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旧城公共空间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
2021-11-30毛璐,郭海
毛 璐,郭 海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44)
0 引言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养老问题逐渐突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公共空间,参与公共活动、增加交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积极响应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使其更加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其关注不应只着眼于新城建设,还应兼顾旧城更新。因旧城空间建设年代久远,其规划方式一般为自下而上,其在发展过程中自我生长蔓延,加上与之相协调的规划管理不足,易造成空间品质降低。而在老旧的城市空间里常聚集着与旧城共度岁月的老年人,他们习惯了当下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生活脱节,因此,建设1个老年友好型的旧城公共空间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心态,避免新的社会隔离。
1 建设原则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旧城公共空间的重要原则是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可应用于老年人的需求,即和吃穿用住相关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身体健康和出行的安全需求、与人沟通交流时的情感需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1]。在规划设计中应从老年人最基础的需求出发。对于老年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包括易识别的标志系统、无障碍环境、平整适宜的步行空间、良好的空气质量、没有噪声的环境、无毒无刺的植物选择等。情感需求主要针对心理层面,让老年人有机会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城市中的体现则是不同主题的活动场所、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文化特色的景观设施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具社会性,老年人渴望得到尊重并发挥社会价值的心理特点促使老年人想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
2 影响因素选取与收集
2.1 量表设计
研究按照遴选原则、组成要素、具体影响因子3方面内容整理了相关性较高的文献,并结合《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中对公共空间描述的相关内容,提取了共同含义的关键词作为初步影响因素备选项[2]。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合并后得到6种类型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交通因素、无障碍因素、设施因素、景观因素、环境因素、感知因素。对其进行细分,并对具体的影响因子按照旧城公共空间的特征进行添加和删减得到20项测量项目作为预测变量,再结合老年人的行为和特点,将对心理的影响和对生理的影响作为两个中间变量测量老年人对旧城空间环境的感知,最终得到对结果变量满意度的影响。根据Nulmally对量表的研究,每个变量包含3个或3个以上的测量问项,才能保证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3]。因此,研究对于每个变量的测量都要保证有3个测量问项来测量(见图1)。
图1 量表内容设计
2.2 数据收集
大栅栏地区的人口密度在西城区15个街道中的数值最高,达到了每公顷444人。老年人口数量占比也较高,占大栅栏地区总人口数的33%。加之大栅栏地区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施较落后,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需要改善的问题仍有很多[4],故选取大栅栏街道的老年人群体作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北京大栅栏地区的老年人分布特征,采用抽样法确定多个调研对象,分别是大栅栏商业街、延寿街、月亮湾公园、珠市口西大街。每个地点发放40份问卷,共发放160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8%。问卷的内容主要为满意度调查,均为矩阵量表题,包含7个预测变量、2个中间变量及1个结果变量,共计29个问题,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的5级等距打分法进行1~5分的满意度打分。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信效度检验
量表型问卷一般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双重检验,将本次调研的数据导入SPSS17统计软件中,得出29项评价因子的Cronbach α数值为0.863,说明量表内部的一致性较好。Bartlett球形自由度为406,KMO检验系数为0.789,大于0.6说明具备较好的结构效度性。综上所述,问卷质量较高且较好地反映了上述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情况。
3.2 相关性分析
对所有评价因素利用皮尔逊分析法进行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之间全部具有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P小于0.01,相关性强弱关系由强到弱依次为生理感受、设施类因素、无障碍类因素、交通类因素、环境类因素、心理感受、感知类因素、景观类因素。以上的相关性分析为后续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3 影响因素分析
探究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为线性回归分析,共进行3次线性分析。第1次线性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是6类影响因素、因变量为生理感受,其中,交通类影响因素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生理感受(β=0.199>0,P<0.05);无障碍类因素能够显著影响生理感受(β=0.119>0,P<0.05);设施类因素能够显著影响生理感受(β=0.145>0,P<0.05);环境类因素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β=0.525>0,P<0.05);另外2项不能够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感受,分别是景观类影响因素(P=0.722>0.05)和感知类因素(P=0.448>0.05)。第2次线性回归模型将6类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心理感受作为因变量,其中,交通类因素(β=0.174>0,P<0.05)、无障碍类因素(β=0.383>0,P<0.05)、景观类因素(β=0.180>0,P<0.05)、感知类因素(β=0.321>0,P<0.05)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生理感受,另外2项设施类因素(P=0.279>0.05)和环境类因素(P=0.076>0.05)不能够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感受。第3次线性回归模型将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作为自变量、满意度作为因变量,生理因素(β=0.558>0,P<0.05)和心理因素(β=0.345>0,P<0.05)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生理感受。
4 结语
目前老龄化速度加快,从相关要素方面梳理适老化不足公共空间,再利用SPSS17分析得出上述因素中的各类影响因子对老年人满意度的具体影响,最终得出适用于老年友好型旧城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1)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均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交通环境和无障碍设施环境。在交通方面,要强化道路交叉口的组织与管理,明确人行横道边界与通行时长,提升交叉口的安全性,在铺地材质的选择方面需考虑美观因素与防滑性。
2)在对老年人的生理影响方面,主要考虑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适当增加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座椅设施和运动设施等。在环境方面,因大栅栏地区商业性质较强,可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进行区分隔离,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创造空气质量优良的旧城公共空间环境。
3)在老年人的心理感受方面,要注重加强绿化种植,尤其是具有遮阴效果的高大乔木,加强老年人情感方面的关怀,可设计具有情感交互功能的小花园、微空间等,注重小微空间的温度提升[5]。提升老年友好型公共空间的品质有利于减轻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加快推动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