部分街道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使街道空间属于行人和骑行者,以鼓励市民和游客步行或者进行其他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5.2.3 机动车道

为实现健康街道设计,基于健康和低碳的考量,机动车通常不被倡议在街道中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与此相对应,机动车道的宽度应当减小。结合上文所述限制机动车通行,应将机动车道缩至不到两车宽度为宜,本质上不建议机动车驶入。

5.2.4 缓冲休息区

缓冲休息区范围比较灵活,可根据道路周边情况布置,在必要空间内应布置临时下车点,以保障人群的安全;道路周边或转角处可以设置临时休息点,为不同人群设置休憩娱乐空间,增加街道空间的舒适性,使人际交往空间得到改善,也可为周边商铺带来经济效益;还可将植被与休憩娱乐空间相结合,形成街心绿肺,达到城市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5.2.5 停车空间(停车场)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应在街道中提供相应的单车租赁和停放设施,可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提供,例如在街道入口处设置广场、在公交车站附近或在办公场所附近提供停放设施,有利于促进乘坐公交和上下班的人们选择骑行的方式抵达目的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既能提高人们日常锻炼有助于健康的意识,又能合理推荐人们采用绿色的出行方式,感受自行车出行的便利。

6 结语

通过营造美好的步行交通环境、完善非机动车交通增加步行及自行车的出行频率,并且通过改造社区街道的公共空间来提升公共健康以及社区居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本次健康街道设计主要通过改变建筑前空间、改变非机动车道、增加步行空间面积、设计街边景观、用颜色和材料对空间进行区分、倡导自行车出行、改变机动车道、增设停车空间几个方面来实施。本文虽是具有针对性的具体街道的构想,但实践对象所反映的问题也是我国许多街道的共性问题,以期能为健康街道设计带来启发。

猜你喜欢

步行街道空间
步行回家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创享空间
从步行到奔跑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