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措施研究

2021-11-30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李威苑鹤

河北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膜残膜农用地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 李威 苑鹤

引言

在当前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农用地膜是常用的农作物种植工具, 通过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对农作物生长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例如利用薄膜保证土壤湿度、确保土壤不受到雨水的过度冲刷、确保土壤肥力等。农用地膜经过了长期发展与应用,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普及,对各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是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得力助手 ,也是当前农业发展及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但是,由于在地膜使用过程中未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观 ,没有对薄膜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 ,导致地膜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使土壤受到化学成分的影响 ,降低了土壤质量 ;在遭遇不良天气状况时 ,还会使废弃地膜的污染范围扩大 ,挂在树木 、草地上 ,导致农业及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1 我国农用地膜回收现状

当前我国对农用地膜的回收未形成合理的回收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地膜在使用过后就被遗弃。总的来说,我国农用地膜回收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膜生产缺少标准,回收难度高。 我国常用的农用地膜主要是由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种化学成分制作而成 , 地膜制作流程简易且质量一般。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 极少使用一些复合性材料制作的地膜。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地膜使用情况,我国对于农用地膜生产标准并不严格,当下推广使用的是0.008毫米厚度的农用地膜,并且对地膜合格厚度的管控较为宽松。所以,在市面上流通较广且常用的地膜厚度多为0.004mm~0.006mm范围间。这种农用地膜在使用及生产过程中成本较低 ,但是在进行回收处理时较为难,该地膜易破碎 、易老化 ,容易残留在土壤中,对人工及机械清除工作造成了负担。虽说国家对农用地膜回收工作十分重视,并在2018年出台 、实施了农用地膜制作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以0.01毫米作为地膜生产最低厚度标准,改善了地膜后续的回收处理工作 ,提高了农用地膜的质量与性能 ,但是在具体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 ,仍然使用原有的地膜,为地膜回收工作带来了阻碍。

其次, 废膜回收机械化水平低 。当前在进行地膜回收工作中 ,工作效率低是主要问题 。在传统地膜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膜质量欠佳 ,因此在使用过后回收难度极大 ,在对地膜标准及地膜质量进行提升后 ,地膜使用后的回收工作也变得更为容易一些。但就当前农膜回收过程中使用的回收方式来看 ,主要通过人力来进行回收工作 ,因此,农膜回收工作繁重且效率低。从其他国家农膜回收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已实现农膜半机械化回收。这是由于其他国家在农膜生产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农膜制作 ,因此也为回收工作提供了便利 。但就我国农用地膜制作及使用情况来看,即便当前国家已提高地膜的制作标准及厚度,但很多农民考虑到生产成本仍然选择质量较差且回收困难的地膜 ,因而为后续的地膜回收工作带来了负担。另外,我国已推出多种类型的残膜回收机械,但由于回收机械在应用过程中使用复杂 、耗时较长且回收效果差,再加之使用成本高 ,因此多数农民并不会选择半机械化残膜回收机械。就我国范围内残膜回收率来看,机械化回收率所占比重并不理想。

最后 ,未形成完善的收购加工体系。 当前 ,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系统的地膜回收加工体系,大部分是由农民进行相应的回收工作,然后再去回收点进行售卖。但是,就当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农用地膜回收点较少且分布不均, 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地膜回收点,所以农民在进行地膜回收工作后不易进行贩卖,甚至一些农民因此并不进行地膜回收工作;加之地膜回收价格低,贩卖金额不值得农民花费大量时间及路费进行地膜的收集与贩卖工作,所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农民对地膜的回收积极性并不高 ,出现了农民不愿回收 、贩卖地膜 ,地膜回收企业收不到废弃地膜的情况 。另外 ,从企业角度来看 ,我国大部分地膜回收企业规模小且未形成回收体系 ,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 ,在无法开具发票的情况下还需要缴纳高额税款 ,从而也导致部分回收地膜企业放弃继续回收废膜工作。

2 残留农用地膜的危害

当前, 不恰当且未形成系统的地膜回收方式导致地膜使用后的残留,残留的地膜所形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用地膜残留量过大。 当前我国农用地膜使用范围广 ,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生产效益,但是不正确的地膜回收以及欠缺地膜回收意识,同样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残留地膜的长期留滞导致在后期回收过程中不易捡起 ,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部分地膜被埋藏在土壤之中 。通常地膜很难自行降解,所以未被回收的地膜长久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形成危害。

第二,农用残膜对土壤造成污染。通常农用残膜是复合性产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物质,不易自行降解。 所以未被处理的残膜长期留存在土壤内对土壤造成污染。首先,残膜中稳定剂对土壤造成危害。一般农用地膜中为维持地膜的质量与使用性,会添加大量的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长期未被处理的农用残膜会导致土壤因地膜中的重金属成分而受到污染。其次,残留农膜对土壤性质会造成影响。 由于地膜不容易降解、分解,因此易使土壤的容重、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发生改变,这些都与残膜存留有密切关系。

第三,残留农膜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农膜一旦残留于土壤中不被及时清理 ,长久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性质的改变 ,一些农膜的存留易造成植物根部与土壤之间形成隔阂 ,影响根部的发育 ,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及养分缺失, 从而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受到负面影响,而且残留农膜会造成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有害物质 ,使农作物内含有毒物质 ,通过收割而被人类食用,造成人身威胁。

3 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改善措施

农用地膜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普遍, 但由于地膜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进行农用地膜的回收与处理工作,确保残膜对环境的零污染是当下探讨的重点问题。

3.1 开发研究优质农用地膜

当前的地膜主要是由一些污染环境的重金属成分组成,为确保地膜在未被及时回收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对当下地膜进行研究与创新。首先,提高地膜自行降解率。当前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能被土壤吸收降解,因此带来环境污染。可通过改变地膜化学成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地膜自行降解。其次,增强地膜厚度。由于当前使用地膜厚度太薄导致在回收过程中易破损,因此,可通过将地膜厚度增加至0.012毫米来确保地膜在使用过程中的保温效果,同样能够为后续回收工作提供便利。

3.2 加强与完善地膜降解技术

当前残膜的留置无法实现自行降解, 所以可以通过完善地膜降解性来降低残膜对环境的污染 。当前我国已研制出可行的降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生物降解地膜。该种方式是通过利用土壤当中的微生物而分解残膜, 主要是改变地膜制造过程当中的主要成分 ,以淀粉和草纤维为主制作地膜,从而能够使残膜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化学分解。第二,光降解地膜。该种方式主要借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将残膜进行降解。 第三 ,双降解地膜。该种方式是融合了光降解地膜及生物降解地膜两种做法,首先经过光降解地膜将残膜降解为碎片 ,然后再由土壤中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降解工作。但以上三种方式应用不够成熟、完善,在未来仍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3.3 人工与机械结合回收残膜

就当前残膜回收效果来看,通过人力进行残膜回收工作是最有效的途径 ,但就弊端来看, 人工清除残膜在劳动强度上过重 ,且回收效率低 ,部分残膜由于长期留置在土壤内很难被人完整的回收,因此人工清除有一定的不足。而机械回收残膜方式可以很好地克服人工捡拾的弊端。当前主要的机械回收残膜主要有苗期揭膜机械 、秋后回收机械、耕层内清剪机械以及播前回收机械四大类 ,机械回收残膜在辅佐人工清除残膜的基础上可以达到良好的残膜回收效果。

3.4 基于经验,改进农艺技术

进行地膜回收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在恰当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揭膜方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农作物及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壤特点、作物生长特征选择最佳揭膜时机,例如是在雨后还是在清晨,不同时间段对揭膜速度同样产生不同影响。以山西玉米种植为例,海拔一千米处种植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揭膜效果最好,海拔一千米下则在拔节期揭膜回收率最高。

除上述几种方式外,相关人员可以加大对地膜的使用限制,国家及相关部门已出台明确的“限塑令”,这也是为了降低塑料产品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因此,可以通过严格支撑“限塑令”要求,减少对地膜的使用,从而确保对环境的保护。另外,可大力推行宽膜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减少普通地膜的使用频率。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的使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上的污染与破坏。长久未被清理 、回收的地膜停滞在土壤内 ,造成化学成分污染了土壤 ,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 ,严重可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 。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地膜的回收利用,从意识上认识到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当下地膜技术未成熟之时 ,需要结合多种方式降低地膜对环境污染。在未来 ,如何提高地膜降解率 、如何实现地膜的回收利用会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猜你喜欢

农膜残膜农用地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农膜造成的耕地污染分析和防治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山西: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宁夏研发出残膜机械化回收新技术
基于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