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本质需求视角下比较分析马尔库塞的需求理论

2021-11-30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孙静维闫佳雯

河北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孙静维 闫佳雯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基于不同的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现象都提出过关于人的需求论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人类的需求本性 ,倾向于“ 自由的自觉活动 ”,在当时 ,人类更是沦落为工作的机器从而失去自由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经过对马克思人的需求相关理论的研究提炼和发展了自己的“ 虚假需求 ”概念 ,指出当时社会的病态,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人的需求理论对比 ,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人的真正需求 ,指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自由幸福生活。

1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人的需求理论产生背景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理论特征,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人的需求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成熟,此时马克思于1844年5月6月初—8月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下,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渴望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变态式的索取,坚持创立无产阶级新世界,在泥泞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

马尔库塞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诞生于现代资本主义时代。1964年发表的《单向度的人》 一书其切入点为人的需求,由于科学技术失去了中立性,进一步指出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失去了全部的意识形态,并区别了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呼吁人们恢复原有内心的否定向度,批判向度和超越向度,为这个病态的世界寻找出路。

2 马尔库塞人的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单向度的人》,以人的需求抨击了当时的发达工业社会 。 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它成功地抑制了人们那些自由的需求,有效地控制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抑制功能给予宽恕和容忍。在一定程度上,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社会需要移植成了个人需要。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有这样的阐述 ,技术进步的标志是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 ,现存着一种合理的 、舒舒服服地 、平平稳稳的 、民主的不自由在社会中流行。人的不自由看似是合理的,是理性的。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实现了对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 ,科学慢慢丧失了中立性,人深陷这种潜移默化的控制,更不清楚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具体是什么 。而马尔库塞区分了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 ,真实的需求是指人性作为人存在 、我们本身的需要 、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行。虚假的需要指“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 ,使艰辛 、侵略 、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 ,除了人的生物性需求以外, 还有另外一被预先决定的需求,是被先决条件所制约的,主要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制度和利益决定的,人们盲目的一系列追求并不是本身的真实需求。

“ 虚假需求 ”导致单向度的社会出现 ,主要是指被“ 虚假需求”所全面控制的社会。 马尔库塞认为,正常的社会一般呈现出来的是多个向度 ,即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 ,人们心中这样的多重向度被成功地压制住了 ,这个社会中没有了反对派,更没有了反对意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是需要广告或者传媒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 外部世界强加于人身上的这样一系列的产品或商品 , 实际上人并不需要 , 但由于被“虚假需求 ”所控制,又不得不去需要 。同时,又认为自己是需要的,这种需要是被构造出来的需要。人们沉浸在这样一个构造的虚假的环境当中,身处消费社会对各种商品过度需求 ,其过度需求的产生主要由于传媒和广告长期轰炸的结果,人沉浸在这样一个被媒体构造出来的虚假的狂欢的世界。同时,这样的工业社会也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 在这里提到的极权社会是一个新的极权主义社会,与往日人们口中的法西斯社会大有不同 ,这个集权主义社会是一种非恐怖性的组织 ,但是和旧极权主义一样 ,它同样压制着人,进而实现了对人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控制。人的本性是有否定的思维和批判的思维,由于异化的社会存在 ,人的内心向度变成了肯定的思维。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极权主义下的人产生出的意识形态是不真实性的,人思想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消失了。

“ 虚假需求”导致单向度的人出现 ,马尔库塞认为,在正常社会中的人会有两个向度,即具有否定性思维和肯定性思维的人 。而在发达工业社会里 ,人内心的否定向度、 批判性向度被同化了,社会中的反对因素消失了。在其中的人变为为满足虚假需求而不停奔波的人 ,变成了一种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商品关系,变成了虚假的奴隶,人的价值也不复存在。同时,人为了虚假娱乐放弃了本身的独立思考 ,在媒体和广告灌输的思想中无法自拔, 剩余价值被榨干 ,为社会创造出了多余的额外贡献 。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只接受肯定思维的支配 ,无力反抗和批判。肯定的思维借助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战胜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双向度模式。

3 马克思人的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早期 ,马克思把人的需求归于人的内在本质。人进行的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需求 ,马克思在这里的需求是指为了满足人生存的需求 ,以实践活动获取生活资料的需求,即生存资料,是最简单的需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内在本性就是要自由的自觉活动,人最开始的本质就是自由。人的需求仅仅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最基本的生物性需求 ,没有任何附加的需求。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需求与动物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动物在生理上生产只依赖于直接的肉体需要,人类真正的生产是不受肉体的影响。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不是机械的。

由于受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人变得不自由,开始沦为机器。人的需要也仅仅是从人的肉体出发的,人的主观意识被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有意识地进行实践获取生存资料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而动物的东西也变成了人的东西 。人的活动不属于自己 ,而是属于别人 ,同时 ,人的活动也不是自主的活动 ,不是自由自在的活动 ,是一种强制的劳动。人在运用自己各种器官的本能进行劳动时,反而觉得自己跟动物一样 ,此时 ,人的需求本质慢慢被异化了。 关于需求异化 ,马克思主要是以劳动异化来表述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以工人的劳动异化为主要描述对象 。 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了劳动异化的行为。

第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他们相疏离。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属于他们的东西也就越少; 资本世界的力量越强大 ,工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廉价。

第二,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人真正的本质是有意识地去进行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 ,而不是去进行动物性的活动。

第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发生根本性转变,原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在于,人的劳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活动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类本质是人自由地有意识地进行劳动。人是自然界的人,人通过劳动自由地把知识技能运用到自然界当中使自然界成为人化自然 。在资本主义社会 ,人的劳动异化,只能变为维持人肉体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 ,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4 人的需求理论比较

4.1 人的需求的本质

马克思所论述人的需求本质强调的是自由, 自由不仅仅是指肉体上的自由 ,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 ,人本性的自由 ,是一种解放。具有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马克思指出人的需求是基于满足人生活的一种物质 ,不掺杂任何杂质的需求。 单纯的生存需求最重要的前提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动。 人的需求本质本身千差万别,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 ,人们出卖肉体获得所需的生存资料 ,人付出的劳动本应该是与报酬等同的 ,由于受资本主义的压迫 ,人的价值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所得到的报酬也并不是全部的劳动价值。人在资本主义的控制下痛苦地挣扎着。

马尔库塞人的需求本质与马克思有所不同 , 在马尔库塞看来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抑制性 ,“ 真实的需求 ”和“虚假的需求”蒙蔽了人们的心 ,人的需求本质倾向于一种虚荣心,一种超出了生物性需求的另一种需求。人们看不到自己本身需求的本质,低估了“新闻媒介 ”的灌输力量 ,这种力量摧毁了人们心中的批判性、否定和超越性向度。如果工人和老板吃一样的东西 ,看同样的电视节目 ,去漫游同样的风景胜地 ;如果工人的女儿和她雇主的女儿打扮得一样漂亮 ,穿得同样奢华的衣服;如果黑人也能有一辆高级轿车,这种情况并不代表阶级没有了,其本质只是为了维持现存制度下的需要和满足。人的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被满足,以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资本家一样 ,在虚假的需求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种地位和价值是具有欺骗性的,人的虚假需求 、人的虚荣心满足都是不真实的。看似是平等的,其实是不平等的,也是不自由的。人们在自以为“完美的世界”中“快乐”地生活着。

4.2 控制人需求的手段

资本主义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下 ,人的剩余价值被严重剥夺 。劳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本家的工作, 足以满足获得生存的资料所要求的条件 ,而事实上劳动者却不能获得对等的价值 。由于资本主义的野蛮 ,人的肉体也受到控制,人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另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描述了资本主义剥削劳动者全面的剩余价值理论 。 人在这种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本身是被迫的。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虽然都阐述了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对人的需求的控制手段,但是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韦伯把“ 合理性 ”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马尔库塞把这种“ 合理性 ”改为“ 技术理性”。在较发达的工业社会中 ,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合理性”人们才心甘情愿地走进这种社会体制当中。“技术理性”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是一种带有极权性质的统治手段,是通过技术和政治两者的结合实现的。这种操控力量超越了以往的传统统治手段, 传统的统治手段是肉眼可见的残暴与不堪, 而这种新极权主义社会的统治是肉眼看不到的新型统治形式。科学技术并不是简单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是悄无声息地控制人的意识形态,使“虚假需求”占据人的内心。马尔库塞把“ 技术理性 ”的两重性思想概括为一个公式“ 技术进步 = 社会财富的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奴役的扩展 ”。新闻和娱乐的传播让现实中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虚假的需要 , 人在娱乐的世界里深陷其中并不能自拔, 人不能区分虚假需要与真实需要的区别 ,人在其中失去了自我。 人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思想 ,盲目地追求虚假的需求。在“技术理性”的控制中越发沉迷,此时人沉浸在“虚假”的幸福中。

4.3 产生人需求的结果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求不能得到真正自由意义上的满足 ,资本主义把人的需求动物化,人彻底变为机器人 ,人的需求的本质进一步被异化了。马克思关于需求的异化,主要以劳动的异化来阐述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所阐述 ,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二是劳动的异化 ,三是人类本质的异化 ,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被“ 虚假需求 ”所控制 ,需求是消费的向导,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去毫无节制地消费,造成了消费异化。首先,人的思维方式被异化了,人只剩下肯定的思维,失去了人原本应该有的批判思维和否定思维 ,并逐渐失去了本身的创造性,人的个性也被慢慢抹去 。在各种消费活动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不理智消费, 肆意地购买商品 , 人变得与机器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其次,人的消费观念也被慢慢异化了,人们以为能受到比自己高一级阶层的待遇,就能变得与他们一样了,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了 ,这其实是自己本身的观念在作祟。在本质上,人们是不能与统治者平起平坐的。

5 人的需求理论的局限性

“在马克思的时代 ,劳动产品直接属于资本家 ,工人的贫困是物质上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劳动者受资本家的压迫和摧残。马尔库塞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人的需求时,仅仅看到了人被技术控制的消极的一面 , 没有看到科技带来的积极的一面 。马尔库塞只看到了工具理性 ,认为科技只能带来弊处 ,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危害的根源。 他忽略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应该正确地把两者统一起来 ,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人真正的解放。马尔库塞不仅对技术理性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看不到科技带来的生产力, 并指出马克思关于科技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说法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了,指出科技带来的异化会加深对人们的操控,作为异己的力量存在着。马尔库塞提出要限制科技和规范科技,这种做法显然也是不合理的。限制科技不仅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他的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不能把人的“ 虚假需求”片面地归咎于科技,要辩证地看待科技带来的影响。马尔库塞直接将矛头指向科技,将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指向科技, 却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病态的根源是万恶的政治经济制度。

6 人的需求理论的研究意义

6.1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抑制性主要是由于科技理性,把根源归于科技,这样是不符合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合理利用科技 ,把科技用到有益于我们的方面,从而带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第一任务就是以人民为落脚点 ,为人民谋幸福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正确的认知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做好、做优。

6.2 实现人类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人的需求是人的生存性需求, 由于资本家不停地压榨,人们的肉体饱受压迫 ,精神饱受摧残。 马尔库塞的人的需求强调虚假需求,对真正的需求没有正确的认知,太注重人的物质需求,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我们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反思 ,人是全面发展的人 ,不能偏向哪一方面 ,也不能丢失哪一方面 ,人也是完整的个体,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要统一起来。每个人都要做真正自由的人 ,在自由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而不是马尔库塞所阐述的单向度社会中的单向度人的虚假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以实现人全面的发展、自由的发展。

7 结语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从生存需求、真实需求、虚假需求不同角度对人的需求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从而让我们从对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人的需求理论能够有充分的了解。现今,很多人还是拜金主义,被欲望冲昏了头脑 ,在消费上不理智,更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需求 ,盲目消费。同时,人也不能过度趋向某一方面,人若失衡,便会造成消极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平衡。因此,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需求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实施方法,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