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之省思

2021-11-30江苏省苏州新区教育局教研室李建军

青年心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问课堂气氛课堂教学

江苏省苏州新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建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问”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无效、低效的。如教师总是先问,而不让学生先问;教师多问,学生少问。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落实。教师发问,大多仍只满足于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教师预定的教学方案。课堂上几乎没有争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无从谈起,“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更是一句空话。

俗话说:“学问,一半在学,一半在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亦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固然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 可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日常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堂中充斥着无效提问。

一、思政课教学中师生提问现状的成因分析

综观日常思政课教学中的无效提问现象,追溯其成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粗放提问。问题“多”,导致“满堂问”;问题“急”,学生急于应答,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问题“浅”,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不是”或“对”“不对”回答,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碎”,教师没有整体把握教材,将教材肢解成若干琐碎的小问题,导致“流水问”,学生回答零散。

(二)简单问题复杂化。在许多思想政治课上,特别是公开课上,个别教师为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水平高、对教材钻研深,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问得高深莫测。

(三)为提问而提问。有些设计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指向性过于明显,台阶过细,如定义等,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写着,一目了然,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立即回答。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却仍然反复提问,乐此不疲。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无益处。

(四)不切实际地提问。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等实际,完全凭自己一时兴起,“即兴提问”。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相信学生,“放手”“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师“问”,激发有效的学生“问”。后者比前者意义更为重大,毕竟教是为学服务的。在问与答的师生互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核心素养。

二、多途经、多手段提升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敢问”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行吗?”“我提的问题太浅,同学们会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鼓励学生,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自我表现,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促进并调节其探究活动,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1.创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巩固乃至智慧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打消学生提问时的顾虑,能使他们在动手、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情感距离,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和权威,在师生合作中共同控制课堂,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方式进行教学。

2.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在教学中,教师是一名辅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讲,都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去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判定其回答的正误,而是对每个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这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也就能激励学生去大胆地提出问题。

3.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在让学生提问之前,教师的讲解、引导一定要富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索,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多问”

适当数量的教师提问,尤其是学生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多问,以从面上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从基础知识入手,教会学生认识提问的着眼点。学生的提问,不经教师的指导,要么比较分散,要么纯属乱问。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一步一步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对提问有初步的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然后,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迁移中提问。

2.从教材理解入手,培养学生提问思路。学生的知识学习到了一定水平,会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在此阶段,他们所能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漫无边际,切不到中心;也有可能切到中心,但问题过于浅薄。这时,教师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一定的台阶,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层层提出问题。

3.从知识运用入手,培养学生提问的深度。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在此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就事论事,不能开阔思路,问题比较浅。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到本质,归纳提炼,在事物的本质点上提出问题。

(三)调动学生“乐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方法,诱导他们步入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去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经历注意、困惑、思考、提问、释疑等心理阶段,激发学生“乐问”。

1.激发学生的注意。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要让学生乐于提问,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注意。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录像、漫画、表格、学生自己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

2.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那些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好的问题情境,或举一反三,或投石问路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设计中,要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必须面向全班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这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只有适合于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才能使全班学生都能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出问题。

3.要设置适当的难度。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高,也能在学习中去寻求最佳的提问角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究才能真正深透把握。

(四)培养学生“会问”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又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1.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一定的资料,扩展想象的空间,才能思考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指导,初步掌握了提问的方法,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问。

2.运用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加大信息交流的空间,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

3.通过辩论比赛,培养学生提问的敏捷性。平时的提问都是有板有眼,经过深思熟虑的,缺乏暴发性。因此,通过辩论,在比较紧张的气氛中,可以不断地提出精巧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而且能从对方的言辞中,找出自己的最佳问题。

4.通过评比最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学生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调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多问、善问,经常开展评比最佳问题奖的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入,这越来越呼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提问”素养的形成,将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些许助力。

猜你喜欢

提问课堂气氛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