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写作教学中以“五法”引导学生作文丰满动人

2021-11-30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陆丽萍

青年心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五法鲁迅故乡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陆丽萍

现在,不少中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无法动人。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丰满可感、生动多姿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取材真实

让学生写教师,学生就千篇一律写教师如何对工作认真负责、如何尽心尽力帮学生补习功课、如何关心学生的生活等,似乎所有教师都只有一副面孔,只有一种性格。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因而这类写人记事的作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空洞无物,就是题材雷同,即使编造得再完美,也没有生活气息,没有真情实感,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就会使我们有所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入文。

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提出的却是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问题;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通过对父亲很平常的“背影”的叙写,把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就应该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来展现人世间的冷暖和风情——生活是我们作文的源泉。

“取材要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入文”,并非让学生完全翻版生活,只将生活真实搬到作文中,不融入自己的情感,没有自己的再创造,这样的作文虽来源于生活,却没有“高于生活”,所以并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不符合生活的逻辑,这种真实反而给人以失真之感;相反那些源于生活体验的材料,即使某些细节是虚构的,只要符合生活逻辑,符合“艺术的真实”,反而给人以具体真实之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真实可感的材料,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

二、描写细致

描写有好几种,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第一,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1)生动的外貌描写可以“以形传神”。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2)“言为心声”,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以窥视人物的心灵,这是任何旁白都无可比拟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场中王熙凤的一句放诞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3)传神的神态描写能展现人物的神韵。如鲁迅在《故乡》中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当别人问孔乙己“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4)人物的动作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5)心理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内心活动。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描写迅哥儿急切盼望去看社戏的心情“总之,是完了”。

第二,景物描写是对人物生活环境中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不管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或借以交代背景,或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的性格,或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的《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写出故乡的萧条的景象,“我”悲凉的心境。

第三,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描写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成功的场面描写,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放风筝》:“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嘿!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燕’‘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扶摇直上。”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或场面的细小环节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绘或是对细微事件的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撩开人物心灵的面纱,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显得真实而富有色彩,让读者难以忘怀。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精心摆弄辫子的细节描写就十分传神:“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细节描写讽刺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装模作样、缺乏民族自尊、不思进取、整天游手好闲的丑恶的姿态。

三、表情浓郁

作文要善于表达情感,要用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体验。

“以我色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文章总是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在记叙、描写或议论时应融入自己的情感。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开头有这样的叙述:“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短短两句叙述,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当然,水到渠成地直抒胸臆更能集中而浓烈地表露情感。同样是《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对父亲依依惜别,舍不得父亲离去,浓浓的父子深情浸透纸背。

作文就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如果我们果真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去抒写生活,抒写人生,抒写万物,那么,就一定会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水,情溢于水”。

四、谋篇精巧

结构是作文外在的形式,外在的形式如果安排得巧妙,作文就能熠熠生辉。“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动人的情节安排,会让作文波澜起伏、摇曳生辉。这就如同说相声,一定要有“包袱”;这就如同“魔术”,一定要有“谜底”——让人一看就明,就没有吸引力了,就会趣味大减、索然无味了!

现实作文中,不少学生作文不注重结构安排,老是“三段论”(开头—中间—结尾),结构毫无新意;还有些学生总是平铺直叙,前没有伏笔,后没有照应,不去设置悬念,也不去制造矛盾冲突。对此,善于作文的人,总是精心设计作文结构,巧妙安排文章层次。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于勒命运的戏剧性转变使文章的气势急转而下,故事一波三折,从开始的“想于勒”,到最后的“躲于勒”,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无遗;同样,澳大利亚作家泰格勒的《窗》的结尾安排更让人拍案叫绝,此地无声胜有声:“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在此戛然而止,在充分享受了近窗病人美谈后,在对近窗病人猛然发病而故意见死不救时,在最终心想事成之时,却让人大跌眼镜。如此,两位病人的美丑善恶不辨而明,让读书者陷入长长的思考之中。

五、意蕴深远

好的文章,往往言近而旨远,耐人寻味。

在作文取材真切、内容充实、情节曲折的基础上,还应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在前文叙写的基础上,再深发开去,或展开联想,引人遐思;或得出启示,给人启迪;或悟出哲理,发人深省,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升华文章的情感,对文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文字一定要简短有力,富有哲理性,起到“原来此语有此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一文,最后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是文章的点眼之句,如果没有这一段文字,前面的文字再精美,前面的结构再精巧,前面的情节再曲折,最终也不可能流传深远。事实上,这最后一句话,不仅是《故乡》的中心句、主旨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这一句话成了经典之句,成了内涵意韵远远超出《故乡》主旨本身的格言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所阐述的思想、所生发的感慨应出乎自然,出乎文章本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然学生不是大家,不是文学造诣很深的人,但教师要做到耐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意培育,持之以恒地加强训练,不仅在上面所讲的五方面下功夫,还在拟题、语言、过渡、风格等方面下功夫。我相信,学生作文一定能够枝繁叶茂,方能摇曳生姿、鲜活脱俗;学生作文丰满可感、生动多姿、亮丽出彩的境界一定能够达到!

猜你喜欢

五法鲁迅故乡
故乡的牵挂
五法让西瓜根藤更健壮
走在故乡
鲁迅,好可爱一爹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孔乙己
阿迅一族
五法解一道高考选做题
概率问题计算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