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专题研究
2021-11-30钱民辉
钱民辉
[主持人语]一直以来,民族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其与国家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密不可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我们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民族教育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深厚中华优秀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到要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新时代民族教育要打牢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必须提高民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探寻铸牢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一方面,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范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聚合了文化动力、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积累了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民族教育研究需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便更好地回应时代需求与适应社会进步。
本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专题研究的4篇论文,以民族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在理论层面上深入反思民族教育的基本内涵,在实践层面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其中,《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从民族教育本体论出发,科学地论证了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架构,为厘清民族教育发展脉络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育机制探索》 《民汉混合班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探索——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及路径》这三篇论文分别从心育机制建构、民汉混合班和中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与回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