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为人民:从百年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
2021-11-30卢俊岚
蒋 红,卢俊岚
[云南大学,昆明 65050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当前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奋力前进。在这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完成历史重任、实现伟大梦想、追求更高目标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更好执政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提升到检验政党和政权性质的高度,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20页。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行动指南和政治立场的明确规定,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人民这一初心和宗旨的集中阐述和根本解答。
(一)为了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谁”,就是要明确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无产阶级政党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带领无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解放无产阶级,进而解放全人类。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奋斗目标。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国人民此时的根本利益在于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求得解放。为此,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通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通过土地革命,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通过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重任的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对派,取得了人民解放,从根本上维护和实现了人民求取解放的根本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深刻认识到:只有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要求“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江泽民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胡锦涛倡导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承继前几代领导人的宏伟壮志,向国家和人民作出重要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这个承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念和执政理念,是对“为了谁”这一重大课题的有力回答。
(二)依靠谁: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依靠谁”,就是要明确党的根本立场和力量来源。在正确的立场上,找到正确的依靠力量,是一个政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回顾我国近代以来各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依靠农民阶级、洋务运动依靠地主阶级、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依靠民族资产阶级等,最后全部归于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史观的方法论,以这些失败的教训为历史镜鉴,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寻找到了能够承担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重任的阶级力量,即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明确指出,历史进步的力量“只能在人民本身的性质中去寻,决不在他们以外的什么势力。”(6)《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38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7)《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页。强调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在国际上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在国内完成了繁重的社会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据此,毛泽东指出:“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法宝’。”(8)《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4页。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就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戮力同心、团结奋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137页。这是对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在新时代的新阐释。
(三)我是谁: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明确“我是谁”,就是要明确党的身份代表和角色定位,明确党与人民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来自人民,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组成的政治集团。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的政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根本性质,并将其体现在党章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对党的性质的根本规定深刻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有着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代表,提出一系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肯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保护工农群众基本利益的同时,兼顾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他拥护反帝反封建纲领者的利益,“使他们相信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47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根据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对“人民”所包含的对象进行了新概括,指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12)《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5页。这个概括超越了阶级和阶层的局限,以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来界定“人民”,极大扩充了人民群众的范围,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改革开放后,“人民”概念逐渐演变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第3页。这也是新时代“人民”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在这样的意义上,新时代的“人民”就是团结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全体中国人。
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137页。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百年,铸就一部辉煌百年党史,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党与人民这种命运与共的紧密关系,贯穿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近代中华民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四个历史时期,(15)参看《中国共产党简史》对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的相关表述,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这四个前后接续的历史时期共同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重大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这一初心和宗旨的生动写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之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军事上依仗坚船利炮,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在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通过扶植和收买代理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利用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输出殖民主义奴化思想,为侵略乃至灭亡中国制造舆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救亡图存的愿望和呼声前所未有地强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并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理论武器,奋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其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开始,历经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最终以解放战争的胜利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建立了新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无数革命先烈以生命为代价取得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16)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光明日报》2021年2月3日。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中国人民站起来并成为国家主人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的真理性认识。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然而,此时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是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和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残余力量同恶霸势力以及悍匪相勾结,严重危及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7美元,不及印度的一半,仅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17)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第27页。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也面临着在全国执政的全新考验。对此,我们党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巩固政权、造福人民。首先,通过肃清反革命势力、和平解放西藏、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各项建设得以展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美国悍然出兵朝鲜,使我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应朝鲜劳动党请求,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意志,果断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扼杀新生人民政权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成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从此,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此过程中,我们党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如:号召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论述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新对外政策、开拓外交新局面等。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国防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我国从一开始的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到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提取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成功培育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等,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将党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转移,并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中国共产党要通过第二次革命,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实施了国民经济调整、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一国两制”等重要思想和科学构想,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的政治风波和国际上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风险。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牢牢把握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出发点和归宿,沉着应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加剧了我国外部发展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人在胡锦涛的带领下,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进行准确把握,提出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充分彰显了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取得了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科技创新作用凸显,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十四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比2019年底净增323.4万名,增幅为3.5%。(19)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1年7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和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不断壮大党的执政力量,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兴的重要论断。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具体擘画,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突出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号召全党: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医疗、环境等方面所寄予的更好期盼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而接续奋斗。
纵观百年辉煌党史,我们可以深切感悟到:人民是铸就党的百年伟业的核心动力,是再创党的光明未来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来自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党的初心和宗旨正是中国共产党辉煌百年的密码所在。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这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言简意赅,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关系、鱼水深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这一初心和宗旨的新时代表达。
(一)传承民本思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蕴含着浓厚的爱民、富民、重民、利民等思想,强调爱人民、赢民心、得天下。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提出要顺应民意,凡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考虑。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主张君王要让人民富足,只有人民富足了,君王才能富足,人民穷困,君王也不会富足。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人民是国之根本,对政权的稳固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第125页。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文明基础,为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扬和创新。一方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爱民、富民、重民、利民的思想,明确党的力量源泉在人民、江山稳固的秘诀在人民。只有把“人民”当“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永远向前。另一方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抛弃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狭隘局限性,坚定地代表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根本利益。
(二)体现唯物史观,指导当下社会发展
唯物史观立足于社会现实,第一次对历史观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一是明确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是突破了唯心史观的局限,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重大作用,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27页。坚持唯物史观中人民是历史主体这一基本观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江山”喻“人民”,把“人民”比“江山”,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以唯物史观为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形成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的群众史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脉相承于毛泽东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4)《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内在贯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总结历史、审视自身而得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
(三)彰显人民立场,坚持依靠人民力量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25)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站位和导向。从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一本质来看,“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其根本立场,这种立场决定其要维护的特定群体与利益目标。”(26)韩喜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人民立场的坚守》,《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趋向”。(27)王晓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思想战线》2020年第6期。由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作为其最基本、最鲜明的立场,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其奋斗目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党的人民立场的生动表达,彰显立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实现江山永固的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和宗旨。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在观察、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时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应地,人民立场也为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为党的不懈奋斗提供了动力源泉,使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时代,无论是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还是追逐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党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所说的那样,“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28)《习仲勋文集》上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28页。
(四)蕴含价值目标,实现政权长期稳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从中认识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2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1页。因此,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长期执政、更好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没有任何私利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长期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从毛泽东的“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到邓小平的“实现共同富裕”,再到习近平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脉相承地彰显了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和宗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目标,是对党的初心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把“人民”视为“江山”,就是要通过对人民利益的切实维护,实现政权的长期稳固,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创未来。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为的是人民的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断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中国共产党注重实践,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付诸实践,永远奋斗正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始终不渝为人民这一初心和宗旨的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我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开明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态环境、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中,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一)牢记历史,永葆初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30)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61页。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才会知道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怎样践行初心和使命,才会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才会深刻领悟今天我们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历史为镜鉴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从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学史明理,就是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充分释放党的思想伟力。学史增信,就是要全面了解红色政权如何取得、新中国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从而增强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辉煌发展的信心,增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成真的信心,增强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终将实现的信心。学史崇德,就是要弘扬革命先辈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美好品德,学习他们不畏艰难、甘愿牺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民同乐、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崇高品德。学史力行,就是要把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践之中,用实际行动坚守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用努力奋斗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忠诚为民,坚守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就要忠诚为民,坚守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正确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正确宗旨,才能历经百年而不倒,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若没有这一立场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不可能成功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不可能成功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时代,我们党要进一步发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更好地回应时代需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加强经济建设,持续提高社会生产力,夯实为人民服务的物质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是建立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为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物质保障的社会主义。因此,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经济建设,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国民财富。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得到实现和满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只有这样,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得到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才会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成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三)坚定信念,锤炼意志
远大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就要坚定远大理想信念,锤炼坚强革命意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已树立的远大理想,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指引和激励作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革命烈士的铮铮誓言,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格化呈现。
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路上的新挑战、重风险,以及更多的前所未有的“娄山关”“腊子口”“雪山”与“草地”,唯有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顽强不屈的革命斗争意志,才能与其对抗,将其战胜,从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此,要不断强化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自觉做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广大党员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有了深刻把握,才能清醒认识远大理想,自觉坚定对理想目标的执着追求。理想的实现需要付诸实践,但实践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因此,还要在实践中锤炼广大党员的坚强革命意志,进一步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四)担当使命,永远奋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3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绩醒目,成果显著,成就瞩目。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盼与渴望,没有背离自己的初心和宗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与此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距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党必须继续坚守初心,抱定宗旨,不懈奋斗。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3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37-238页。面对“两个大局”下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只有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