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一流医学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
2021-11-30杨晓雯冯振卿
韩 茜,杨晓雯,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1,图书馆2,江苏 南京 211166)
科技期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赢得科技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优秀的科技期刊,必然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并由此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国际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与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传播与评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展示国际学术创新力量的重要舞台。我国虽然已是期刊大国,但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数不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仍处于劣势。2018 年,在SCI 划分的182个学科中,我国期刊有73 个学科缺席。因此,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我国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在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科技竞争力、科技话语权、科技影响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未来我国有更多的医学学术期刊居于世界一流期刊行列。
1 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指能够引领全球基础创新发展方向、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发表学科奠基性、基础性原始创新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学科或行业定量统计排名前5%~10%的期刊[1]。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SCI、SCOPUS 等期刊评价系统。国内科技期刊评价系统普遍认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三大数据库。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在这些科技期刊评价系统或数据库的情况如下:
在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中,医学相关学术期刊为4478 种,其中我国医学学术期刊为91 种,影响因子最高的为Cell Research,2019 年影响因子20.507。其中,27 种期刊为Q1 区(占比29.67%),27种期刊为Q2 区(占比29.67%),18 种期刊为Q3 区(占比19.78%),19 种期刊为Q4 区(占比20.88%)。而同期美国被SCI 收录的医学期刊有1880 种,位于Q1 区的有561 种(占比29.84%)[2]。
SCOPUS 收录25,100 余种期刊,其中医学相关期刊为7476 种[3]。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科技期刊1983种,其中医学学术期刊255 种,占比12.86%[4]。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9 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了我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933 种中文期刊和116种英文期刊,共2049 种,其中医学相关学术期刊700 余种,占比34.16%[5]。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我国科技期刊1229 种(含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医学学术期刊核心库190 种,扩展库118 种,包括英文期刊36种,占比25.06%[6]。
我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共有280 种期刊入选,其中领军期刊中有7 种医学学术期刊入选,重点期刊有7 种医学学术期刊入选,梯队期刊有39 种医学学术期刊入选,高起点期刊有7 种医学学术期刊入选,总占比21.4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已在SCI、SCOPUS 等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位于Q1 区的医学学术期刊占我国进入SCI 收录医学学术期刊的比例与美国相当,但是我国SCI 收录医学学术期刊、位于Q1 区医学学术期刊的期刊绝对数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提示我国要增加英文期刊的办刊数量,保证有30%左右的医学学术期刊进入Q1 区,才能增加我国一流医学学术期刊的绝对数。在国内科技期刊3 大数据库中,医学学术期刊的占比都比较高,但缺少国际影响力。我国SCI 论文发表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的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我国期刊面临质量不高、评价导向导致缺乏优秀稿源、学术定位不够明晰等核心问题。因此,提高国内医学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尤为重要。
2 关于建设我国一流医学学术期刊的建议
2.1 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2019 年8 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了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和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迎来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抓紧制定江苏省世界一流科技期刊3 年或5 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的激励政策,这是从2021 到2023(或2025)年的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任务举措,形成重点项目,这对于江苏省科技期刊,尤其是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创造办刊氛围方面,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显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制订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指导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和一流医学学术期刊的建设和发展。
2.2 科研人员的认同 我国高质量论文流失严重。据统计,2019 年我国科研人员发表SCI 收录论文516 365 篇,全球占比22.55%,仅次于美国。但我国作者发表的SCI 论文,目前约有不到8%发表在我国SCI 期刊中,其余92%均发表在国外主办的期刊中,说明我国科研人员对我国的SCI 期刊认可度低,而对中文科技期刊的认可度更低。因此,要转变我国科研人员的观念,提高其认同感。另外,这也说明我国有巨大的论文发表需求,我国SCI 期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亟需转变我国科研人员的观念,鼓励其将高质量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发表在国内主办的英文期刊或中文期刊上。在这过程中,要转变科研人员对SCI 期刊的态度。各高校、科研院所需要修订人才标准、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唯SCI 论文、唯影响因子论,要把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和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同等对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的集中清理。但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改变唯SCI 论文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发展我国自身的英文科技期刊,使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进入SCI,从而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舞台。
2.3 期刊编辑平台的建设 目前,中国有5020 种科技期刊[7],分布在1375 个主管单位、3232 个主办单位、4381 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主管3.65种期刊,1 个主办单位主办1.55 种期刊,1 个出版单位只出版1.15 种期刊。因此,我国科技期刊还处于小、散、弱的现状,这极不利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国外Springer-Nature 出版集团中:Springer 出版3670 种期刊,其中医学期刊1455 种;Nature 出版154 种期刊,其中医学期刊90 种。Science 出版集团:出版15 种期刊,其中医学期刊2种。Elsevier 出版集团:出版大约2500 余种期刊。SAGE 出版集团:为世界第5 大学术出版商,出版400 余种期刊。与国外期刊出版单位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过小,数字化和集约化出版水平较低,这也是致使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我国科技期刊应顺应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趋势,进行大力改革,实现规模化经营。需要建设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平台,实现科技期刊的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
2.4 一流专家和期刊编委的支持 编辑对高水平原创团队的选择能力,决定着产品是否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和高度[8]。同样,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离不开一流专家和期刊编委的支持。学术期刊主编要由本领域内的顶级科学家担任,最好是获诺奖科学家或院士。期刊编委要由国际化的编委团队组成,提高国外编委占比,以此吸引来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关注,吸引来自全球的高质量论文。
2.5 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 一流科技期刊非常重视在专业领域捕获最高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资源,将办刊的基础建立在对最有价值学术资源的占有上。医学学术期刊的高度专业化也决定了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能力,应在选题策划、科学热点组织、行业引领性内容建设等方面瞄准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医学学术问题。对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要有较高的学历、学位,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和发表高水平SCI 论文的经历,这是做为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的前提条件。对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应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①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编辑人员应是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要熟悉当前医学科研的前沿学术问题,热点、难点问题。②要有较高的文字功底:医学学术论文也要求有逻辑性、语言精练、标点符号正确等。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功底,同时还需要熟悉出版规范要求。③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编辑部出版英文期刊或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不能仅靠英语专家进行修改润色。编辑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提高期刊的英文编辑质量。另外,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也利于开发国际编委和国外专家资源,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一流人才办一流期刊。国际化高水平专业编辑人才不足,是当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应该引起政府决策部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足够重视。
2.6 开展期刊的精准推送 为培育世界一流医学学术期刊,加强医学学术期刊在全球学术领域内的主动传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十亿级中外文献数据和千万级中外作者数据,从期刊特征与推送内容特征两个层面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按照学科、文献论点、主题相关度、对标期刊等关联关系,实现国内外目标作者群体的精确筛选和精准定位,快速实现期刊传播,从而达到精准推广、定向传播、提高期刊传播范围、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的。如国内重庆非晓数据的“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利用知识图谱加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近4.8 万种中外期刊的约10 亿条中外文文献和4000 多万中外期刊作者邮箱作为数据基础,根据本刊特征、推送内容(文章)的论点及学科或其他自定义传播设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传播目标的精准查找和精确定位,通过邮件的形式完成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2.7 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包括很多因素,首先要有国际通行的运营模式,国际化的编委会,国际化的期刊作者来源,国际化的审稿,国际化的读者,还要有国际化的刊物传播、发行等,只有这些因素国际化,才能真正做到期刊的国际化,才能真正发展为国际一流期刊。要依托我国的科研优势,高校的学科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这些具有科研优势、学科优势的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引领世界科学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来自全世界学者的关注,有利于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
2.8 培养媒体融合思维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十分注重融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出版技术,涵盖数字科研、开放获取、在线交流、多媒体表现与传播等形式,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全新的体验。在媒体融合时代,青年编辑人员要破除媒体技术能力的制约因素,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合理有效的运用媒体技术开展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创新学术成果和信息传播形态,通过工作实践为期刊的编辑出版赋能。既要与现有的新媒体融合,又要与整个科技大数据平台合作,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
3 总结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未来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石、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为目标的智能化工作形态,将是未来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科研人员认同感,期刊编辑平台建设,一流专家和期刊编委支持,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素质,开展期刊精准推送,期刊国际化发展,培养媒体融合思维八个方面,对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待未来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高速发展,成为引领国际科学创新的科研平台及载体。