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搭支架 创设习作教学新途径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

2021-11-30赵雪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例文导图支架

赵雪莲

(秀屿区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46)

习作本该成为学生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轻松、愉悦的途径。而实际上是学生每接到一篇习作任务,就仿佛如临大敌,无从下手。就当前的习作现状,教师们没少花力气,可往往收效甚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习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1]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真实需要,搭建习作支架,启发习作思维,开拓习作新途径。习作教学支架带给学生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引导和帮助,它如同支架,能够大大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落实。

一、巧搭情境支架,激发习作兴趣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图片、导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搭建情境支架,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表达的欲望。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师结合游戏创境: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叫“猜九宫格”,游戏规则是:通过一次次翻牌,发现人物特点,猜出他是谁。

师:游戏开始,请一位同学翻牌,其他人猜。

同学翻牌。

师:光秃秃的一片,什么都没有。怎么猜?

生:我猜是光头强。

师:不对,继续翻牌。

同学再次翻牌。

生:猪八戒!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是猪八戒圆鼓鼓的大肚子,我看到他旁边还放着一把九齿钉耙。

师:果然正确!大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猜测。

……

习作前,教师用“猜猜九宫格”这个游戏进行热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然后逐步呈现这些人物的特点让学生猜出他们是谁。游戏创境,让学生感受学习快乐,激发习作兴趣。

二、巧搭问题支架,拓展习作内容

所谓支架问题,就是依据学生的需要能提供帮助的问题,它是学习支架的众多表现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支架问题对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的支持力度很大。以学生过去、现在或将来的经验为基点,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发头脑风暴,激发回忆过去的相关经验,搜集指向现在和将来的写作素材。

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玩的?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学生逐一解答,并有序地把它们连在一起,力求言之有物。又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的想象真有趣”,可以设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当时动物们一旦失去了原来特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母鸡飞上天后遇到老鹰会怎样?小小的蚂蚁成了巨人,会做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老鹰变得胆小后,该怎么生活,会有谁帮助他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想象内容。问题支架,能有效降低习作难度,开拓学生思维,拓展习作内容。

三、巧搭导图支架,厘清习作思路

思维导图主要是人借助五官去感知客观事物后,在头脑中呈现出的一种与图像有关的文字内容。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辅助工具,借助图像化的方式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将这样的思维辅助工具运用到小学作文选材立意训练中,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生活发散开去进行选材,帮助学生降低作文选材难度,提炼观点,立意有材可依,将作文思维过程可视化,作文按图写作可操作化。

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当学生回忆完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活动后,教师出示思维发散图,让大家把玩得最高兴的五个活动写下来,再选择其中一个印象中最开心的活动,做上记号。(如图1):

图1 思维发散图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参加过的活动进行比较、筛选,而后选择最开心、印象最深的一次来写,使习作素材从陈旧向新颖,从单一向多样进行转变。思维导图拓宽了学生习作选材的思路。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当学生确定了自己玩得最开心的那次活动后,教师出示鱼骨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这次活动的材料组织一下,在鱼骨思维导图中填下玩的时间、地点、人物,再理一理玩的过程中首先做了什么,然后怎么样了,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同时,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填入表中。

图2 鱼骨思维导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鱼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鼓励学生先通过联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再进行比较筛选和分类归纳习作材料,最后概括总结出立意。教师重视了思维导图支架的搭建,不仅使学生的整个构思过程可视化,也让构思变得有理有据、清晰明了。同时,它有效地改变了日常习作教学中学生云里雾里的状态,厘清了习作思路。

四、巧搭例文支架,迁移习作方法

例文支架是习作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手段。习作教学中选用例文,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写”。所以,如果能从习作例文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写作支架,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模仿与借鉴的范本,就可以拉近学生与习作目标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日记”习作指导中,教师借助例文,开拓学生习作思路:

师:同学们知道日记是什么,日记里可以写的内容有哪些,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请大家读一读这位同学的日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图3

生:我发现了日记的格式有些特别,它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依次写在第一行中间位置。

生:我也有一个重要发现,每一段的开头都要空两格后再写。

师:对,写日记要有正确的格式,真棒!继续交流发现。

生:我发现他在日记里写了自己掉牙的事情,而且把过程写清楚了。

师:如何写清楚的呢?老师期待你们的发现。

生:他一开头就写了发现有颗牙齿更松了,接着说自己想把它摇掉,后来牙齿终于掉了。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掉牙的过程写清楚。除此之外,他还写了什么呢?

生:写了自己的感受。刚开始他觉得很难受,后来牙掉了,他终于放松了。

师:看来,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把事情写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日记的小口诀《日记歌》吧。

图4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写日记秘诀来写一写自己的日记吧!

……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写日记的例文支架,增进学生对日记的认识,厘清习作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同时,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习作密码,帮助他们拓宽习作思路,突破习作难点,迁移习作方法。

五、巧搭评价支架,提升习作素养

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习作进程,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统编教材三年级的习作基本上都提倡同学间要相互交流与关注,彼此阅读与分享。如“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观察所得”;“这儿真美”要求“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看图画,写一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都要求“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奇妙的想象”要求“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展示习作”等,这是中年级习作中“评改”的基本模式。教师应充分利用互动评价环节,相机设置“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佳作欣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依据习作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集体的交流和分享。在一次次交流评价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依据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搭建了有梯度的“评价支架”。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一写”为例,教师运用评价表为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设置了这样的内容:

学生围绕评价内容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不断反思、调整和修改自己的习作,语句表达更连贯了,内容描述更清楚了,大大提升了习作素养。

总之,要实现把习作知识内化为习作能力和思维方法,教师在习作过程中就要以支架为“拐杖”,以训练为手段来开展习作教学任务,努力降低习作难度。巧搭支架,为习作教学创设新途径。

猜你喜欢

例文导图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烃思维导图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