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021-11-30陈敏
陈 敏
(沧州工贸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而道德教育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育人先育德,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们是否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中职院校是国家技术型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在青春期年龄这一特殊群体,近些年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以中职中专院校学生居多,并且具有低龄化、团伙化等犯罪,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中职院校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和仍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受成绩限制或者中考失利,才不得已选择中职学校,进入学校后会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不能重视学校的课业安排,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据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学生有旷课行为,并且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经常无故迟到、早退,不认真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在无所事事中受网络和一些不良书籍影响进而迷失自己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焦虑心理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素质不高的孩子,在进入职业教育院校后,面对就业选择也属于弱势群体,并在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情感困扰等各种压力时,难免无法解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情绪[1]。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心理,对于情绪反常、紧张烦躁,行动不安等情绪无法正确面对,当焦虑情绪积累的一定程度,就会暴躁易怒,更严重者会产生打架斗殴等犯罪行为,后果十分严重。
(三)虚荣心
虚荣心每个人都有,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还没有明确的分辨能力,脱离了家长的约束,有些学生就会盲目的与其他人攀比,追求高消费。而中职生没有经济收入,一味地摆阔气,想要不劳而获,一旦家里提供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难免会产生一些获取不义之财的不良动机。学生在学校不思进取,就会成群结伴的去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餐厅去吃喝玩乐,而有些学生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盲目追求高消费,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行为方式如果没有获取经济收入的正常来源,便会产生利用偷盗、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二、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淡薄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劳动力为目的的,因此会忽略对学生道德教育,人文素质上的培养,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会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忽视,中职院校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有一些中职院校甚至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老旧,形式单一
部分中职院校虽说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讲座,但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输入,没有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内容老旧,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校在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模块缺失[2]。而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对于很多事情还懵懵懂懂,心理不成熟,老旧脱节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接受,并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老化,缺乏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中职院校也慢慢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讲座的效果微乎其微,他们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现在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生活的私密性,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敞开,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辅导。
三、中职院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灵两个层面。一个人的身体没有疾病,如果心理病了,那也不能算健康,后者更重要。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是否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父母陪伴的时间,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开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设置心理教育课程,举办讲座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而自己却往往不会注意到它,而且中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也不愿意同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根据课改要求,各中职院校要落实德育教育大纲,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常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自学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定期开展讲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将德育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适当调节自我的心理状况。教师也要利用心理学教材,结合实际案例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强化心理学的理念和意识,更好的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档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和健康心理的人才。
(三)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
各中职院校还应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心理教师可以以设置信箱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每个阶段遇到的烦恼和问题都能进行倾诉,教师根据学生信件的内容给予单独的有针对性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改变师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学生在产生困惑时可以对教师更加信任,及时解决烦恼,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成长。因此建立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如下:
第一,给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出口。中职院校学生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会情绪不稳定,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发泄,则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会用音乐疏导或者倾听学生的情绪发泄的方式,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从而达到疏解的目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专业的心理教师会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寻求和接受心理健康辅导,对提高孩子自我认识和自我修复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年龄层偏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自制力不高,因此有可能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这与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关系。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心理障碍。
在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合理使用的实践过程中,分析和对比了一些孩子的问题发现,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疏导后,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心理咨询室的开设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更新心理教育内容,结合思想道德教育
一些院校虽然会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但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当代学生的心理状态。育人的根本是心理和道德培养,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现实为“风向标”,了解学生的现代思想[3]。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以反映现代学生生活现状。目前,道德教育知识陈旧,且教育模式程式化,它并没有结合现代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说明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许多家庭和社会因素,但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应更新教育内容,将德育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教授给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在课堂上,老师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目的,学校应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融入专业的课堂中,或者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加一些有益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四、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这一特殊的教育体系和教育主体中,一边要注重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重视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培养。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教师应提高自我心理学修养,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加以干预和疏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自身要认真配合学校的心理课程,对自我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