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牛产后并发酮血病的诊治
2021-11-30关丁铭
关丁铭
(甘肃省靖远县石门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靖远 730600)
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病。如果牛患有某些疾病,或受外部不良因素影响,均有可能导致牛体内糖类物质利用率降低,诱发酮血病。牛酮血病多发生于壮龄、经产、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在产后2周左右发病,个别产后2~3 d或泌乳期发病,冬季易发病,以3~6胎的母牛发病率最高。
1 概述
通常情况下,牛体内的血液酮体含量并不多,长期保持在每升0.02~0.5 mmol。该病多发于年龄为4~8岁的奶牛,在分娩的1~7周时出现发病迹象,机理与原因较为复杂。该病季节性并不明显。牛生产完后,若饲喂不科学,精饲料进食过多,容易出现瘤胃功能下降,食欲不振,无法及时摄取糖分,加速消耗体内脂肪。若糖类与碳水类物质的供给速度无法得到保证,容易诱发酮血病。由于牛生产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过量泌乳或所处环境恶劣也将增大牛酮血症的患病率。
2 发病情况
2020年春季,某养殖场1例奶牛出现并发性酮血病,年龄为6岁,日常营养供给良好,泌乳量最高达38 kg。每日喂食物质包括玉米粉、豆饼、麦麸以及碎玉米秸秆等。根据经验判断,含大量蛋白质与脂肪的饲料喂食过多、含糖饲料喂食过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或在某一时间段内大量喂食精饲料。总结来看,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运动量不足影响胃部功能;(2)生产前瘤胃功能已经降低(约1/4),致使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急剧下降,导致生糖与糖类物质产量大幅度降低;(3)大量且频繁的泌乳,导致大量乳流失糖。
3 临床症状
牛患病初期的主要表现是食欲不振,以对精饲料产生明显抵触情绪最为典型,每天进食的草料仅为少量青草与干草;中期病情加重,精神萎靡且懒散,相较其他正常牛体重明显下降,但脉搏与血压并没有发现变化[1];发展至晚期,患牛病症表现更加明显,在脂肪迅速消耗状态下,牛皮下脂肪含量迅速减少,皮肤日益松弛且弹性降低,患牛所排出的气体、粪便均伴有腐烂苹果味,此时患牛血压与呼吸均有明显变化。虽然牛产后酮血症不会导致牛死亡,但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未能及时治疗,将对牛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4 诊断方法
4.1 观察法
通常情况下所出现的原发性酮病在牛生产数天、周或月出现,发病过程表现为较为严重的食欲不振与精神萎靡,同时伴有消化功能紊乱现象,体重减轻,产奶量明显下降。酮血病还会增大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影响牛的正常繁殖功能,导致牛休情期延长,繁殖力降低;还会诱发间接性神经症状[2]。此外,若牛病情过于严重,所呼出的气味将较为特殊,尤其是在加热化验时特殊气味将更为明显。
4.2 化学检验法
化学检验是选择使用酮体粉对牛发病原因予以确定。亚硝基铁氰化钠是酮体粉的主要成分,配合一定比例的无水硫酸铵与无水碳酸钠,依照1:20:20的比例落实质量配比,且需研磨为细粉状,保存在避光棕色容器内备用。每次使用前均应充分混匀,将牛血与0.2 g的试剂在干燥容器内急性混合,观察试剂反应颜色即可判断病牛体内酮体含量,酮体含量逐渐升高的情况下,试剂颜色会逐渐加重,整体呈现紫红色即可判断牛患病,若不进行显色则代表未患有酮血病。
5 治疗措施
为中和血液酸度,将碳酸氢钠混入饲料中,每日投喂3次,每日投食的碳酸氢钠不超过30 g。可用50%葡萄糖溶液500 ml、林格尔溶液500 ml静脉注射补充糖类,同时肌肉注射胰岛素100 U,并在3 d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3 000 ml。若无胰岛素或高糖,也可灌服白糖2 kg/d·头,2次/d,连服7 d。
使用抗酮物质:将氯酸钾30 g溶解于500 ml水中内服,2 次/d。使用生糖物质:将丙酸钠200 g混入饲料内或分2次灌服,连用8 d。还可用甘油250 g一次内服,连服数日。为促进糖原易生,可给予氢化可地松1.5 g皮下注射。
牛产后酮血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机体能量供应量严重不足。养殖户需明确对牛采取糖分补充治疗的重要性[3]。治疗周期内不要投喂精料,应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投喂青绿草料为主,恢复牛肠胃功能。此外,在确认病牛机体已经恢复的情况下正常投喂,对病牛补充钙、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中药方剂是辅助治疗的关键方法,可将葛根、大黄、丹参以及生地黄等依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研磨出粉末,用开水冲开,待完全冷却后灌服。一般2个疗程后病牛会有明显的好转迹象。
6 预防措施
6.1 保证饲料充足、优质
针对高产与妊娠奶牛,为满足胎儿生长需求,应饲喂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尤其是在春冬季节,草料多已枯黄,在青草不足的情况下建议补充适当的蔬菜,如胡萝卜、白菜等。
6.2 掌握好精粗饲料饲喂比例
奶牛日常饲料的精粗饲料比例应4:6。精饲料不易过多,掌握好投喂次数[4]。已经临产的奶牛应在生产前15 d将精饲料投入比例调整为1:6,并在生产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精饲料的投入比例,一般在生产后18 d左右将日常精料投入量恢复正常,避免增加奶牛生理负担,有效降低奶牛难产与乳房炎的发生风险。
6.3 采取合适的保暖措施
若在冬季生产,养殖户需依据奶牛饲养规模建造圈舍,保持牛舍整洁干燥,地面干净整洁、坚固、排水好;及时加温,避免风吹,保持牛生产圈舍温度适宜。
7 结论
酮血病为牛生产后的常见病症,若未能进行及时治疗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应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严格遵循科学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