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

2021-11-30邵艳梅周海娣

关键词:西柏坡弘扬培育

邵艳梅,周海娣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文化自信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而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极其重要,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产生的革命文化及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塑造优良道德品质提供了思想动力。西柏坡精神作为革命精神的独特标识,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

西柏坡精神是对西柏坡时期革命先辈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西柏坡精神主要包含: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重要特征的“两个敢于”精神;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重要基石的“两个一切”精神;以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为重要内涵的“两个善于”精神;以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核心内容的“两个务必”精神[2]。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优秀革命文化的独特标识,运用西柏坡精神铸魂育人,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培育高度的责任担当。

(一)西柏坡精神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

文化自信是指人们一方面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3]。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应正确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正确的了解与认知。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进程中,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同时,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中最核心、最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根本品格。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应高度重视革命精神,而作为革命文化独特标识的西柏坡精神是其重要来源,所以西柏坡精神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传承西柏坡精神的重要目的

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革命先辈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以西柏坡精神为载体铸魂育人,主要目的是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而“四个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所以,传承西柏坡精神与确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合目的性。为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学习西柏坡精神,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历史溯源。古往今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等品质都是社会发展各个时期所提倡与弘扬的传统美德。西柏坡精神中所提出的“两个务必”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关联性。深入学习并践行西柏坡精神的具体内容,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二是学习西柏坡精神,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三观”。当前,面对高校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者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大力弘扬与学习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等精神,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传承西柏坡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具有勇往直前的斗志,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4]。三是学习西柏坡精神,促进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身力量,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国内氛围。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过程中,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在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前行的步伐中,传承西柏坡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奉献自己的知识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三)西柏坡精神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推动作用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区别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由于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其所蕴含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破旧立新等精神,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在的一致关联性,两者更加契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限制,缺乏相应的理论实践锻炼以及艰苦生活的实际体验。因此,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政府、高校、家庭、新时代大学生这四个主体的角度出发,西柏坡精神对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政府大力弘扬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能够有效地建构新时代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高校将以顾全大局为表征的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培育一代又一代作风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家庭将以实事求是为品质的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进程中,能够加强大学生身上所缺乏的品质与素养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学习以破旧立新为特征的西柏坡精神,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及能力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与此同时,也越来越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生于物质优渥的环境之中,未曾经受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产生了历史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自信。因此,目前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溯其本源,主要集中于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这四个方面。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取得的成效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取得的成效,主要集中于培育主体及培育内容这两个方面。一是新时代大学生主体自身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建设“文化强国”、培育“时代新人”等新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国家弘扬文化自信的号召。党员干部、高校教职工、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等群体,积极主动学习文化自信相关理论知识,培育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高校教职工以身垂范,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广大人民群众勤俭节约、奋进向上,为新时代大学生塑造优良品质营造良好氛围。新时代大学生积极上进,主动性不断加强,在增强培育主体自身意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更加全面。国家发布的相关文化政策,大力弘扬文化自信,尤其是树立及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高校课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许多高校开设了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等相关课程,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家及高校在完善充实文化自信的培育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5]。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标题化、碎片化的时事新闻占据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时间,削减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二是对革命文化及革命精神的认知感不足。新时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年代,缺乏革命斗争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结奉献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虽关注国家时政,但政治鉴别力弱,缺乏居安思危意识。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感不足。当今社会是多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地位受到冲击,不良价值观影响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6]。

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认知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一是社会上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正确认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愈发便捷,外来文化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处世的态度与立场。二是家庭教育对外来文化存在认知偏见。父母对大学生幼年时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的父母追崇外来文化,使得部分大学生也潜移默化地追崇西方文化[7]。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社会教育不完善。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远远不足,缺乏认同感,从而产生价值认同危机。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益至上的观念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在生活方面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在科研学习方面急功近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文化自信的培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极度追捧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追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以致于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性、新媒体环境不良影响等因素,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够了解、认知不足、认同度低,使得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断淡化[8]。

其次,高校教育不系统。一是高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偏文的现象。近年来,部分高校由于注重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在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上偏重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立,尤其在一些工科院校之中,对于人文社科的一系列课程不够重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在精神层面上未能充分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二是高校之间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由于不同高校坐落于不同的城市,高校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如井冈山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偏重于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遵义师范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偏重于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京津冀地域的许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偏重于对西柏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学习不够系统[9]。

再次,家庭教育不充分。一是父母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家庭教育为高校教育奠定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家长注重子女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狭隘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未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二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部分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熏陶,难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及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受到阻碍。

最后,自我教育不主动。一是对本民族文化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大多源自于高校老师的课堂讲解传授。古人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于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愚昧无知,未能够完全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对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与高校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但部分大学生参与相关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未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调沟通社会、高校、家庭、个人这四个主体,从而建构系统化、一体化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共同为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的条件[10]。

(一)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以西柏坡精神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

从政府角度而言,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弘扬以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为重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增强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感。古人有云: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学习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居安思危、保廉戒奢的意识,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首先,发挥政府科学引导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其权威性,加强社会、家庭、高校之间的合作,科学落实相关宣传政策。政府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多渠道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弘扬西柏坡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在部分新时代大学生过度追崇物质享受的背景下,政府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勤劳朴素品质的塑造。其次,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媒体传播,政府在用西柏坡精神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把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背景下,政府大力弘扬宣传“两个务必”精神,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11]。

(二)加强高校教育的系统性,以西柏坡精神加强大学生文化认知度

从高校角度而言,加强高校教育系统性,通过弘扬以实事求是、科学创新为重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提高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知度。古人有云:“惟进取也,故日新。”学习创新求实的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科研学习过程中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提升学习实践能力。首先,加强高校实践教育的系统性,系统学习西柏坡精神,有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高校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汲取知识、培育认知、增强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实践教育中,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革命精神,弘扬居安思危精神以应对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的现状,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远大理想,加强对西柏坡精神的认知。其次,加强高校理论教育的系统性,系统学习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通过对西柏坡精神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正确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系统详细的介绍西柏坡精神产生的背景、形成的过程及具体内容,充分发挥高校的主渠道作用,弘扬谦虚谨慎精神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好高骛远的现状,有助于大学生脚踏实地品质的塑造[12]。高校通过加强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深化对西柏坡精神的学习,增强西柏坡精神的影响力。

(三)树立良好红色家风,以西柏坡精神加强大学生文化归属感

从家庭角度而言,用树立良好红色家风,通过弘扬以团结群众、勇于奉献为重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古人有云:滴水难成海,独木难成林。学习团结奉献的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乐于牺牲、共同协作,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红色家风除具有传承性、持久性的特点外,还具有进步性[13],通过树立良好红色家风,来弘扬西柏坡精神。古人有云: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立足于个人层面,清正家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畏惧艰难困苦的现状,加强大学生拼搏意识的培育。立足于社会层面,红色家风的传承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大力弘扬红色家风,发扬勇于奉献精神以改变新时代大学生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错误认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育。立足于国家层面,红色家风的传承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弘扬红色家风,发扬团结群众精神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精致的利己主义现状,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奉献意识的培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柏坡精神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加强西柏坡精神的榜样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四)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西柏坡精神加强大学生文化使命感

从大学生个人角度而言,积极开展丰富实践活动,通过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重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古人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革命进取的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勇于奋斗,提升自身抗挫能力。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高校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从而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首先,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弘扬实事求是精神以改变新时代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弱的现状。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树立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其次,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是一条崎岖的道路,弘扬开拓创新精神,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弘扬居安思危精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守道德底线,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最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高校积极举办以西柏坡为主题的相关文化活动,弘扬西柏坡精神,引导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与向心力[14]。新时代大学生加强践行西柏坡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

四、结 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西柏坡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结合新时代社会特征实现西柏坡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并将其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基础。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程中,应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传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充分发挥西柏坡精神教育功能的导向作用,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立足于社会层面,发挥西柏坡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助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立足于高校层面,发挥西柏坡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助推新时代大学生远大理想的实现;立足于家庭层面,发挥西柏坡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优良传统的传承;立足于个人层面,发挥西柏坡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助推新时代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因此,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究以西柏坡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其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西柏坡弘扬培育
弘扬爱国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