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同化与顺应:破解高中物理题海战术关键

2021-11-30吴文胜詹国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题海战术图式内化

吴文胜 詹国荣

(1.三明市第二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2.福建省漳浦进修学校,福建 漳浦 3632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0 年3 月,福建省高三进行质检检测,第21 题与2020 年6 月份高考(全国I 卷)第21 题相似。两试题如下:

如图,水平面内固定有两根平行的粗糙长直金属导轨,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 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从t=0 时开始,对AB 棒施加一与导轨平行的水平外力F,使AB 棒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导轨电阻不计,两棒均与导轨接触良好,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关于CD 棒的速度、加速度a、安培力F 和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省质检21题)

如图,U 形光滑金属框置于水平绝缘平台上,ab和dc 边平行,和bc 边垂直。ab、dc 足够长,整个金属框电阻可忽略。一根具有一定电阻的导体棒MN 置于金属框上,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金属框,运动过程中,装置始终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MN 与金属框保持良好接触,且与bc 边保持平行,经过一段时间后。

A.金属框的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

B.金属框的加速度大小趋于恒定值

C.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趋于恒定值

D.导体棒到金属框bc 边的距离趋于恒定值(高考全国I 卷第21 题)

行内人都明白,这两道试题的知识内容、情景设置、解题思路和方法基本相同。省质检题因涉及摩擦力,情境过程及设问解答要比高考题难度大很多。作为全省质检题,全福建的考生均解答过,教师也肯定十分认真地讲评过。按理说,这是福建考生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学生已内化了省质检题的知识方法,三个月后,应对较简单的相似试题,应该是轻车熟路的事,其成绩应该是十分理想的。但是,两次实测成绩统计结果是,难度系数:省检为0.28,而当年高考为0.31。折除试题实际难度因素,可以看出:学生得分并没有因为省质检做过和教师评讲过而占优势。

这说明,虽然学生练过与高考相近的试题,如果练习时,解题的思想方法未得到内化,其结果与没有练过是一样的,这样的练习就失去了作用,是无效的。这样的实例,警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现有教学复习的方法策略。

二、题海战术:学生解题能力不能内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物理学科高考复习中,由于过分追求题量,类似上述不能让学生内化的练习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在让学生练习的众多试题里,有的试题是重复的,类似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相近的。这类试题,练二至三题可加强内化深度,达成知识方法的记忆巩固,练四至五题可促进熟练,提高解题速度。再练下去,收获就甚微。这些过多重复的试题练习,也是低效或无效的。维果斯基早就指出:“儿童很少能够从他们已经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中获得收获”,[1]解题练习也是如此。

由于过分追求数量,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或重复浪费,使得这种教学的效率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物理教育一直存在着“题海战术”现象,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改变”[2]。题海战术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早在1997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就明确指出:“做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做题,但并不赞成搞题海战,因为题海战术盲目追求解题数量,不重视解题的质量,使学生根本来不及对习题以及习题有关的问题进行思考。”[3]这是对这一教法的中肯评价。20 多年来,为扭转这一教学潮流,高考命题将原先的知识立意改为能力立意,又从能力立意改为三维目标立意,再改为核心素养立意,设计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框架,加强试题的情境化设计,期待能以此来遏制题海战术的泛滥。

但是,近三年来,笔者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深入全省各地市的各类普通高中进行听课教研时,感受到题海战术不但没有收敛,而且有从高三复习课蔓延到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的趋势。在高一、高二新课教学中,教师不是花力气将新的知识概念教清楚,而是迫不及待地让学生练习试题、讲评试题;三年的课程任务,缩成一年完成,用两年来复习做题。在复习教学中,40 分钟左右的一堂课,教师要讲评10 道左右的试题,每天布置给学生练习的试题平均达20 多道。教师们感兴趣的不是如何教,而是用什么途径拿到新鲜别样的试题。中学阶段的师生们,均沉浸在茫茫的题海之中,题海战术几乎成为题海教学。

题海战术的效果如何呢?笔者为调查这一问题,曾多次在最后一节的听课后,将学生留下,让其马上重做教师课堂上刚评讲过的试题,结果学生得分率平均不到40%,可见其效率的低下。

既然题海战术效率低下,为何如春草,踏而复生,抑而越发?这里有教师认识的问题,也有现实的问题。深入剖析其缘由,对教师而言,可以让他们深刻认识题海战术的得与失,有利于他们自觉克服现实中的困难,改变题海战术的做法,也有利于他们寻找更好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取代题海战术;对教学管理者而言,有利于他们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引导教师纠正这种教学方法。

三、同化与顺应:破解题海战术的机理

常言道,存在就是道理。长期以来,题海战术之所以踏而更生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早在汉代,王充就发现齐、襄两地的女子通过不断的练习刺绣,平庸者也可成为灵巧者的现象,由此提出“施用累能”和“科用累能”的能力培养观。高考考的是解答试题,练习解题起码可以让学生熟悉解题的各项环节和注意事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马克思认识论十分强调实践对于人的能力和认识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解题其实是高考的实践,通过解题实践,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再认识再提高,锻炼其运用物理理论的方式方法,促成学生适应考试环境。我们很难想象学生只进行知识学习,没有通过解题训练,而直接参与高考考试就能获得好成绩。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正是基于解题对于高考考试是有用有效的强烈认识,才使题海战术屡禁不止。

不过,应该认识到考试解题与齐襄之女织绵以及生产劳动有所不同,织棉属于技能技巧训练,生产实践既有技能技巧训练的一面,更兼有运筹决策一面,从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考试解题与之不同,更多是属于知识认知的范畴,因而有必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建构主义的始祖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个体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其认知发展的。”[1]将这句话对应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是学生将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和经验)与环境(试题的情境条件和结论)进行识别比较,当两者相容(即能顺利获得解答)时,试题的情境内容等元素,就被整合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原有的图式结构虽没改变,但内容得到拓展,也就是实现所谓的同化过程;当两者不相容(即不能完成解答)时,如果通过帮助,学生能调整自己原有的图式结构,再次使两者相容(获得解答),这就是顺应过程;学生在顺应过程中重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新的结构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可以看出,这两种解题过程,学生大脑中的认知图式会获得拓展或重构,从而促进其认知水平的发展,这时,解题确实是有用有效。广大教师通过解题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提高考试成绩,也是情理之中的。

必须明确的是:这种有效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能产生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心理历程基础上的。然而,追根究底,题海战术是不合理的。

解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因为个体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了同化和顺应的心理历程,从而促进了原有的认知图式的扩展或重构。也就是实现了维果斯基所说的,将外部东西转化成内部的东西的内化过程。[1]解题过程中的情境和运用的方法历程通过内化后,学生就可以将这些方法思路迁移到新情境中,他们在高考考试中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但是,在题海战术中,由于过分追求试题的数量,一大部分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解题任务的,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解的解题方法的,实际上也就没有获得同化和顺应的心理历程。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①过多解学生已会的题目是无效的;②让学生做根本无法完成的试题或讲评听不懂的试题也是无效的;③要使解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考试的成绩,必须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这提示我们,在复习教学中,不能去追求讲评和练习时的试题数量,也不能一味追求新鲜的试题,而要立足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那些学生不会的,但又可以会的试题,一步步推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了同化和顺应的心理历程。只要这样,教学才能有效,复习才能有效。

猜你喜欢

题海战术图式内化
从陷入题海到没于人海
注重解题反思 回避题海战术——一道导数压轴题的多角度思考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同题异学(1)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