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儿歌的演唱方法研究

2021-11-30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声带儿歌唱歌

李 琳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湖北 潜江 433100)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音乐表演是对学生的个人审美能力直接的判断方式之一,有效的声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觉,对将来从事幼教方面工作有着较强的能力保障。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速度普遍较快,但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并不高,专业度也比较匮乏。全面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是改变当前情势的优质方法,首先应当从重视声乐教学开始,且对发挥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育价值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了解儿歌特点

在古代,儿歌被称为童谣、小儿语等等,也就是说它是专门针对幼儿在不同成长阶段创作的培养身心的曲目,多以低幼儿童为主的具有民歌风味的且适合幼儿演唱的较短诗歌,儿童的声音和成人比较时,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幼儿声音清脆、声音较小且有很浓的稚气。

(一)内容简短,道理浅显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并且儿歌以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幼儿欣赏念唱的简短歌谣。儿歌内容通常都十分浅显,或单纯集中地描摹,简单的话语可以清楚表达事理。老师在教学时应当主张可爱甜美的自然流畅声音,以便孩子可以感知并领悟到生活中体验过的事当中。老师的发声方法、表演形式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被孩子充分模仿,并在模仿中学会儿歌由此爱上唱歌。

(二)篇幅较少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非常懵懂,大多来自口耳相传,所以通常情况下儿歌的篇幅都是短小精巧,单纯而不复杂。一般老师教学时多以四句儿歌为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唱跳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传授。所以不用关注吸气、共鸣等等情况,主要以情绪感染为主要途径,让儿童在游戏中跟随老师的节奏,再配合着节拍唱出旋律。一般好的儿歌都有很强烈的音乐感,节奏也非常清晰,语言浅显易懂,能够引起儿童的愉悦感,从而激起唱歌的积极性。

(三)文字欢快

大多数儿歌的教学模式都是利用儿歌来实现,在朗诵的过程中伴随着鲜明欢快的音乐性和节奏感[1]。能够有效开发幼儿的肢体动作和学习能力,在加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收获学习的快乐。例如儿歌《大骆驼》:“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全歌押“a”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生动活泼,老师在带领儿童演唱时,反复多教学几次,引起孩子们的运动感,伴随着游戏的方式,即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儿歌演唱课堂训练方法

(一)针对儿童和成人声区划分

演唱声区一般分为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低声区主要以胸腔发出共鸣声,声音浑厚柔和;中声区也被称为混声区,是从口腔、咽腔发出的共鸣声,声音较圆润;高声区也被称为头声区,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头腔共鸣[2],发出的声音非常高亢、响亮。所谓共鸣就是泛音,灵活的使用共鸣腔可以使音色听起来丰富多彩,在唱歌的时候分区域发声就会出现我们平时所说的,美声、民族、通俗等等唱法。

在教授幼儿唱歌时,应当根据幼儿的体质和发声器官及身体条件来判断,每个幼儿的音色音域发育都不同[3],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发声部位的概念,所以教授的区别不大,没有经过训练的童声大多分两种,一个是普遍性,适合用于胸腔唱法,也就是低声,另一个是声音比较良好,适合在合唱时演唱的头声唱法,也就是高音唱法,如果使用胸腔唱法唱高音会发现明显吃力,成人也一样的道理,所以很多人都会出现真假声转换特别突兀,这就是转换不自然的原因。

(二)吐字发音

在教授幼儿唱儿歌时,一定要重视歌词本身的腔调,做到字正腔圆,这一点对老师的普通话也有较高的要求[4]。儿歌应当在保证字正腔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自然感保持口语化的风格,就拿成人来说,想要把儿歌唱的口语化,就要将美声唱法抛开来,而老师和学生在唱儿歌的时候,要把唱歌当成说话一样,亲切自然,把歌词用说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歌曲的含义和旋律传递给听众;在吐字方面要做到清晰、灵活、自然、真切。严格按照普通话的发音执行,确保听众听得清楚,假如运用头声共鸣(即高音唱法)应当注意除此之外的合辙归韵[5],在发声时应当将声音基准在唇齿间及舌头上,以打开的方式演唱,切忌张不开嘴,口齿不清。

(三)气息训练

老师的肺活量比儿童要大得多,通常在学前教育的声乐课上,老师都会以练声曲的方式反复系统教授给学生用来支撑唱歌时的气息问题[6]。但儿童的说话和唱歌声音大多不大好受控制,针对儿童发声出现的“短、平、快”特点,应当结合儿童气息的情况,在歌词中间适当区分,在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气息支撑的情况下,再对音色和灵巧加以修正,声音本身是气流和闭合的声带相作用之后发出的声音,而气就是声音的动力,也就是说声音的训练里最重要的就是气息训练[7]。声音的硬、软、强、弱、长、短、都与气息密不可分。

(四)发声部位训练

由于人类声带构造等特点,发出声音时均是从口腔的前部发出来的,而声乐老师通常教学的方式是从头声共鸣开始发声、人类的声带既特别又神奇,当想要唱出高音时,声音就会根据个人声带条件出现略显刺耳的脆亮声[8],这是因为声带随着人体意识出现了缩短和边缘变薄的情况,并由此来参与到高声部的发音,振动的范围相对来说较小,只存在边缘部分。幼儿老师在演唱儿歌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使用头声共鸣,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声带有所保护,还能给孩子们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们天生稚嫩的优势,借助高声的发音方式,可以使声音干净有光泽,就像闪光的银线一般光泽透亮。可以尝试发出“嘟”的双唇音练习,使嘴唇似又震动感跟随气息不断呈现波浪式动作,并在头声共鸣时闭紧嘴巴目视前方尝试发出“哼睦”练习,再将舌头放平,把下颚抵住的同时将软腭抬起,整个咽腔呈拱形状态,放松牙齿,让整个嘴巴像是含着一团气,发声时鼻梁上面似乎有震动感,对声音的统一和真假声互换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性较差

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大多都以基础声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来培养学生,目的是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却缺乏了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在一般教学中,一些没有学过乐理声乐的学生,在面对曲目教学时,多半会出现迷茫状态[9],甚至有些老师会教授美声唱法的歌曲,这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后从事幼儿音乐方面时可以用到的机会基本为零,所以针对性的教学很有必要,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高度提升,学前教学专业的声乐教学也逐渐规范起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弊端问题,那就是片面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单一的教学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创造方面能力造成影响,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儿歌教学可能也会造成脱节的情况影响。

(三)教学方法单一

基于学生本身的专业是学前教育,所以应当适当增加儿歌的教学,校领导应当在推行培养方案下就声乐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包括教学大纲的修改以及思政内容进课堂等问题进行研讨。包括儿童声带的发生部位、生理发育以及如何更好地教授孩子学习儿歌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而老师起到的是发挥和引导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录像录音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修改补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唱歌水平,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使用单一的集体授课方式,此类方式存在一定优势,但也有较多的不足之处。教学模式单一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以后做了老师,必然还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应当参考传统授课模式中优良的一部分,例如统一安排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的话可以共同节约老师与学生的时间,此外在声乐教学中,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声音的掌握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教学方法,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自身也应当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开拓思维并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当今幼师声乐教学课堂上,不应当只针对声乐进行教学,还应该把儿歌引进入课程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演唱,才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以后成为幼师打好基础。现阶段,很多学生的演唱儿歌能力还有待提高,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当把教会学生唱儿歌、教儿歌放在声乐教学中的首位,分清儿歌教学和成人声乐教学的区别,并把儿歌教学放在重点教学中,有针对地教授学生学习儿童歌曲演唱,这可以使学生唱歌自然轻快,对未来儿童学习儿歌正确使用发声也有重要作用,老师和学生共同自然的传唱欢快儿歌,也是一种生活之美。

猜你喜欢

声带儿歌唱歌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唱歌猪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一只大狼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